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电子期刊有关论文范本,与社会因素对于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影响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电子期刊有关毕业论文致谢,关于社会因素对于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影响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电子期刊及图书馆及学术期刊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电子期刊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子超过了后者[21].

SPARC还支持了非营利机构创建电子期刊集成文库,特别是BioOne(生物学综合文库)的建立[24].BioOne诞生的基础,是美国生物科学协会(AIBS)的69个学会出版的70余种期刊,其中有许多是学科的领头期刊.在SPARC、美国泛西部图书馆联盟和堪萨斯大学的支持下,创立了整合型生物学期刊文献库BioOne;后者通过互联网提供平价的、高水平的、超链接的论文全文信息库[25].随后继续稳步发展,到2007年收录整合的期刊扩充为两部分:文献库BioOne1包括87种涵盖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的“必要收藏”期刊,其中84%的期刊列入IS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论文排行;文献库BioOne2包括61种较新期刊,其中许多是国际性的[26].

SPARC创办初期颇有成效的工作,对于支持非营利性出版机构的发展、对抗商业出版机构的高价期刊,是很好的经验.

2.1.2颠覆性建议20世纪90年代万维网兴起,大量电子期刊出现在网上,图书馆界期望新兴的电子期刊模式能够疏解期刊危机.当时ARL出版了《学术期刊在十字路口(atthecrossroad关键时刻的抉择)》的报告[10].这是1994年互联网上一份电子邮件形式进行讨论的记录,主题是一位认知学教授哈纳德(StevanHarnad)提出的“出版电子期刊的颠覆性(subversive)建议”;他以当时异军突起的电子期刊预印本文库arXiv作为范本,号召学者将自己的原创性预印本,通过简单的互联网服务器“自我公布存档(self-archiving)”,使全球学者能够在网上自由获取进行学术交流,成为开放存取模式的先例.

哈纳德认为[10],这种“学术圈内部(esoteric)”的非营利期刊,免去了传统期刊的编辑发行程序而显著降低成本;“纸质期刊出版者将在学术群体的合作下进行自身改组,并按照电子期刊的低廉价格(每页成本估计小于纸质期刊成本的25%)”,否则只能“眼看学术群体繁衍出新一代的纯电子期刊”.新型期刊的经费“来自预付津贴(作者每页付费、学会会费、大学出版经费、政府的出版津贴)”,而不是来自读者.

讨论中,美国化学学会的代表介绍了学会期刊的首印成本(即纯电子期刊成本)占总成本的84.3%;也就是说,以数字化信息系统为基础编辑出版的纸质期刊首印成本,与相应的电子期刊相差不大.期刊成本构成中最大项目是计算机数字化资源处理系统的相关费用(43.4%),其中并未包括美国化学学会许诺的期刊半永久性储存所需的费用[27].

这表明了:上述简单的“学术圈内部(esoteric)”的期刊成本构成,与规模化的传统期刊截然不同;同时,传统的大型期刊正在向电子期刊过渡,并且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改进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过程.

1991年草根建立的arXiv,到1995年已发展成每天流量60000次的开放存取文献库,并且拥有35000个用户、涉及70个国家,同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支助[3].1996年arXiv创办者发表的论文“学术地球村中的胜者与负者”[28],代表了当时提倡电子期刊模式取代传统期刊模式的思潮.

2.2欧登堡漫长的影子下

2.2.1不同学科的预印本交流然而,在高能物理学界卓有成效的arXiv模式[3],不一定适合于其他学科领域.表1是不同学科的学者使用arXiv模式情况的调查结果[29];有的学科不采用这种交流模式,主要原

因是该学科的期刊不接受发表过预印本的稿件.学者克林(RobKling)认为,推广电子期刊应考虑到“社会因素对于信息交流技术的影响(socialshapingofmunicationtechnologies)”[30];他指出各门学科有着不同特点,并且学术论文必须可信(trust),要有经过同行评议的公信力.“高能物理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乐于迅速广泛交流他们的工作报告预印本,而化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心理学家主要阅读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论文”[30].

1999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院长、诺贝尔奖获得者华默斯(HaroldVarmus)曾打算推广arXiv模式到生物医学界,建立全国性开放获取的生物医学电子文献库E-Biomed.然而,经过一年的广泛征求意见和讨论,最后采取一种折衷方式:该电子期刊文献库收录同行评议和编辑出版的期刊与论文,允许所收录的传统期刊在出版后延迟若干时间在网上公开,并且不包括自存档预印本,改名为PubMedCentral(公共医学文献中心),形成美国NIH支持的、网上开放获取的生命科学全文文献库[31].学者克林从“社会因素影响(socialshaping)”的角度,分析了上述讨论过程中科学家、教授、图书馆员、大学管理层、基金代理人、政府官员、出版商、大学和学会出版者等各自的行为和互动情况[31],进一步阐明同行评议和学术可信对于生命科学论文期刊的重要作用.

2.2.2开放存取运动1999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SantaFe召开的会议上[32],提出以元数据(metadata)为基础的文献编目与存取操作软件,便于分散的“自存档”文献库之间进行文献互操作,实现文献搜索的“无缝(seamless)”链接,形成所谓“典藏(repository)”或文献库;例如arXiv类型的“专业典藏(subject-basedrepository)”和大学文献的机构典藏(instituterepository).

2001年12月,在慈善基金机构OSI(开放社会研究所)等支持下,开放存取国际研讨会召开,起草和发表了“布达佩斯开放存取计划(BOAI)”,并且进一步推广元数据存取软件,规定了通用的“BOAI-元数据收割协议(OAI-PMH)”[5].这时,电子期刊的推广与科学知识共享的道德信念汇合,形成宣传学术期刊“开放存取(OA)”的运动;呼吁向所有网络使用者免费公开更多科学资源,鼓励科学家以OA方式出版论文,于2003年发表了“柏林宣言”[33].2000年华默斯离开NIH后,与合作者筹建开放获取的PLoS(科学公共图书馆)杂志;次年,他号召科学家“抵制”向传统期刊投稿,为筹建“开放获取”期刊而开展广泛签名运动.当时有三百万学者签名誓言抵制,然而6个月签名到期后无人付诸行动而一切照旧[11];因为这关系到学者们的工作评价和研究资助体系,学者最终还是抱保守态度.随后,在OSI和其他基金组织资助下,华默斯和他的合作者于2003年开始建立OA模式的PLoS期刊系列,其宗旨是最终取代传统的“付费获取”期刊[34].2003年,欧洲分子生物学协会(EMBO)召开了主题为“学术期刊在十字路口”的会议,对期刊模式是“革命(revolution)还是进化(evolution)”再次进行讨论[35].

2.2.3商业出版机构的成长怎样会演变成这种局面,还要回溯到学术期刊的起始.加拿大一位史学与文学教授古东(Jean-ClaudeGuédon)所写的《欧登堡漫长的影子下》[36]在当时广为流传,他指出了学术期刊对于创新科学知识的“社会登记(socialregistration)作用”,以及“核心”期刊和“科学引文索引”产生的意外影响――使学术期刊的出版事业从绅士俱乐部变为利润丰厚的大产业.

1665年,英国皇家学会的秘书官欧登堡(HenryOldenburg)创办

1 2 3 4 5 6

电子期刊有关论文范本,与社会因素对于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影响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

高级经济师 副高级

劳动经济学自考

政府经济论文

经济学专业 留学

经济法学小论文

建筑经济管理

国际经济法学专论

经济学导论论文

论文 经济

体育经济产业论文

社会因素对于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影响(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