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使类论文例文,与《三国演义》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来使类论文的格式,关于《三国演义》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来使及使节及使者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来使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倒霉的军使
在《三国演义》中,有不少杀死敌军使者的情节.比如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
却说周瑜送了玄德,回至寨中等忽报曹操遣使送书至.瑜唤入.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下,喝斩来使.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瑜曰:“斩使以示威!”遂斩使者,将首级付从人持回.
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里:
那军士告说是张将军差来的,把张飞言语依直便说.严颜大怒,骂:“匹夫怎敢无礼!吾严将军岂降贼者乎!借你口说与张飞!”唤武士把军人割下耳鼻,却放回寨等飞指而恨曰:“若拿住你这老匹夫,我亲自食你肉!”
这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jingji/0621722.html
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赋诗侄陷叔刘封伏法”里:
刘封览书大怒曰:“此贼误吾叔侄之义,又间吾父子之亲,使吾为不忠不孝之人也!”遂扯碎来书,斩其使.
可是小说也提到一句谚语“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而且诸葛亮代表刘备出使东吴,法正代刘璋出使荆州,诸葛瑾为东吴出使蜀汉等等的著名故事,也说明在一般情况下,外交使节还是有一定人身保障的.这些杀死使者的情况都应该是特例.
明清小说的惯用套话
翻阅一下明清小说,原来这句“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正是讲史类小说惯用的套话.
比如《西游记》第七十回“妖魔宝放烟沙火悟空计盗紫金铃”里提到孙悟空假扮下书的小妖,向妖王汇报,说是被国王痛打了三十腿棍,“幸亏那两班谋士道‘两家相争,不斩来使’,把我饶了.”
《水浒传》第六十九回“东平府误陷九纹龙宋公明义释双枪将”,说梁山去向东平府借粮,守将董平听了大怒,要将下书的梁山好汉郁保四、王定六斩首,被程太守阻挡,说道:“不可!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於礼不当.”
《封神演义》第九十五回“子牙暴纣王十罪”,提到周军杀了纣王使节殷破败,其子殷成秀哭而请战,骂曰:“大胆匹夫!‘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吾父奉天子之命,通两国之好,反遭你这匹夫所害.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喻世明言》第二十五卷“晏平仲二桃杀三士”,也有晏子力止杀使,说:“岂不闻‘两国战争,不斩来使’?他独自到这里,擒住斩之,邻国知道,万世笑端.”
明末清初的小说《辽海丹忠录》第三十二回“除民害立斩叛将抒丹心缚送孤山”,说马秀才为毛文龙设计,假意激怒毛文龙,叫:“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我为元帅而来,岂得害我!”
列国交往的惯例
使节的人身安全受保护,是一项很古老的政治惯例.早在春秋时期,诸侯派出的外交使节人身就被认为是不可侵犯的.最著名的事例如《左传》中记载的一场因为使节被杀而引起的战争.
公元前596年楚国派出申屈出使齐国,半道上被宋国执政华元设伏击杀死.楚庄王为此“投袂而起”,出动大军包围宋国国都整整9个月.宋国派出使者到晋国告急,晋国上一年刚被楚军打败,不敢冒与楚国全面冲突的危险,只是派解扬为使者劝宋国坚守,不要投降.
解扬经过郑国,被郑国抓起来交给楚国.楚庄王亲自接见解扬,企图买通他,要他向宋军喊话,说晋军不再提供救援,断绝宋军的希望,解扬不同意.经楚庄王几次威逼利诱,解扬才答应下来.可是当解扬来到了望城中的楼车上,就大声疾呼,说晋国援军不日就到,请宋国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楚庄王大怒,解扬说:“我答应你的条件只是为了实现使命,现在使命实现了,请立刻处死我.”楚庄王无话可说,反而释放他回晋国.
长期围困而无战果,楚庄王打算退兵,可申屈的父亲拦在车前,说:“我儿子不惜生命以完成国王的使命,难道国王要食言了吗?”楚庄王无言以对.申屈父亲建议在宋国建造住房、耕种土地,表示要长期占领宋国,宋国就会表示屈服.
宋国见楚军不肯撤退,就派华元为使者来谈判.华元半夜里潜入楚军大营,劫持了楚军统帅子反,说:“我的国君要我为使者来谈判,现在城内确实已是‘易子而食,析骸以爨’,但是如果订立城下之盟则情愿举国牺牲.贵军退到三十里外,我国唯命是听.”子反就在睡床上保证做到.第二天报告了楚庄王,楚军真的退三十里外,和宋国停战,双方保证不再互相欺瞒,华元作为这项和约的人质到楚国居住.
后世交战规则
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确实是一项交战规则,但是它并不是一项成文的公约、也不是国家的法律,只是发生冲突的各方一般出于长远利益的考
来使类论文例文
历史上最著名的战时两国使节以礼相见的故事是“彭城相会”.
450年南朝刘宋与北魏发生战争,刘宋发起北伐,先胜后败,战略据点彭城被包围.江夏王刘义恭率领军队死守彭城(今徐州),北魏太武帝想一举打过长江,派出李孝伯为使节进彭城劝降.刘义恭派了张畅为代表与李孝伯谈判.
张畅和李孝伯都是当时的“名士”,尽管处在极其残酷的战争环境,但他们在谈判中却仍然是文质彬彬、礼貌周全.
李孝伯携带了北魏太武帝赠送给刘义恭的骆驼、骡马,以及貂裘及葡萄酒等北方的土产食物,到了彭城的南门.城门还没有打开,张畅在城头与李孝伯招呼.李孝伯带着嘲笑的口吻问道:“贵方为何匆匆忙忙的紧闭大门、高吊城桥?”张畅回答:“我们的国王考虑到魏主营垒未立,将士疲劳,十多万人拥挤在一起,有可能要踩踏成灾,因此暂且闭城.等待贵方休息士马,然后共治战场,选好日子交相游戏.”李孝伯说:“贵方何必夸耀自己有十万人马,我方良马逸足,如果云骑四集,足以相拒.”张畅回答说:“我如果要夸耀,那就要说百万人马了.十万只是我们国王的常备军士.另外这座城里有数州士庶,足以组成营伍,我还没有提到呢.我本斗智,不斗马足.北方原来就是产马的地方,马匹众多并不值得夸耀!”李孝伯说:“不是这样的,守城,是贵方的长处;野战,却是我之所长.我之恃马,犹如君之恃城耳.”
张畅打开城门,也不带随从,出城与李孝伯相会.李孝伯交代了带来的礼物,张畅也转达了刘义恭送给北魏太武帝的礼物:南方特产的螺杯、粽子.李孝伯又代表北魏太武帝索要酒和“博具”(娱乐用具).张畅一面叫人去取,一面指责说:“刚才您所说的‘向语二王’,不是礼貌用语,而且‘有诏’之言,那是贵方自己国内的称呼,怎么可以在这里使用?”李孝伯说:“‘诏’和‘语’,‘朕’与‘我’,不都是同义词句吗?”张畅说:“如果是一般用词,确实可以通用,但在对谈当中,这样的用词贵贱有等.所以您所称‘诏’,非所敢闻.”李孝伯又说:“贵军统帅是人臣吗?”张畅说:“是呀.”李孝伯说:“邻国之君,为什么不能称诏于邻国之臣?”张畅回答:“您这说法不可闻于中华,况且我们统帅以国王之贵,还能以邻国之君来自称吗?”
一番带着机锋的寒暄过后,李孝伯将话题转到主题上,他向张畅说明了形势:“魏主的从弟永昌王,亲领精骑八万,驰骋淮南,贵方的寿春城长时间闭门自固,不敢相御.贵方大将刘康祖的脑袋,已经送进寿春.守将王玄谟只有很普通的能力.贵方派的将军如此任使,奔败众多.我军自入此境七百余里,贵方作为主人竟不能一相拒逆.邹山是个险阻之城,贵方守将崔邪利被我军前锋一压,就逃入洞穴,被我军将士倒拖出来,魏主赐其生命.贵方何必轻易又派出马文恭来守萧县,难道又想使他望风而逃?百姓也怨恨贵方,说平时只知道征赋征税,到了急难之时,不能拯救百姓.”张畅回答ᦂ
来使类论文例文,与《三国演义》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