产业结构类论文范文素材,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产业结构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产业结构及产业及模型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产业结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出一个综合诸多因素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模型,并对21世纪前20年的中长期发展作了模拟与展望.最近的研究有张程与张贤(2010)与马冀勋(2010)分别以长三角地区与天津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作了相应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祝尔娟(2009)讨论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而林春艳(2011)等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这些研究成果为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得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区域产业体系发展优化上将会更加科学而且系统化.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模型的构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常需要一定的理论模型作为支撑,学者们综合了各门学科的相关理论并将之应用于产业结构优化分析中来,比如,有基于投入产出法的计量模型、多目标规划的优化模型以及将博弈论应用到地区间产业结构选择的博弈论模型等多种,在实际应用中,更能描述产业之间数量关系的投入产出模型与突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得到更多的关注.
国外在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投入产出的产业结构优化计量模型是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为实现某特定优化目标而进行线性规划求解的综合性计量模型,可以说是投入产出模型与一般计量模型的结合的联合模型,这种模型综合了宏观模型的系统性与计量模型的精确性的优点,分析能力更强.但在实际应用中,可发现的研究并不多,仅有廖明球(2007)将投入产出模型与计量模型结合起来研究北京奥运经济成为一个尝试,他分别构建了C-D生产函数模型、居民消费需求函数模型、政府消费函数模型、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函数模型等多个计量模型,并用这些模型来启动投入产出模型,实现模型之间的联合.其实,这种模型的结合仍会存在着多种问题,并限制其应用与推广.向蓉美与孟彦菊(2009)认为存在着两个问题,一个计量模型的数据时长不够,另一个问题是两个模型中的变量可能会存着要么相互加强或者相互抵消的相关性问题.
这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jingji/0451544.html
多目标优化模型是产业结构优化模型中的另一个类型.由于经济社会的复杂性,单一目优化常会显得过于简单,常常会需要在经济、就业与资源环境等多目标同时实现最优政策分析需求,这就需要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所谓多目标规划方法,即在单目标优化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或多个变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优化目标转化为单一目标进行统一求解,基于这种方法的计量模型称为多目标规划模型.比如甘健胜(1994)提出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协调与科技贡献多目标规划模型;康凯(1997)把优化系数的时变特征与灰色约束关系结合起来构建了灰色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潘文卿(2002)以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污染控制为目标函数,建立包含投入产出平衡约束、生产能力约束、消费需求约束、资本形成约束、净出口约束、劳动力供给约束、自然资源约束和非负约束在内的多目标产业结构优化模型;薛声家(2003)以在保证三次产业的合适比例以及极大化国内生产总值为目标,建立了产业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曹明霞(2008)进一步综合了劳动力、资金、能源、自然资源、技术进步等因素构建了能反映它们对产业结构内在影响的优化模型;陈树良等(2008)则以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为目标构建了相应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崔凤花(2009)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损失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区域多目标优化模型.
不管是投入产出法还是多目标优化法,均存着各自的问题.投入产出法能够较准确地描述社会各产业之间的复杂关系,并能通过数学关系表达出来,有利用优化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但是投入产出表一般由于五年编一次具有时间滞后性,而且因为价值数据的抽象,使得优化出来的结果需要同本地实际相结合.多目标优化模型能将多个发展目标集约一起求解,能更好的体现社会的均衡发展的要求,但在实际应用时,一般会因为约束条件而造成难以求得最优解的情况.
四、结束语以上众多学者在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与应用上进了各种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丰富的成果,它们都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构建的重要理论来源与研究基础.但以上的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突出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特定发展背景与远景时需要做进一步的细化研究,比如,如何准确反映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目标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在要求,使得北京在更大区域内实现产业结构优,将时北京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在模型中表现这种需求,也为区域产业结构的研究提出许多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方向.一是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研究方面,需要更加细致的数据,以便能构建出更加符合北京发展实际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另一方面,由于世界城市目标的提出,使得优化模型的优化约束条件将更加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比如接近或超过当今年世界城市的产业结构比例目标约束、更现实的能源利用方案、更强的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更完善产业链构建以及同区域内另一个相对独立的超大型城市天津的产业结构战略协同等诸多现实问题的存在,都将是我们优化模型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W·W·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孙尚清,马建堂主编.中国产业结构研究[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
[3]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4] 郭克莎.论产业结构的协调化与高度化[J].江淮论坛,1990,(4):4.
[5](美)霍利斯·钱纳里.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6]周振华.产业结构优化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43-23.5.
[7]甘健胜.产业协调发展的多目标规划模型[J].管理与效益,1994,(3): 10-13.
[8]刘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9]王述英.论产业结构优化和政府政策选择[J].南开经济研究, 1996,(2):10-16.
[10]江小娟.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M]. 上海: 三联书店出版社,1996.
[11]康凯.动态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设计模型研究[J]. 技术经济,1997,(2): 31-32,39.
[12]杨治.产业政策与结构优化[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13-264.
[13]宋锦剑.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0 ,(3):92-97.
[14]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3-187.
[15]关爱萍,王渝.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J]. 统计研究,2002,(12): 37- 40
[16]潘文卿.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7).
[17]薛声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产业结构优化[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3,(1).
[18]焦继文,李冻菊.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判标准[J].经济经纬,2004,(4):88- 91.
[19]张立柱,王新华,郭中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及定量化方法研究综述[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62-65.
[20]熊义杰,郝思羽.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演进[J] .财经论坛,2007,(3).
[21]陈树良,杨金霞,袁国敏.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模型的设计[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8).
[22]王涛,曹永旭.论产业结构合理化[J]. 生产力研究,2009,(14): 19-21,203.
[23]崔凤花.环境、资源约束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模型分析[S].兰州大学,2009.
[24]祝尔娟.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J]. 经济地理,2009,(6
产业结构类论文范文素材,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