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编辑学类有关论文范例,与蔡学俭的编辑质量观相关论文摘要

本论文是一篇编辑学类有关论文摘要,关于蔡学俭的编辑质量观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编辑学及编辑及编辑出版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编辑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俭先生协同中国编辑学界部分同仁,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撰写、完善任务,并最终由新闻出版署图书司批转全国各出版社参照执行.这是一部凝聚着蔡学俭先生无数心血和心智的编辑行业自律性质量规范.在谈到制定这部规程的初衷时,他认为,制定编辑工作规程,不仅是提高图书质量的要求,更是编辑学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部具有高度理论性的规程中,他从编辑工作系统性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制定这部规程的必要性.他说:“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环节相互联系、制约和促进,具有严密的整体性,而每一环节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各环节中有许多工序,相互之间同样具有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一个环节、工序的工作影响着另一个或几个环节、工序乃至全部编辑工作.这就既要从宏观上把握编辑工作的整体性,又要在微观上抓好每一个环节、工序的工作,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要用严密的制度规范各自的职责和相互关系,使整个编辑工作协调一致,高效率运转.”[26]这一阐述,实际上正是他系统性编辑质量观的体现.早在1988年,在《谈编校分开和相互配合》一文中,针对当时出版界编校混岗的现象,他就大胆提出质疑,认为编辑和校对虽然目标一致,但职责范围、工作要求和侧重点不同,因此不能混岗[27].从这一论述可以看出,蔡学俭先生对编辑工作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早有深入认识.他认为,专业分工性,决定着编辑岗位的职责相异性.而编辑工作的整体性,则又决定着图书质量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如何从编辑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角度,来做好编辑工作,则是编辑工作质量建设的根本途径.这一思路,正是这部规程制定的内在认识逻辑.在规程中,蔡学俭先生分别从信息、选题、审稿、加工整理和整体设计、发稿、校对、质量检查、图书宣传和评介、编务工作几个方面,较为深入详尽地提出了每个环节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每一个环节的规程要求,既有具体入微的工作内容或方法提示,又有深入浅出的理论论述.可以说,每一个环节的规程要求,都是理论和实践相互融通的具有高度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编辑工作指南.在谈到如何
关于蔡学俭的编辑质量观的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编辑学类有关论文范例
做好这部规程的制定时,蔡学俭先生曾经这样说:“它不能只是个人经验的概括,而必须归纳总结编辑实务方面的研究成果;它不能是一家之言,而必须汲取诸家众说之所长;它不能只是编辑过程的描述,而必须努力对实践进行理论升华.”[28]换言之,实践性、开放性和理论性,是蔡学俭先生对规程编写研究的基本要求.实践性是规程的根本属性.规程制定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规范编辑实践的随意性,保证图书出版质量.因此,整个规程,无论是立意立论,还是谋篇布局,抑或是文风表述,都体现着鲜明的实践价值取向.既简明扼要,又通俗易懂;既系统完整,又具体入微.开放性,则是规程的又一鲜明特色.在规程制定过程中,蔡学俭先生坚持“开门”定程,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广纳良言.《规程》的制定,大致经历了从征求意见稿,到形成初稿,再到修改完善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他都是抱着“博采众长,择善而从”的理念,反复征求方方面面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用他自己的话说,单单征求意见稿就数易其稿,且广泛地征求几十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形成初稿的过程中,更是进行小范围的深入讨论.1996年8月,中国编辑学会第三届年会对《规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广大与会人员围绕《规程》制定,畅所欲言,直抒己见,蔡学俭先生则是“虚心记述意见”.会后,结合相关意见,认真修改完善后方做定稿.与此同时,这部以实践为价值导向的规程,还有着浓郁的理论色彩.这即是蔡学俭先生所说的“理论升华”.这种理论色彩表现在哪里呢?笔者以为,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编辑工作系统性的把握上,《规程》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前所述,《规程》制定的认识逻辑,是从编辑工作的系统性角度,从整体方法论的视野来解决编辑质量问题的.蔡学俭先生认为,如果不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观点来认识图书编辑质量问题,那么,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图书质量问题.在《规程》中,蔡学俭先生从编辑工作的流程环节入手,条分缕析地提出每一个编辑环节的规范要求,实际上正是他系统性编辑质量观的体现.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规程》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是相辅相成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不仅在于行政性和自律性的差异,还在于两者所体现出的编辑质量观的差异,前者是一种系统质量观,后者则是中心质量观.《规程》理论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对编辑工作一些规律性要求的科学认识上,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比如,它对审稿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指出“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决定性环节”,“是一种对书稿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再如,他对编辑和作者关系的分析,指出“编辑人员和作者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编辑人员必须依靠作者,尊重作者,与作者建立真诚的友谊”.再如,他对选题概念的认识,提出选题“是对准备出版的图书的构思和策划,是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一定时期的形势、任务,以及各个学科的研究状况和产业发展状况,对信息提炼、集中、升华的结果”等.这些认识,都是蔡学俭先生基于编辑实践的直接经验总结出的科学认识.正是在这个角度上,刘杲先生高度肯定《规程》的价值,指出这部规程“来自图书编辑工作的长期实践等总结编辑工作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我们逐渐了解和掌握编辑工作的客观规律.”[29]

由上论述,不难看出,蔡学俭先生是一位有着高度编辑文化自觉的编辑家和编辑学家.图书质量问题是他编辑学研究的核心,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图书编辑质量观.同时,这一编辑质量观也是蔡学俭先生编辑文化自觉的思想标识.因为,一个编辑主体,如果没有强烈的追求质量的精品意识和传世意识,他就谈不上编辑文化自觉.相反,编辑文化自觉一旦形成,它又会成为编辑主体外在行为的源源不断的内在精神力量源泉.这就是在蔡学俭先生的编辑学研究中为什么始终闪现着一种编辑家特有的深切执著的职业情怀,一丝不苟的编辑作风和十分精严的编辑质量意识的原因所在.

注释

[1]周百义.《湖北省出版科研论文选》前言[J].出版科学,2012(5):111

[2][3][24]蔡学俭,汪诚.图书质量三论[J].出版工作,1984(1):43-44,46,48

[4][5][6][7]蔡学俭.关于图书未来的对话[J].出版发行研究,1986(1):61,63,63,64

[8][9][10][11][12][13]蔡学俭.试论编辑思想[J].出版科学,2000(1):17,17,17,18,18,19

[14]蔡学俭.做出版工作的一点体会[J].编辑学刊,2007(6):55

[15]蔡学俭.出版改革四题[J].编辑学刊,1994(5):35

[16][17][18][19]蔡学俭.责任编辑是什么[J].出版科学,2000(4):14,14,14,14

[20][21]蔡学俭.办刊十年[J].出版科学,2003(2):7,7

[22]刘杲.出版笔记[M&#

1 2 3 4

编辑学类有关论文范例,与蔡学俭的编辑质量观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

经济类本科论文

农村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

经济法硕士论文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期刊

经济管理学本科毕业论文

经济 硕士论文

国际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数据

蔡学俭的编辑质量观(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