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关于学术期刊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我国政府部门期刊评价历程得失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学术期刊毕业论文致谢,关于我国政府部门期刊评价历程得失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术期刊及科技期刊及期刊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学术期刊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37;.在评比的通知中,作为附件,印发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要求》,将科技期刊分为指导综合性、学术性、技术性、检索性和科普性五大类,分别制定各类期刊的质量要求与评估标准.从全国3500余种科技期刊中评选出优秀期刊351种,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1993年,国家科委信息司、中宣部出版局和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司在总结这次评比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科技期刊评估标准》.两年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对国内期刊论文的引文进行统计分析,为期刊的学术水平评价建立了引文数据库,确立了期刊评价八项指标.具体是:总被引用次数,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期刊被引用半衰期,期刊载文量的地区分布数,期刊刊载的基金论文数,出版时滞,自引总引比.这是我国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首次对期刊的质量及评估标准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1.1.21995年进行全国部分社科期刊评奖

这是由新闻出版署进行的评奖活动,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将社科期刊分为学术理论类、时事政治类、教育类、综合文化生活类等七大类,并分别制定质量评估标准.至此,科技期刊和社科期刊都具有官方颁布的评价标准.

1992年的首次科技期刊评奖和1995年的首次社科期刊评奖,虽然只是评奖,实际已经包含期刊评估的功能,但主要是基于期刊质量的评估,还不是关于期刊和期刊出版部门的综合评估.这两次评估,为政府进行期刊评价搭建了一个基本框架,其颁布的学术期刊评估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均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对我国学术期刊乃至学术成果评价模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1.31995年国家教委举行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

这次评奖虽然不属于期刊的评估活动,但它将学术成果的评价与成果所发表的期刊联系起来,此举对后来的学术成果评价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学术期刊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影响.当时在申报单位填报的参评资料中要求提供学术成果出版发表和使用单位,这是首次在政府学术评价工作中将期刊质量与学术成果的质量联系起来.这样做自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如果倚重甚至完全借此进行学术评价,就会出现偏差,以后的发展的确是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以刊论文”就是最具深远影响的一点.关于“以刊论文”的弊端,许多年来在学术界、期刊界都引起了持久的争议,对此问题本文不做具体讨论.这里要指出的是,从笔者目前接触的资料看,如果寻找源头,1990年代初期政府首次进行的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奖可以看作是“以刊论文”的开端,即便不是开端,也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1995年,恰好是期刊评奖和学术成果评奖同期进行,政府评奖部门或是“无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却使得期刊评价与学术成果评价之间搭上了持久的难以解脱的关系.正如有学者所说:“近年来(作者注:文章发表于2001年),作为管理改革的一个方面,学术评价的量化管理被引入了许多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它们纷纷公布了本单位认可的各学科的重要期刊表(或核心期刊表、权威期刊表、优秀期刊表),根据发表论文的期刊在该学科领域的质量(重要程度)予以论文不同的权重(分值),作为确定专业人员职务聘任、晋升、评奖等所依据的一项重要指标,旨在鼓励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扩大论文影响面,减少论文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评价效率.此举在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赞同者与反对者皆有之”[3].

1.1.4各省开始进行期刊质量评估和分级

首次科技期刊和社科期刊评奖以后,很快政府部门的期刊评估从部级普及到省市级.1996年前后,山西、甘肃、江苏、湖北和湖南等省的新闻出版局开始对省内的所有期刊进行等级评定,接着大部分省(包括直辖市)都相继制定各类期刊的质量评估标准,省市级政府管理部门的期刊评估开始全面展开.基本上是将省内期刊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等级进行评定,并将期刊分为省内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的等级.通常三级期刊属于亮“黄牌”的期刊[4].

1.1.51998年推出首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1997年2月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推荐全国100种社科期刊的通知》,1998年1月完成推选工作,借此引导期刊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和主体战略,带动和促进全国期刊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入选条件除符合《关于推荐全国100种社科期刊的通知》中的要求外,还有5个标准,包括“政治方向正确”“模范遵守党和国家有关宣传纪律和法规、规章”“文化含量高,在本地区、全国或本行业、本专业、本学科领域有深刻影响”“印刷精美”“市场定位准确,发行量居同类刊物前列”.

在同等条件下,以发行量作为取舍的依据.这是政府评比中首次明确将经济指标列入重要的评比标准,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1.1.61999年3月至2000年1月,首届“国家期刊奖”和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评选

这次评奖由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社科类参评期刊由中央和地方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推荐;科技类参评期刊由科技部推荐.有一点与以往不同,即将社会监督和审计引入评价环节.对入选的发行100万以上的期刊进行公证和审计.先将初选结果在媒体公示,无疑义后再正式向社会公布.从这一变化看,这次评选带有对参评期刊进行绩效评估的意味.同以往相比,评价方法向规范性迈进了一步.这一变化同时也彰显了对市场和经济指标的重视程度.

这次评选也有考虑不够周全的地方,比如两个奖项放在一起评选,有许多期刊重复获奖,使两个奖项的必要性和权威性都受到影响.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两个评选并置在一起的机缘,更提醒政府、学界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政府所设各类奖项的必要性进行思考.

1.1.72000年“中国期刊方阵”建设

2000年1月,在首届国家期刊奖颁奖大会上,中央领导提出要集中精力办好一批名牌期刊,争取有几种能进入国际市场.同年8月,新闻出版署提出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设想.9月,中央领导又做出批示:“尽最大努力,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创出10―20个有世界影响的名牌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双效”期刊,在全国现有的期刊中选取10%―15%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好的期刊,约1000种,构成“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

第二个层次是“双百”期刊,共200种,就是每两年一届评选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百种重点科技期刊,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抓落实.第三个层次是“双奖”期刊,100种左右,是获得国家期刊奖和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每3―4年评选一次.第四个层次是“双高”期刊,就是高科技和高学术水平的期刊[5].

由于作为方阵基础的“双效”期刊由新闻出版署制定统一标准,将指标分解到各个省和中央的有关部门进行落实,因此各地也纷纷开始了类似于“中国期刊方阵”的地域性期刊方阵建设,期刊评优和评估分级活动在全国铺开.

综上,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期刊在数量上实现了快速增长,1990年代初期开始的评估,指导思想是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环境,顺应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需求,实现从数量增长到优质高效为主的阶段性转移,建立有生有灭的竞争机制(尽管当时期刊管理中的退出机制并没有实质性地建立起来),提高期刊的整体质量.到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了期刊业集团化建设试点,拉开文化体制改革的序幕.1999年3月,新闻出版署在北京召开由各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处长参加的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会议的内容主要是总结治散治滥工作的情况,研究布置中国期刊奖评比、百种社科重点期刊评比、报刊年检、换发报刊许可证等具体工作.这些可以看作是为下一步实施期刊的市场化、集约化、“走出去”等战略,为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所做的前期工作.

1.2第二阶段:2001年―2005年――期刊界酝酿

1 2 3 4 5 6

关于学术期刊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我国政府部门期刊评价历程得失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

经济管理论文致谢

专业硕士经济

化工技术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师论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

农业经济类论文

经济学论文网

发展农村经济论文

文化经济学论文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

我国政府部门期刊评价历程得失(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