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日本对华ODA与中日经济合作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环境保护类有关毕业论文致谢,关于日本对华ODA与中日经济合作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环境保护及日元及贷款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环境保护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虽然在2008年日本已经停止对华ODA,但近三十年以来的对华援助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成为两国政治外交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对华ODA是中日两国经济合作的一种模式,通过日本对华ODA历史阶段的考察,分析日本对华ODA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和变化之后,对今后的中日两国经济合作进行展望.
关 键 词:对华ODA;经济合作;展望;日本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195-03
引言
日本对华ODA(政府开发援助)曾经是中日两国之间经济、政治外交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79年日本大平首相访华时明确提出了协助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方针,这是考虑日本自身国家利益之外,还基于世界对中国现代化的期待.日本认为向中国提供ODA的意义在于,东亚地区的和平和发展与日本自身的安全和繁荣息息相关,为此需要中国的持续稳定,并希望作为国际社会一员的中国发挥应有的责任.基于这种观点,日本通过ODA支援中国的改革开放,这就是日本对华ODA的意义所在.特别是在环境问题、传染病等直接给日本带来影响的领域的支援,是能直接给日本带来影响和利益的互惠性的援助.
截至2008年末,日本对华ODA总额累计达到36339.85亿日元.其中,日本对中国提供累计33164.86亿日元的日元贷款,日元贷款占ODA总额的91.26%,无偿贷款和技术援助分别占4.14%和4.6%.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ODA援助国,且日本对华ODA对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中日政治经济关系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到了2008年日本对华ODA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结果.日本对华ODA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中日经济合作就此终止,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日两国间的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两国关系已经上升至战略互惠关系的高度.虽然在日本对华ODA实施过程中,围绕ODA政策理念和规模的变化中日学术界曾掀起各种议论,但是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新的历史环境下两国间更广泛的全方位合作.因此,本文主要回顾日本对华ODA的历史演变,并展望后ODA时代的中日经济合作.
一、日本对华ODA历史阶段
1.第一次日元贷款(1979—1983年)
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8年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并在1978年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上述背景下,1979年日本大平首相访华时,宣布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和技术援助.第一次日元贷款在1979—1983年之间实施,对六个项目提供3309亿日元贷款(贷款利率为3%,偿还期限为三十年,含十年放宽期),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当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瓶颈的铁路、港口、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贷款的60%投入到秦皇岛和石臼所和铁路建设和港湾建设,这主要是为了把山西省的煤炭运输到沿海部,再出口到日本.第一次日元贷款主要集中在有关对日煤炭出口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这符合当时中日两国的能源开发和能源进口的战略目标,并带动日本整套设备的中国出口.
1979年日本决定对华提供ODA之后,无偿贷款也随即展开.第一次日元贷款期间,对华无偿贷款主要体现在中日友好医院建设、对北京图书馆的设备援助、灾害紧急援助和粮食增产援助、乐器和体育研究设备等方面,无偿援助额达175亿日元.
2.第二次日元贷款(1984—1989年)
第二次日元贷款也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1984—1989年期间,对铁路、港口、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16个项目(1984年开始时是7个项目,1988年增加了9个项目)提供5400亿日元贷款(贷款利率为2.5%~3.5%,偿还期三十年,放宽期十年).对铁路、港湾、电力的投资占总贷款的70%.与第一次日元贷款相比,第二次日元贷款增加了对电力和城市基础设施的贷款.这期间的对华日元贷款,还包含1988年提供的“黑字还流贷款”700亿日元.①
第二次日元贷款期间,日本还提供了390亿日元的无偿贷款和278亿日元的技术援助.①无偿贷款主要投资于农林、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比如提供粮食增产援助、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建设贷款、对研究机构、医院、学校等团体提供设备器材等.第一次日元贷款和第二次日元贷款的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铁路、港湾、电力等社会基础设施部门,而且投资区域也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三次日元贷款(1990—1995年)
第三次日元贷款的投资方向跟前两次的日元贷款相比较来看,在以往的铁路、港湾等领域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公路、农业水利、机场、环保等部门的投资,而且投资区域也扩大,从沿海地区扩大到内陆地区.1990—1995年期间,对52个项目提供8100亿日元的贷款(利率为2.5%~2.6%,偿还期三十年,放宽期十年),其中包含对两个项目的“黑字还流贷款”400亿日元.
第三次日元贷款期间还分别提供无偿贷款和技术援助396亿日元和444亿日元.无偿贷款除了对文化、医疗、农业、教育等部门的投资之外,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开始对草根(民间)阶层提供无偿贷款(对贫困地区的初等教育、医疗保健、民生环境等领域实施的无偿贷款).
4.第四次日元贷款(1996—2000年)
这时期日本主张日元贷款方式采取单年度方式,经过协议改成前三年和后两年的“3+2”方式.1996—1998年前三年对40个项目提供5800亿日元贷款,后两年对28个项目提供3900亿日元贷款(一般项目贷款利率1.8%~2.3%,环境保护项目1.3%~2.15%,特别环保项目0.75%,贷款偿还期为三十年,放宽期十年).日元贷款投资方向从重视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到重视环境保护和内陆地区开发的方向.
第四次日元贷款期间还分别提供了272亿日元的无偿贷款和456亿日元的技术援助.无偿贷款主要集中在紧急灾害援助、农林、医疗、环境保护以及草根(民间)阶层的援助.技术援助上到1998年为止,日本累计引进进修生8619人、派遣专家3878人、派遣调查团9803人、派遣协力队352人、提供器材201.5亿日元、项目技术援助45件、开发调查143件.
5.结构转换期(2001—2008年)
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对华经济援助计划》,确立了新的对华援助方向.根据该计划日本对华ODA规模、提供方式、投资方向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1—2008年期间,日本对华提供日元贷款6485.77亿日元,无偿贷款296.81亿日元,技术援助427.45亿日元.提供方式采取单年度决定形式,贷款规模逐年递减,并且援助重点向环境保护、人才培育、内陆地区开发、贫困对策等方面转变.
日元贷款在2000年达到日本提供贷款以来的最高峰之后,2001年开始逐年减少.2001年提供的日元贷款为1643.66亿日元,比上一年减少24.7%.到2007年下降至463亿日元,2008年开始停止提供日元贷款.
2001年无偿贷款和技术援助分别提供了63.33亿日元和77.77亿日元.无偿贷款项目包括一般无偿贷款15件和草根阶层的87件,技术援助项目6件.②2001年以后,无偿贷款和技术援助规模也逐年递减,到了2008年援助规模各减少至19.92和33.91亿日元.
二、日本对华ODA的作用
1.弥补资金短缺和改善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严重缺乏外汇资金,并且急需解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引进先进技术等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20世纪90年代之前,因中国制度和投资环境等并不完善,中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比较少,这时期引进外国资金以对外借款为主.日本是最早向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而且援助规模大.中国严重匮乏外汇资金时期,日元贷款是中国的重要外汇资金来源,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对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缺口.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期间,日元贷款在中国能源开发、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环境等领域的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日本提供的日元贷款首先集中投资在有关对日煤炭出口的铁路和港口建设方面,之后逐步扩大到其他领域,对改善投资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迄今为止中国利用日元贷款新建或改建的电气化铁路达到4407公里,在港口建设上共利用
环境保护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日本对华ODA与中日经济合作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