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关于农村金融论文范本,与农村信用社的特征内生风险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农村金融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农村信用社的特征内生风险的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农村金融及金融市场及金融风险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农村金融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国内诸多学者对农村信用社金融供给不足、农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等问题展开过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了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问题,但并没有直接对其所内生的金融风险构成做出解说.尝试着对农村信用社的内生风险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说明了中国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的特征及内生风险的解析.

关 键 词:农村信用社;内生风险;理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059-02

引言

国内诸多学者对农村信用社金融供给不足、农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等问题展开过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了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问题,但并没有直接对其所内生的金融风险构成做出解说.本文尝试着对农村信用社的内生风险进行了剖析.

一、农村信用社内生风险的理论分析

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来概括,农村信用社的内生风险构成可以描述为:在不考虑外部金融影响或冲击而单纯考虑农村经济活动所引发的金融供给和需求、金融功能发挥、利率控制和市场化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一切制度安排对贷款安全和借贷双方交易费用支付产生影响的政策性和市场性的机理或过程.因此,可以将农村信用社的内生风险构成理解为特定金融制度安排下主体决策、行为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如何撰写论文综述
播放:24579次 评论:5192人

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是混合经济在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上的选择.

在体制转轨尚未结束的阶段,金融抑制现象的长期存在必然导致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户和农村企业在得不到充足的正规金融贷款支持的情况下,通常会去寻找非正规金融的融资渠道,因此,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具有补充效应,这种效应会使那些体现政策性金融的三农专项贷款等或体现国家农业政策的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职能发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作用的同时,在伴随着正规金融制度缺乏适时适度的结构安排和没有考虑到农村金融需求抑制现象广泛存在的情况下,有可能内生出农村信用社的市场风险.这是农村信用社产生内生风险的分析基础.

二、中国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受主流经济理论的影响,“金融供给先行”是农村金融制度设计的主导思想或理念,在利率控制、金融进入、低息或担保融资等方面,仍然反映着政策性金融的性质.

2.金融的组织体系、产权模式、服务方式及监管政策等,体现着政府办金融的色彩,金融组织在传导国家支农信贷政策等方面不具有高效的机制,信贷结构调整滞后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本篇论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jingji/0534186.html

3.农村金融制度安排通常围绕城市工业化的逻辑进行.

4.政府干预措施没有重点考虑到农村的金融需求,未能在金融制度上保障对农村金融需求的有效供给.

这些特征在金融组织运行中所产生的具体金融风险,突出反映在农村信用社金融职能的发挥及其效应方面;而在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上所产生的风险,则具体表现为大量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机构外流,以至造成农村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的失衡.

三、农村信用社内生市场风险解析

农村信用社内生的市场风险,可以从制度安排和组织运作两个方面来解析.

以制度安排而言,政府设计、制定和实施正规金融制度,是在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等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农村信用社和农户在正规金融制约下从事融资或借贷等活动,也会面临同样的约束.由于这些行为主体在信息获取和理性约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且各自的目标函数不同,因而会经常出现博弈行为.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制度选择并没有真正起到“以制度来限制不确定性”的功效,它具体表现为以“供给先行”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并没有使农村的金融供给适合于农村的金融需求,这既是农村金融市场出现内生风险的根源,也是农村金融市场之内生风险的结果.

从组织运作方面剖析,从非正规金融能部分弥补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视角来评判其金融功能,容易忽略农村非正规金融所蕴涵的风险.目前在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需求者主要是那些难以从正规金融部门得到足量融资的农户和农村私营企业,而非正规金融的供给者大多是资金充裕的私营业主、富裕农户及高利贷组织,这两大类参与主体在长期的借贷活动中正在巩固和重塑着以私人诚信、友情等维系的农村非正规金融文化,它们在农村借贷市场中占有极高的比例.

然而,由于缺乏法律保护的非正规金融贷款的用途多维纷繁,它通常并不增加农业生产中的净流动资金,这种情况除了会引致正规金融资金游离出农村金融市场外,还会造成国家农业政策在农村失去落实的对象和目标,引起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混乱和农村高利贷盛行.也就是说,农村非正规金融所内生的风险具有溢出效应,而这种效应是以农村的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补充效应为前提的.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所蕴涵的金融风险,是一个需要进行理论透视才能够解析的问题.目前,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小额信贷的供给者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充当的事实,可让人们产生以下认识:农村信用社有能力在中央银行利率规定的幅度内自行确定农村信贷市场上的利率.

小额信贷市场中供给曲线的消失,意味着贷款有可能出现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均衡,是建立在贷款需求曲线与利率负相关以及利率是垄断价格等基础上的;这种均衡的代价,是农户的贷款需求通常会转向具有更高交易费用的信贷替代品,以至在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中产生以社会成本高昂为代价的、被垄断厂商理论称作“无谓损失”的情景.依据垄断厂商理论指出这一“无谓损失”之纯理论的解析义是一回事(周振海,2007),围绕这一“无谓损失”揭示其在小额信贷市场中所蕴涵的内生金融风险则是另一回事.贷款供给量萎缩所导致的这种损失,会在引致农村信用社资金游离出

关于农村信用社的特征内生风险的的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农村金融论文范本
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同时造成农村信贷供给和需求的失衡.

农村外部市场对农村信用社的资金需求,通常会部分地冰释农村信用社在利率上的自行定价权.如果农村信用社执意在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幅度内行使利率的自行定价权以维持超额利润,其贷款对象很可能是信用资质不好的厂商,从而出现贷款风险;反之,农村信用社便会出现贷款不足.

结语

对这种内生性金融市场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应该围绕中国农村金融运行的特定的环境来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上对农村金融市场做出以制度安排为分析导向的深入研究.在中国现阶段,农村正规金融中的小额信贷市场由农村信用社垄断经营的事实,已反映出大量小额信贷资金外流以及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职能难以发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但对导致这种局面之原因的研究,不能仅仅限定于“金融供给的先行政策”以及与此相关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产权模式、服务方式及监管政策等的分析,而是应从农村二元金融框架在实际运作中所内蕴的市场风险来追溯.以农村金融市场所内生的风险而论,固然现阶段非正规金融的无序运行对风险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目标错位所引致的风险则是不可否认的.

参考文献:

[1]王小芽.农村信用社概述[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3.

[2]郭家万.中国农村信用合作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9.

[3]辛耀.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改革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4]孙建平.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困境与出路[J].金融与经济,2008,(9).

[5]范静.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以农村信用社为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82.

[6]林华.外资银行圈地中国农村[N].中

1 2

关于农村金融论文范本,与农村信用社的特征内生风险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参考文献资料:

国际经济贸易 论文

经济管理系论文

经济管理学大专毕业论文

经济法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论文范文

经济危机 论文

经济学本科论文

自考经济学

经济法学书

管理经济学论文

农村信用社的特征内生风险的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