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方面有关论文范例,与法律是否需要道德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纳粹方面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法律是否需要道德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纳粹及法律及实证主义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纳粹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民众普遍的道德观,甚至如种族灭绝之类的暴行也由于得到了源于所谓“人种优越”之类的德国民众普遍共识的价值观而使行为者避免了良心上的不安.而且记录显示,当时的德国并非处于恐怖与混乱的边缘,相反国力呈现出上升趋势.且在二战初期将素有“良法之治”的英国、法国逼到了敦刻尔克的边缘.由于德国的战败,其纳粹时期的立法成为了鲜明的反例并为众多的自然法学派学者所诟病,但二战的结果若是以德国的胜利而告终,则其在纳粹政权时期的制定法事实上则发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这就返回到了实证主义法学派的关于忠实于法律含义的领地.因此,富勒教授主张的关于法律需要内在道德性支持的观点确实无法避免罪恶道德向法注入的情形,而且是否存在普遍共识的善良道德观实难确定,就算确定,该种善良的道德能否发挥出有利于社会的功效亦存未知.而以当前所认定的罪恶的道德为基础的法律又是否只起着助纣为虐的作用,亦难以判定.所以,富勒教授关于纳粹例证的引用及论证存在着起点上的瑕疵.“法律的终极原因是社会的福利”,④如果这里的福利像卡多佐所说的,是更宽泛的含义,那么以此福利为标准检验有关法律是否值得忠诚才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
三、道德性还是实证性
值得肯定的是,虽然富勒教授从善良道德的角度出发对忠实法律的意义进行的论述存在一定缺陷,但显然他的态度是一种“实证的”而非“自然的”.在《实证主义与忠实于法律――答哈特教授》整篇文章中,我们都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富勒教授现实的心态.显然,他与哈特教授的学术之争并非只停留在概念与概念对决的智识层面,而是一种真正的以现实为出发点的争论.二人都希望通过对“何为法何谓良法恶法是不是法”这一系列概念的阐述,达到影响实质法的运行的目的,从而最大化社会福利.这样的学术态度无疑是非常可贵的.
富勒教授所主张的自然法和法的道德性的观点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如根据他所阐述的理论反思或构建现行的法律制度,无疑在社会层面是能产生积极作用的.但倘若进一步,能以一种实用主义的心态对自然法的道德概念进行“利用”或“解释”无疑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这里引用一个国内的案例进行论证.1999年9月10日辽宁省沈阳市颁布了《沈阳市行人与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因行人交通违章而发生的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员不负责任,由行人负全部责任.随后,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作出相似规定.
该法案在出台后法学界批评声不断,质疑的核心在于该法案违背了最根本的立法原则,即权利价值的位阶问题.通说认为,以宪法为根据,人的生命权是最高的权利,机动车道路行驶的相关权利不能与之抗衡并成为驾驶员出罪的理由.若以自然法学派所主张的道德性来衡量该法案,这无疑是一条恶法,因为其侵犯了人最根本的自然的权利――生命权.这些批评同时具有现实上和道德上的说服力,该法案在一片声讨中于2003年底被废除.显然,从该法案出台伊始其命运就不会有善终,这一事件从发生到结束似乎没有令人感到意外的地方,但究其过程,却存在某些值得反思的方面.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当初订立该法案时立法者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规范行人违章过马路的行为.由于道路承载力的有限性和车辆无节制的扩容性之间的矛盾,国内较大城市多半拥堵不堪.此时在缓解交通压力方面,交通法规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机动车的违章行为实施制裁并不困难,但行人多半有违章的习惯且对其的惩罚往往难以具有操作性,因而在某些情况下,道路堵塞是由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灯造成的.在此种境况下,沈阳“撞了白撞”法案率先出台,目的便在于规制行人违章,疏导交通.如果仅从立法目的看,很难直接下结论说该法就是恶法.因为毕竟其没有直接剥夺本属于某些个体的正常权利,行人对于违章过马路并不是不可选择的.事实上他们是权衡了守法与违法的成本后才做出了违章的决定,其意志是自由的.自由意志支配下的行为自然应当承担相应的后果,这里的后果就是有可能被“白撞”.因此,从“撞死白撞法”的实际立法目的和逻辑结构上看,该法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恶法,相反还具有良法的基本特征,如严谨的逻辑性.毕竟法只是提供一种为当事人所知的预测结果,而并不表示该行为就必须要发生.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当行人在该法规的约束下权衡了利弊、考虑了结果之后,会做出合乎理智的选择.由此,违章行为便可能得到根治.
但该法案从出台到最终被废除,听到的反对声多来自于位阶方面,即所谓自然法的道德方面的批判,而鲜有人能以实践的眼光来看待并提出解决问题

纳粹方面有关论文范例
四、结语
笔者并非支持诸如“撞了白撞”之类的法案,更非支持将善良的道德性从法的基础和特征中驱逐出去,而是希望将二者结合起来.以道德性所具备的天生的同一般民众善良和传统的心理相呼应的特点支持实际法的有效运作.如上,虽然废除原立法符合大众的评判标准且势在必行,但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可以修改该法案内容,以他种权利的损失代替生命权,如规定机动车无过错责任原则,虽令其给予受害者赔偿但由官方宣布其免责并对受害人的行为进行否定性的评价,从而使违规者在道德、信用方面遭受不利,承担痛苦.与此同时,于法规公布时给予法理上的解释,使之产生公信力,令公众相信两种权利在宪法上的同位阶性并自觉遵守,从而方能达到良好的现实效果.
总之,富勒教授与哈特教授的学术之争不仅是智识上的,更是文化与现实的,对当今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巨大的启迪作用.
注释:
①②③[美]朗富勒.实证主义与忠实于法律――答哈特教授.智识@IdeoBook网.
④[美]卡多佐著.苏力译.司法过程的性质.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39页.
纳粹方面有关论文范例,与法律是否需要道德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