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术期刊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我国政府部门期刊评价历程得失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学术期刊毕业论文致谢,关于我国政府部门期刊评价历程得失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术期刊及科技期刊及期刊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学术期刊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是指导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根据《意见》,将我国文化单位分为政府兴办的文化事业、政府扶持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单位三类.改革就是创新体制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12].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闻出版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提出需要落实的五条措施,包括分类改革、转企改制、联合重组、公共服务、政策配套[13].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密切关联.实现上述措施,新闻出版管理体制、机制、工作重心、方式方法等都需要有相应变化,因此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的新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机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方法,也成为文化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在2006年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创新报刊出版管理必须强化依法管理的观念、服务的观念、管理关口前移的观念.创新报刊出版管理方式,重要的是要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完善报刊出版“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尽快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估体系;同时要发挥行业组织和市场中介的作用,建立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到了2009年,全面提高新闻报刊科学管理水平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年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改革、发展、管理的攻坚年,是全面提高新闻报刊工作科学管理水平的一年.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2009年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重点加快建立报刊出版综合评估体系,实施报刊退出机制.在2011年的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又提出“将管理重点放在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上,逐步构建新形势下科学有效的报刊管理体系,着眼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陷入具体事务、具体矛盾之中”[14].
该文地址:http://www.sxsky.net/jingji/0605913.html
建立报刊综合评估体系在政府期刊评价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标志着政府对期刊的质量评价由仅仅对期刊的评奖、评估,转向对出版单位和期刊的全面综合评估,标志着对期刊的绩效管理向科学性、制度性、长效性转变.2006年以后,没有再举办国家期刊奖的评奖,这一评奖活动在2004年举办第三届以后就停下来了.2005年3月,《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出台,将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由原来的90个,减至24个.新闻出版总署原有全国性评奖22个,整改后只设立“中国出版政府奖”.2006年以后开始将管理工作重点转向完善准入机制、审读制度、退出机制,建立健全报刊绩效评估机制上面.
这一时期围绕政府期刊评价的主要工作和事件如下.
(1)2005年3月《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批准实施.新闻出版总署原有全国性评奖22个.整改后只设立“中国出版政府奖”,下设“国家出版奖”和“全国优秀出版人物奖”两大奖项.
(2)2007年11月1日,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揭晓.此次没有设立期刊奖.
(3)2011年3月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揭晓,此次增设了期刊奖,40家期刊获奖,社科和自科期刊各20家.
(4)2005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
(5)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系统地体现了中央关于出版业改革的总要求,标志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到整体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重构市场新格局的攻坚时期.
(6)在2009年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做出加快建立报刊出版单位评估体系,实施退出机制的决议,辽宁、河北两省从2009年起对报刊总量、结构、布局进行分类评估试点,目的是通过试点,逐步完善报刊退出的评估指标、退出流程及报刊退出后人员处置办法.
(7)2010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办法(试行)》,2011年开始实施.《办法》第一条明确:制定本办法是“为了促进报纸期刊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报纸期刊整体质量,完善报纸期刊优胜劣汰制,调整报纸期刊结构,优化报纸期刊布局,建立良好市场秩序”.
(8)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2011年的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报刊综合质量评估为契机,将报刊散滥治理和报刊资源整合、调整结构作为重要任务[15].
2对政府期刊评估的分析评价
2.1政府期刊评价呈现由注重质量导向转为注重市场导向的过程
1992年举办的优秀科技期刊评选和1995年的社科期刊评奖,都制定了期刊的质量要求与评估标准作为评选依据.当时期刊管理的重点是“治散治乱”,因此主要是基于期刊质量的评价.
1997年―1998年完成的首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评选,已经开始具有鲜明的市场导向色彩,经济指标开始在评价条件中受到重视.在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偏重于市场化程度高、发行量大的期刊.
1999年―2000年完成的首届“国家期刊奖”和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评选,首次引入社会监督和审计环节,监督的内容是对发行100万以上的期刊进行公证和审计.由此也显示出向市场导向的转变历程.
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做出加快建立报刊出版单位评估体系、实施退出机制的决议,决定逐步完善报刊市场退出机制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建立健全报刊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现在施行的退出机制以综合评估和市场退出为手段,使期刊评估由“市场导向”转为“市场手段”.2010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印发的《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办法(试行)》,是实现退出机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2.2政府期刊评价体系展现了逐步建设的进步历程
评估价值取向的变化.由单纯促进刊物质量提高,转变为优化国家出版产业的整体结构和布局、提高期刊国际竞争力的价值取向.这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而发生的质的转变.
期刊评估目标由初期单纯的“评刊”向“办刊实力”的综合评价转变.在2010年新颁发《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办法(试行)》中,这一转变得到了鲜明体现.
评估指标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引入和不断强调经济效益指标的权重.
评估方法和评估主体的变化.新闻出版署1999年3月至2000年1月组织实施的“国家期刊奖”和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评比活动”,引入了审计、社会监督环节;评估主体也由政府部门和专家向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参与扩展,期刊评估开始向规范化迈进.
退出机制稳定推进.从上世纪90年代初政府进行期刊评价开始,就提出期刊退出的观念.其间经历了舆论准备、尝试性实施、机制建设三个大的过程.2008年以来开始进行的报刊退出机制试点是一个大的转变.此前的“退出”,还是计划经济时期传统行政管理的运作模式.2008年以来进行的退出机制建设表明,期刊退出已经采用科学化评估标准、运用市场化手段,是长效性、系统性的建设工程;已经由舆论准备、实验性实施迈向全面实施阶段,由行政管理阶段向体制机制建设阶段迈进,也显示出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努力.退出机制建设是在政府主导下推进的,是期刊评价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3政府期刊评价经历了不断总结、纠错、调整的过程
回顾历年来的政府评奖,全国性的奖项有很多是重复的.仅以全国性评奖为例,1999年3月,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首届“国家期刊奖”评选,同时还评选了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又如2001年开始启动,同年底完成的“中国期刊方阵”排列,与“国家期刊奖”的评选也是有重叠的,第二队列的“双奖”期刊,是指获得“国家期刊奖”和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第三队列“双百”期刊,就是评选出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2年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选中,废止了“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改变了‘首届国家期刊奖’与R
关于学术期刊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我国政府部门期刊评价历程得失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