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直接投资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通用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特征动因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国际直接投资方面毕业论文格式,关于通用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特征动因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及规模经济及电子产品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国际直接投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通用电气(以下简称GE)公司是美国的一家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大型跨国公司,业务涉及制造业、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众多领域,拥有全球员工30万人,遍布一百多个国家.近一个世纪以来,GE公司的对华直接投资一直是其国际化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中的动因研究,不论对于解读各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还是对于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选择,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GE中国的发展历程
GE公司的对华投资始于1910年的电厂投资.1925年,GE公司买下丹麦人于19世纪初在中国创办的慎昌洋行,创办了中国电气工业的第一家制造厂.1929年,GE公司投资创办了上海电力公司,该公司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外资企业.1979年,GE公司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从此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后来又在上海和广州设立办事处,逐步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经营网络.
迄今为止,GE的所有工业产品集团均已在中国开展业务,总投资超过15亿美元.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各要素市场的逐步开放,GE的金融业务也正积极寻求在中国发展的机会.
截至2008年底,GE公司在华销售额为46.4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近80%.尽管受金融危机冲击而业绩下滑,GE公司并没有放慢在华投资的步伐.2008年,GE旗下的通用汽车(GM)在前三季度亏损数百亿美元的状况下,仍坚持每年在华投入10亿美元不变,于当年年底在上海投资2.5亿美元建立中国园区,用作亚太中国总部,并设立通用汽车前瞻性科研中心.GE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罗瑞立于2009年年初表示,在GE的亚太区几个市场中,韩国和泰国市场状况都比较弱,而印度的发展也在减缓,GE在一些地区的发展确会暂缓,但绝不是在中国.
二、GE对华直接投资特征及动因分析
GE中国的产品和服务涵盖家电、航空、消费类电子产品、配电产品、能源、金融、医疗、照明、媒体与娱乐、油气、轨道交通、安防、水处理等诸多领域,是跨国投资中多元化经营屈指可数的成功案例.GE对华直接投资的成功,是对一系列跨国投资理论的极好的诠释.
(一)GE公司具有特定的垄断优势
垄断优势理论也称为特定优势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海默(S,HHymer)于1960年在其博士论文《一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首次提出的.海默认为,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而跨国公司持有的垄断或寡占优势是其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利益的条件.GE在中国提供的产品基本上都是高科技产品,所提供的服务中,对商业和消费者的金融服务占有极大的比例,这充分体现了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
GE进入中国存在以下两个要素:一是GE公司具有企业特定优势,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垄断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技术优势、先进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规模经济优势和完备的信息销售网络上.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个不完全的国内市场.在中国的要素市场中,由于技术和知识市场的不完全性,GE公司面临着知识外溢的损失,而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以及对相关产业高关税的设置,也成为GE选择在华直接投资的重要动因.
此外,根据凯夫斯(R,E,Caves)1971年对垄断优势的发展,产品的差异能力是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优势.GE公司在中国注重本土化策略,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对原有产品或服务进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根据美国学者尼克博克(F,T,Knickerbocker)1973年对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GE公司对华直接投资是一种防御性的投资,是由寡占反应引起的.以GM的对华投资为例,全球汽车行业是由几家大公司占统治地位的行业,每一家大公司对其他大公司的行动都十分敏感,紧盯竞争对手,一旦其采取对外直接投资,就紧随其后实行跟进战略,以维护自己的相对市场份额.GM资本进入中国,就是对德国大众的一种跟进,其目的在于抵消对方率先行动所带来的好处,避免给自己带来风险.
这篇论文来自:http://www.sxsky.net/jingji/0649301.html
(二)GE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进入直接投资阶段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R,Vernon)认为,在开发新产品和技术的优势当中,主动的直接投资的出现将是不可避免的阶段,因为厂商为国外提供最好的服务要比谋求利润的最大化更重要.因此,当厂商出口产品在东道国市场达到一定份额水平时,对东道国直接投资就是必然的结果.这一阶段的投资在弗农看来是一种被动的市场竞争方式.当GE公司的产品对中国的出口面l临威胁时,GE就立即做出强烈的反映而直接在华设厂生产,这是对预期利润的考虑,不仅仅是传统的销售收益与总成本之差,还包括因市场份额下降所导致的收入减少部分.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论文范文检索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9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三)GE公司对华投资是一种边际产业的扩张
比较优势投资论,也被称为边际产业扩张论或边际比较优势论,是由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K,Kojima)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成本理论提出的,其主要核心就是,“一国应该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此进行”.GE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很多领域如家电、消费类电子产品、配电产品等都是其国内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符合小岛清理论的核心内容.这种直接投资实现了双方贸易的互补和扩大,是一种顺贸易导向型的对外直接投资.
(四)GE公司对华投资寻求内部市场根据拉格曼(A,Rugman)的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以及某些产品(如知识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优势的存在,导致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交易成本的增加,而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将外部市场内部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一方面,由于中国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GE公司中间产品的进入面临着一系列的壁垒;另一方面,由于GE投资中国的相当多的一部分领域都是中国技术比较落后的领域,为避免其核心技术在外部市场上转让可能发生的产品外溢,GE选择在华直接投资设厂.GE将中间产品(主要是核心技术)在其相关行业的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代替外部市场,以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造成的损失,谋求企业整体利润的最大化.
(五)GE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看重区位优势
邓宁(J,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由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通用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特征动因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