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虚拟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大学生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虚拟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哲学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政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网络虚拟实在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大学生的兴奋点从现实世界转移到了网络虚拟世界,并通过网络表现自我、交流思想、表达诉求,是不折不扣的“网络一代”.因此,利用好网络虚拟实在技术是高校在虚拟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 键 词大学生德育虚拟实在
作者简介:常青,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6-234-02
我国历来重视网络技术的研发与网络文化的发展,中央对此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党的十七大也强调:“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总人数超过了2300万,其中95%大学生都是网民,“每日必网”、“无网不在”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因此,营造一个绿色、和谐的虚拟空间已成为高校德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网络虚拟实在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虚拟实在是指由高速计算机系统创建的一种可以让使用者人获得环境交互体验的,与现实社会类似的虚拟世界.虚拟实在使数字化信息变为人们所能感受的多维信息,并对使用者的控制行为做出动态的交互反应,从而使其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看,虚拟实在环境是指在网络虚拟实在空间中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在思政教育活动中,虚拟环境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剥离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实践背景,并在与现实环境的互动作用过程中重新建构和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这个角度看,虚拟技术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具体说来,高校思政教育的网络虚拟实在环境具有交互性、沉浸性、构想性等诸多特征.
(一)交互性
交互性是由埃弗里特M罗杰斯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交互性是指“在传播进程中参与者能交换角色、并对他们的双边话语具有控制力的程度”.网络虚拟实在的交互是一种人机交互,使用者利用计算机与网络进行互动,计算机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来调整系统呈现的图像、声音、影像等.使用者通过操作计算机就能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考察或操作.
(二)沉浸性
芝加哥大学的MihalyCsikszentmihalyi博士于1975年首次提出了沉浸理论,他指出所谓的沉浸是指使用者感到自己作为虚拟环境中的一部分存在于虚拟环境之中,对虚拟环境有“真实”的体验.在网络虚拟环境中,随着使用者操作计算机对网络做出的反应,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就像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一样,一切感觉都是那么逼真,有如身临其境.
(三)构想性
网络虚拟实在技术给使用者带来广阔的可想像空间,可大大拓宽使用者的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按照使用者的意愿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环境.网络虚拟实在的交互性正是基于构想性的存在才得引起使用者的兴趣,并进一步引起了使用者对网络虚拟实在的沉浸性,可见构想性是网络虚拟实在交互性、沉浸性的存在基础.
二、网络虚拟实在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形式
网络时代,谁把握网上主动权,谁就能抢占现实制高点.高校如何适应网络发展趋势,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虚拟技术中,高校思政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加以展开.
(一)虚拟社区
以电子公告栏(BBS)、网络聊天室、虚拟论坛、虚拟讨论组、邮件
大学生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论文、研究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5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本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jingji/0635778.html
(二)虚拟班级
目前,全国部分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纷纷实行了选课制.选课制的实施虽然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了有益尝试,但也应该看到这对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形成了新的挑战.“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课”以及高年级学生分散实习就业等现象,大大降低了学生日常管理的效率.虚拟班级的建立,给辅导员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对话的平台,顺应了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特性,将教育服务功能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在网上进行有效融合.虚拟班级能将各类班级事务网络化、便捷化,比如网上公示、班级事务决策等,使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模式发生转变,工作更直接、更有效.
(三)虚拟教学
网络虚拟教学平台可以让专业教师走进了一个个“网上班级”、通过将课件上传到班级空间、为学生在线答疑等,将育人体现在教学服务中.此外,在虚拟教学平台上,各类海量资源的共享也大大提高了大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在网络虚拟教学平台上,大学生不仅能够在自己的空间里充分表现自我,还可以在“网上班级”讨论问题,更可以进入覆盖全校的公共网络社区跨班级学习讨论.网络虚拟实在教学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将会被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和环境中自我探究得以真正实现,从而真正实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网络虚拟实在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的现实困境
网络虚拟实在技术的运用使高校学生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培养了其独立、平等、自主的意识和开放、创新的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然而,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网络虚拟环境下的无政府主义冲击着主流的道德观、价值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人了困境.
(一)平等性困境:教师权威下降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虚心学习,即学生存在对教师的敬畏、教师在学生心理具有权威性.然而,在虚拟环境下信息总量剧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考验着师生关系,即使是老师也不敢说自己拥有的知识量一定多于学生.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问题解决的指导者”,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成为其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同时,维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性的传统师生关系在网络虚拟实在中也受到了冲击,在网络虚拟实在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之分,所有人都成了一个个平等的网络代码,学生自然少了些许对老师的那种敬畏.
(二)匿名性困境:约束机制缺失
所谓网络匿名性,实际上是网络行为主体身份&
大学生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虚拟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