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两型社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两型社会”型塑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两型社会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两型社会”型塑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两型社会及社会学及技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两型社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传统研究只从技术本身研究其发展,型塑理论创造性地从技术的其他社会因素探讨其起源.型塑理论借助科学知识社会学概念和方法,从微观层面上对技术进行经验性研究.受型塑理论的启发得出“两型社会”型塑概念,然后界定“两型社会”型塑概念.

关 键 词:两型社会;型塑;两型社会型塑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217-03

根据型塑理论,我们提出了“两型社会”型塑的概念.由于型塑理论是一个新理论,我们有必要介绍其基本内容.先说明型塑的内涵,然后分析界定“两型社会”型塑这一概念.

一、型塑理论简介

型塑理论的形成以麦肯齐和瓦自曼(J.Wajcman)的合编论文集《TheSocialShapingofTechnology》(简称SST,Mackenzie,Wajcman,1985),比克、休斯和平齐合编的论文集《TheSocialConstructionofTechnologicalSystems》(简称SCOT,Bijker,Hughes,Pinch,1987)为标志.许多研究者对SCOT中的Construction极为满意,认为它较好地表达了SCOT的建构论理论基础.但由于Construction有多重含义,尤其是容易使人产生“虚构”的意思.比较而言,SST中的Shaping既能够较好地表达型塑理论的精神,又能避免歧义.因而,SST更能为学术界所接受,Shaping成为型塑理论中的经典词汇.型塑理论简称SST.

但就研究纲领而言,SCOT比较清晰且系统,主要有技术的社会建构、技术系统(TechnologicalSystem)、行动者网络(ActorNetworks)三条进路.而SST的研究进路不是十分明了,它更多的是一种“大教派”(broadchurch).例如,SST还没有很好地解答社会型塑的力量有哪些?技术在社会型塑上有何特别之处?SST方法与其他对技术进行社会性分析的方法有何区别?(Williams,Edge,1996:856).当然,SST不是单学科的研究成果,而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努力(Williams,Edge,1996:893).这既是它暂时的劣势,也是它长远的优势.

(一)型塑理论的缘起

科学技术史表明,技术先于科学而生,更早发挥对社会的推动力.但从社会学来看,人类对技术本身的研究与技术所作贡献不相称.马尔凯(M.Mulkay)曾尖锐地指出,没有研究者将硬技术作为社会型塑的对象来考察.

这种状况从20世纪80年代起有所改观.1982年,美国的平奇(T.J.Pinch)和荷兰的比克(W.E.Bijker)两位深受科学知识社会学熏陶的技术社会学家指出,对

关于“两型社会”型塑的本科论文范文
两型社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技术的社会学研究是可行的和有效的.他们把科学知识社会学渗透进技术领域,提出技术的社会建构方法.他们认为:“近来‘科学研究’成长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将科学与技术分离.科学中新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与技术革新的社会学研究成果都很丰富,但很少试图将二者的工作结合起来.事实证明,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二者的研究进程也是不同的.但只有对它们进行同样分析研究,我们才能确信这一点.对科学的研究和对技术的研究应该也确实能够相互受益.我们尤其认为,在科学社会学中盛行的、在技术社会学中正在兴起的社会建构主义观点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起点.我们必须在分析、经验意义上提出一个统一的社会建构主义方法.”(Pinch,Bijker,1987:17)

荷兰的特惠底技术学院于1983年3月在巴黎举办了相关研究讨论班.这项活动由4人发起,到1984年已得到欧、美六国历史学、哲学与社会学等方面的学者共20人的响应.由此形成了强大的技术的社会型塑论的新学派,主要有美国的平奇、休斯(T.Hughes),法国的拉都尔(B.Latour)、卡隆(M.Callon)、劳(J.Law),英国的柯林斯(H.Collins)、乌尔加(S.Woolgar)、麦肯齐(D.Mackenzie),荷兰的比克等.他们指导其研究生参与研究,获得了大量的案例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成果多见于各个论文集,主要有《技术的社会型塑》(1985)、《技术系统的社会建构》(1987)、《技术与社会过程》(1988)与《构造技术/建构社会》(1992)等.从此,技术的社会型塑理论逐步形成.

(二)型塑理论的基本方法与观点

技术的社会型塑理论的理论背景是对技术决定论的批判、科学知识社会学、工业组织社会学、重大技术政策的研究、技术变迁的经济学(Williams,Edge,1996:859-866)等.技术的社会型塑理论认为,以往占优势地位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史的研究不能对技术研究提供新的动力,需要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他们所做的探索性工作是引入科学知识社会学中发展起来的概念和方法,在“强纲领”(strongprogramme)支配下从微观层面上对技术进行经验性研究.其基本方法与观点体现于各案例研究中,这里简要介绍几个案例.

案例一:技术与经济、科学:爱迪生“发明家-企业家”

以爱迪生电灯系统的发明为例,休斯认为,爱迪生的发明思想综合了技术、经济和科学因素,爱迪生是发明家-企业家(Hughes,1985:39—50).他认为,爱迪生工作中渴望与气灯展开竞争,获得利润.编号为120号的爱迪生笔记本中,有30页是成本的计算,以及为10000只灯供电站收入的计算.在发明碳化纸灯丝的过程中,爱迪生借助了欧姆(Ohm)与焦耳(Joule)的科学定理.

休斯把技术比喻成系统,把注意力集中于不同的但连接物性人工制品、机构和它们的环境组份(组份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这样,他整合了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形成了“退却突出部”(reversesalient)、“关键问题”(criticalproblem)、“技术风格”(technologicalstyle)、“动量”(momentum)等核心概念.休斯指出,技术系统内的组份有物质性人造物、司法性的人造物和自然资源,系统建构者在建构活动中是“异质工程师”(heterogenousengineers).借助系统方法,休斯描述了技术系统的演化范型.他认为,演化或扩展着的大技术系统的大致经历了发明、开发(发展)、革新、转移、成长、竞争和巩固几个阶段.(Hughes,1987:51—80)由于当代大型技术系统(large,moderntechnologicalsystems)是按照宽松定义的范型发展的,因而他宁愿使用术语“范型”(pattern),而不用“模式”(model).后来,有学者把技术系统论发展为技术与组织的关系理论.该理论把技术系统当作有机组织,社会设置(socialsettings)型塑技术,反之亦然.技术包含各种事件和现象,这些不同的组份不能被分开.技术不仅受制于环境,也创造新的环境.充分理解技术的社会过程,需要掌握技术、使用者的地域、地方使用者所需的知识、地方和偶然性知识、供应商与使用公司之间的分配、被黑箱化了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的知识等许多相关内容.(Williams,Edge,1996:869—871)


本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jingji/0533292.html

案例二:技术与自然:葡萄牙的扩张

技术的社会型塑理论认为,自然地理条件是孕育技术的因素之一.(Hughes,1987:68)劳以葡萄牙人海上扩张为例,说明了自然因素对技术形成的影响.宏观来看,葡萄牙人海上扩张归因于自然的(海风、水流与天象)、社会的(穆斯林的对抗)、技术的(枪炮、船舰)等方面.其中,强大的葡萄牙战舰不能仅仅以船舰本身的发展史来解释.设计与建造这些称霸海上战舰的工程师把各种异质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因素连接起来.这因素包括

1 2 3

两型社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两型社会”型塑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

经济英语论文

市场经济诚信论文

经济师职称论文

经济法硕士

经济类的毕业论文

国际经济法学 陈安

政府经济学论文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

本科经济学论文

经济类的论文

“两型社会”型塑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