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技术方面论文范文集,与现代生物技术与生态安全相关论文查重软件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生物技术方面论文查重软件,关于现代生物技术与生态安全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生物技术及现代生物技术及微生物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生物技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可持续发展.因此,现代生物技术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四、对策
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环境已造成和存在潜在的灾害性影响,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专家、普通民众和环保组织的关注.尽管如此,人们对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安全的机理、危害性、严重性等认识还不够.要避免现代生物技术造成环境生态灾难,应采取如下措施:
1.在加强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同时,重视跟踪研究和环境风险评测.风险的出现有长期滞后性,对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问题必须进行长期、系统地研究,对生物技术进行评测,积极防范环境生态风险,防患于未然.利用科学手段评估生物技术的生态风险,目前看来,评估的研究多集中在:(1)转基因逃逸所造成的基因生物与其野生系缘种间基因的流动;(2)转基因生物释放引起的生态入侵这两个问题上.对于转基因微生物进行风险评估,首先要考虑的是转基因微生物中插入哪些DNA,该DNA的来源,功能及插入位置,其次是基因转移问题以及转基因微生物的适合度(包括它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竞争能力等),第三是要避免转基因微生物对非目标生物造成危害,最后要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影响,以及它对生物多样性可能造成了破坏.
2.建立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加强如生物技术的研究、应用的立法,特别是加强生物技术环境生态风险的研究与评测方面的立法与监督.为预防和控制现代生物技术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从1994年开始组织制定“生物安全议定书”,并于1999年6月5日正式签署实施.2000年8月,中国政府也正式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并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编制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提出了我国生物安全管理体制、法规建设和能力建设方案.同时,各国政府也普遍认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潜在危害,并开始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美国、欧盟、加拿大先后制定了有关法规,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印度、埃及、印尼、巴西、智利等也都发布了管理法规.
3.加强宣传与教育,树立环境安全观.加强现代生物技术的宣传与教育,将生物技术的有关信息向公众公开,特别是其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让公众广泛参与,进行监督与约束;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安全观,重视和防范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风险,树立基因资源观和防范环境风险意识.
4.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使得在国际贸易与交往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严重失衡,有可能形成新的环境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有团结起来,加强自身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积极推动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关于生物技术方面论文范文集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生物技术的论文范例 | 大学生适用: | 大学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4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技巧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技巧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总之,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高新技术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发展也会非常迅速.在发展现在生物技术的同时,重视生态安全也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肖笃宁,陈文波,郭福良.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J].应用生态学报,2000,13(3):354-358.
[2]宫学栋.实现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及几点建议[J].环境保护,1999,(9):32-35.
该文出处:http://www.sxsky.net/jingji/0558943.html
[3]孔繁翔.环境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杨蓉等.生物芯片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1999,19(4):33-38.
[5]钱迎倩.转基因作物的利弊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1999(5):7-11.
[6]贾士荣.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论及其对策[J].生物技术通报,1999,6:1-7.
[7]胡宏韬,林学钰,张兰英,等.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生物技术[J].世界地质,2001,20(1):56~61.
[8]袁军等.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相关管理的思考[J].环境保护,2001,(3):7-9.
[9]顾月华.生物技术与绿色环境[J].生物学杂志,1998,15(5):25-26.
[10]李学静.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4):13-15
[11]黄其满,王雪燕.生物技术在资源与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J].高技术通讯,2001,(11):18-21
[12]叶文虎,孔青春.环境安全:21世纪人类面临的根本问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3):42-44
[13]蔡守秋.论环境安全问题[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1(5):28-32
[14]张雷,刘慧.中国国家资源环境安全问题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1):41-46
[15]肖笃宁,陈文波,郭福良.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J].应用生态学报,2000,13(3):354-358.
[16]陈坚.环境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进展,2001(5):18~222余莉苹等.
[17]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2(4)、:52~543吴奕红等.
[18]农业生物技术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技术,2002(6):7~394马兴茂
[19]林福玉,黄培堂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及前景[J]生物技术通报,1998,9(3):230-233
[20]朱瑞良,杨小明,崔治中.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几点思考[J].生物工程学报,2002,18(1):121-123.
[21]徐小光.关注生物环境安全———访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科所生物技术专家[N].中国环境报,2001-05-25(2).
[22]朱晓华,肖芹,殷红卫.试论环境安全与人类道德观的转变[J].灾害学,2001,16(3):82-86.
[23]李志伟.基因武器:未来战争的神秘杀手[N].光明日报,2002-08-02(3).
[24]莱斯特·布朗[美].谁来养活中国[J].徐雪译.中国农村经济,1995,(4):42-48.
[25]顾月华.生物技术与绿色环境[J].生物学杂志,1998,15(5):25-26.
[26]常进雄.生物技术进步与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的前景[J].环境保护,2001,(3)27-29.
[27]吴志平等.转基因植物释放后在环境中成为杂草的风险性[J].生物工程进展,1999,19(1):9-13.
[28]J.P.Nap.,J.Bijvoet,W.J.Stiekema.转基因植物中的卡那霉素抗性[J].生物技术通报,1998,(1):29-31.
关于生物技术方面论文范文集,与现代生物技术与生态安全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