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科技进步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李仕贵教授:愿做一株埋首田间的稻穗相关毕业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科技进步类有关毕业论文网,关于李仕贵教授:愿做一株埋首田间的稻穗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科技进步及国家级及现代生物技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科技进步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四川阆中人杰地灵,曾是巴国国都,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千百年来,那里的好山好水孕育了一代代优秀的阆中儿女.作为土生土长的阆中人,年仅46岁的四川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仕贵教授,已成为我国水稻遗传育种专家、全国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为水稻科技研究和全国水稻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3年,李仕贵教授进入四川农业大学学习,1990年硕士毕业于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开始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1995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周开达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朱立煌研究员的指导下,攻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水稻分子生物学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方向博士,1998年获农学博士学位;其学位论文获200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毕业后,李仕贵教授毅然放弃了出国做研究的机会,继续留在四川农大任教,之所以选择在农大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他认为这是责任所在.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会将师辈付出毕生心血的科研成果,传承和发扬下去的决心.并表示,人生短暂,一个新水稻品种从研发到推广,需要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如果不抓紧,人生又有几个十年可以浪费于是,四川农大少了一位留洋学者,却多了一位兢兢业业的科研工作者.

专注科研奠定理论基础

1995年,李仕贵教授开始攻读由周开达院士和朱立煌研究员联合指导的博士.为了弥补传统水稻育种方法的周期长、效率低等不足,他毅然选择了“水稻分子生物学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3年来,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分子生物学的前沿知识,刻苦钻研,利用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先进实验条件,完成了题为《水稻几个重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的博士毕业论文,该论文被评选为2000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在论文原创性的发现基础上,李仕贵教授对水稻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研究有了重大进展,近些年来,通过开发新的分子标记,发现了控制水稻抗病和杂种优势等一系列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新基因,如抗稻瘟病基因Pi-d1、Pi-d2和Pi-f;与稻米品质相关小粒优质基因Ik-4;与生育期相关的迟熟隐性基因lf-3(t)和早熟高千粒重基因OsELF3;与杂种优势利用相关

关于李仕贵教授:愿做一株埋首田间的稻穗的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科技进步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340;温敏显性核不育基因(TMS)、无花粉型核不育基因ABCGl5和隐性核不育基因SC-ms-2等,提高了育种效率,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法提供了材料基础和技术支持.

新理论的建立离不开开拓性的思维.为了解析水稻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李仕贵教授对稻米品质、抗病、抗逆、高光合效率等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和定位,系统研究了不同生态环境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并转育了一批优质、高千粒重、大穗和高结实率的水稻群体,为水稻产量、品质、抗性相关基因克隆和功能解析及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的题为“水稻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及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获2004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执着进取开拓特色研究

科研的成功不仅需要勤劳不辍的决心,更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科研方向.重穗型杂交稻育种理论是周开达院士等老一辈水稻育种家针对西南稻区“寡日、高湿、小温差”生态条件提出的创造性理论,李仕贵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以提高杂交稻亲本千粒重和单穗重为重点,选育重穗型杂交稻骨干亲本,组配重穗型杂交稻的育种技术路线.


科技进步自考毕业论文怎么写
播放:23739次 评论:7621人


本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jingji/0610440.html

而在育种方法的改进上,李仕贵教授课题组探索并运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育种策略:选择亲缘关系远、性状差异大的国外优良品种及中间材料作育种亲本,通过渐渗杂交来增加恢复系的遗传多样性,将常规的育种手段和分子标记相结合,成功育成了重穗型杂交稻骨干恢复系蜀恢527和抗白叶枯病蜀恢527.2009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植物分子育种会”上,与会专家均认为该成果是我国分子育种的重要进展之一,被国家“973”项目“主要农作物骨干亲本遗传构成和利用效应的基础研究”列为重要研究材料.

近年来,李仕贵将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方法有机结合,进行多性状同步选择,来提高选择效率.利用快速检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等现代生物技术,使杂交育种、系统选育等传统育种手段不断升级,并使两者有机结合.建立了高效的多优良基因聚合的育种新体系,使新品种的快速定向培育更加精准,育种效率不断提高,成功培育出一系列新的重穗型杂交稻亲本.

李仕贵教授:愿做一株埋首田间的稻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技进步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用于指导实践.李仕贵教授理论方面的钻研,为其更进一步的科学实践奠定了基础.

创新科研开创新纪元

创造财富,造福于民,是科研的重要目的.

李仕贵教授通过上述创新的育种方法成功育成了重穗型杂交稻骨干恢复系蜀恢527,组配出经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三系和两系杂交稻组合37个,其中18个国家审定,5个被农业部遴选为超级稻,13个国标优质米,5个被评为四川“稻香杯”优质米.蜀恢527也是新恢复系选育的优良亲本和遗传研究的重要材料,被全国30余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引用,已衍生育成新恢复系38个,组配出40余个杂交稻新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蜀恢527是继明恢63以来我国杂交稻恢复系育种上的重大突破.

蜀恢527系列组合的研制成功及推广应用,对提高杂交稻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至2010年,蜀恢527系列组合累计推广2亿多亩,新增稻谷87亿多公斤,新增产值130多亿元,国外推广800多万亩,创收外汇近千万美元,赢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为持续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的世界领先水平和杂交稻走向世界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支撑.它也为李教授带来了众多荣誉:先后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然而,在奖励面前,李仕贵教授并未“居功自傲”,而是试图“得陇望蜀”.近年来,针对蜀恢527抗倒性的不足、难以适应机械作业的难题,李教授通过完善“重穗型杂交稻育种理论”,借鉴玉米轮回育种成功经验,以隐性单基因控制的无花粉核不育材料ABCG15为基础,结合系谱选择和抗稻瘟病等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建立了分子轮回育种方法,育成了新一代重穗抗倒型优质抗病恢复系蜀恢498和不育系川农1A等,组配出新一代川农优498等重穗抗倒型杂交稻组合,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陶行知先生有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李仕贵教授在四川农大深受周开达院士、黎汉云研究员、林文君教授、任正隆教授等人的影响和教育,所以他深刻理解教师对于学生的作用.李仕贵教授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踏实的作风.每逢暑假,正是水稻的生长期,刚刚结束教学任务的李仕贵便赶往稻田,埋首其中.他曾说:“结实饱满的水稻,总是低下高贵的头,稗子的脑袋则在风中飘荡.人就要像水稻一样实诚,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这种踏实的学术作风,为学生树立了良好形象.在学生眼里,李教授没有架子:“在炎热的天气里,挽起裤脚,跟学生一起育种,即使身上被晒脱皮也不在乎!”

李教授认为,兴趣很重要,可以激发人的潜力.他把对水稻育种的热爱作为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因此,他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多给学生做实验、交流的机会.在搞好研究的同时,李教授很喜欢给学生上课,将自己研究的前沿东西融入到课堂,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他经常是周末从温江赶回雅安给本部的同学上课,每次两天持续的讲课,由此患上了慢性咽炎.

在指导学生做研究方面,要求学生严谨认真又不失开拓精神.他要求课题组坚持每两周开一次例会,一起探讨研究、学习心得.但又不会过多干涉学生的实验,课题安排好后,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并尽可能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平台.部分学生先后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下,到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农业部水稻中心的等

1 2

科技进步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李仕贵教授:愿做一株埋首田间的稻穗相关毕业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

经济发展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技术经济学论文

生态经济论文

国际政治经济学论文

经济法学博士

产业经济学相关论文

会计经济论文

经济管理自考

经济学 博士论文

李仕贵教授:愿做一株埋首田间的稻穗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