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关于生态农业论文范文集,与关于洱海流域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相关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生态农业论文网,关于关于洱海流域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生态农业及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生态农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通过近十年来对大理洱海流域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经验和做法的总结,提出了大理洱海流域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旨在为指导高原湖泊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大学生如何写生态农业论文
播放:20025次 评论:3814人

关 键 词&

关于关于洱海流域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的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生态农业论文范文集
#65306;洱海流域 高原特色 生态农业 思考

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保护洱海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洱海清则大理兴.眼下洱海流域的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便和农业生产、农药、化肥有害残留等污染源依然存在,洱海治理和保护任务还十分艰巨.实施生态屏障、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家园、生态文化等“七大体系”建设对实现生态安州、和谐安州、旅游兴州、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洱海流域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洱海流域包括洱源县和大理市,流域人口86.86万人,土地面积2565.00km2,是大理州经济文化建设中心,在大理州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洱源县基本经验和做法

洱源县是洱海的源头,是洱海保护起关键性作用的重点地区,2008年7月中共大理州委、州政府把洱源确定为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加快推进以环境保护治理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洱源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是洱源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洱源县以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为中心,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舞活全省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县建设龙头,其主要做法是:

关于洱海流域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态农业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1以改善环境为目标,推进生态屏障建设

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果,努力加快农村户用沼气池和太阳能中温沼气站的建设,加快农村能源替代,降低森林资源消耗.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四旁植树和宜林灭荒行动,突出抓好水源地森林和入洱海河流河道防护林保护和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高质量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林农积极性,大力发展林果业.到2012年,全县种植核桃70万亩,华山松40万亩,梅果12万亩,不断增加森林资源蓄积量.


这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jingji/0542495.html

1.2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加强鸟吊山、茈碧湖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保护野生植物和湿地资源.加大洱海流域矿山治理整顿力度,寓生态建设于资源开发之中,融资源开发于生态建设之中,科学、合理、有序开发矿产资源.

1.3以绿色环保为方向,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

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积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集成技术,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03万亩,绿色食品8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逐步建成生态农业发展基地.推广运用农业新科技,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革畜牧业养殖方式,引导养殖户从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以沼气工程或生物有机肥生产为纽带,因地制宜地发展链式农业生产,加强农业资源的再循环、再利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

1.4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实施,提高了全民的科技环保意识,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

洱源县先后培训农民6万多人次,实施控氮、减磷、测土配方施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55万亩,经过104组监测点监测,实施控氮减磷优化平衡施肥技术后,55万亩农田累计减少纯氮用量338.88万公斤,折合尿素736.7万公斤,累计减少五氧化二磷施用量247.92万公斤,折合普钙1549.5万公斤,在氮磷施用量减少的同时通过科学施肥,这些农田平均亩产增加了4.23%,每亩节约成本或新增产值27.4元,仅此一项洱源农民增收达1507万元.控氮减磷,在项目区建起无公害蔬菜基地7000亩,在无公害蔬菜的田地里安装了500台频振式杀虫灯.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干部群众环保意识,增加了农民收入.

2.大理市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大理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农业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以“两保护、两开发”为核心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业景观效果.近年来,大力发展园田化、清洁化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新农村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年来,大理市通过积极开展农业项目建设,全市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为全市农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做法是:

2.1园田化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

大理市坚持把园田化项目建设作为增强农业基础和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经过综合治理后的海西坝区,全市累计新建和完善机耕路259条、长11.3万米;沟渠289条、长15.8万米,建成吨粮田12.64万亩.已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园田化格局.园田化项目建设的开展,既改善了农田的排灌条件,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解决了农民群众出行难和农作物收、种的运输问题,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了农业和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变了过去雨天路泥泞污水四处流、晴天风沙起四处灰朦胧的脏乱局面,全市农田基本实现了园田化布局.

2.2实施控源减排技术、发展清洁农业生产,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减轻了农药、化肥对农田和洱海的污染.大理市是滇西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交通便利,主要农业用地周围均无大型工矿企业,无工业“三废”污染源,农田综合环境状况较好,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适宜之地.同时,该区域养殖业发达,可提供充足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所必需的有机肥源.为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该市启动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在海西坝区土壤、空气质量、水利等条件较好的村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同时,市政府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列为洱海综合治理保护工程的重要措施.为了确保无公害农产品项目建设,采取科学选址,严格进行环境测评;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措施,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蔬菜产区使用;制定各种作物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全面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开展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改善作物的土壤环境和营养条件;引导消费,培育市场;完善检测体系建设,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全市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3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基地5万亩,优质粮、豆基地2.3万亩,认证大蒜、大荚豌豆、香葱、茭白4个无公害品种.无公害蔬菜每亩平均产量达3000公斤,总产达24万吨,商品率达90%,产值达到1.5亿元,无公害蔬菜总产值占市场农业总产值的8.3%.无公害蔬菜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已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施用,有效地减轻了农药、化肥对农田和洱海的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二、洱海流域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不断加大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向科技化、产业化、效益化、生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大力推广高效低耗特色高原农业生产技术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1大力推进特色高原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窗口展示、试验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良种、栽培技术措施的普及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在洱海流域大力推广间套种、多熟制、免耕覆盖、精确定量施肥、绿色无公害栽培模式技术,通过创建科技示范园区,普及良种化、规范化、科技化水平.

1.2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高原特色“一村一品”工程

在流域地区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施主要农作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依托资源优势,加大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扶持,积极培植主导产业,努力实现“一村一品”.形成优质稻米、无公害蔬菜、早熟大蒜、梅果、特色花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创一批特色专业村品牌.通过“一村一品”,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民增收方式的转变,使洱海流域地区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促进农产品质量、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构筑洱源保护特色生态农业屏障.

1.3以生物多样性的理念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生产

建立一批蔬菜、粮食、梅果、烤烟等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在基地的建设中始终贯穿生物多样性理念,大力推广农作物间(套)复种、轮作倒茬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为发展生态农业保驾护航.

2.大

1 2

关于生态农业论文范文集,与关于洱海流域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相关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

经济师论文发表

经济论文网

经济学学士论文范文

议论文经济

经济法本科论文

经济法本科论文选题

企业经济管理

产业经济学专业

经济社会学论文

申报高级经济师论文

关于洱海流域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