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建筑学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一定要有自己的建筑学体系”:记杰出的建筑历史学家陈明达先生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建筑学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关于“一定要有自己的建筑学体系”:记杰出的建筑历史学家陈明达先生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建筑学及中国建筑及博物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建筑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30340;中心课题就是《营造法式3.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研读《营造法式》一生.

陈明达先生的建筑创作实践:为了一个富

有诱惑力的挑战

从上述陈明达简历来看,他一生的主要精力都倾注在古代建筑历史研究上了.但是,他作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其最终的治学着眼点其实是与从事新建筑设计的同行们一样.始终是围绕着中国新的建筑发展方向进行的.换句话说.推动中国现代建筑业的发展才是其治学的根本目的.为此.只要有机会,他总要将理论上的探索放到实践中去检验一下.

据笔者所知.他在这一领域所做的工作有:

①1936年为南京中央博物院大楼的设计方案提供艺术形式和技术环节的参考意见.

②1946年设计南京陈平阶私宅.

③1944--1948年参加重庆市道路网和分区规划的设计工作.

④1949--1953年主持设计并监督施工重庆中共西南局办公大楼和重庆市委办公大楼.

1936年,南京中央博物院大楼的设计者徐敬直、李惠伯二先生为设计方案所涉及的辽代殿堂式建筑的结构和技术细节,请求粱思成,刘敦桢二先生予以支持.梁刘二人当即将这件事当作学社研究生的实习作业委派给莫宗江、陈明达二人.在这次将古代建筑形式运用于新建筑的实践中.陈莫二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建筑的民族化问题.绝不是用新的建筑材料去简单抄袭旧有的样式.而是要从整体格局、建筑尺度、周边环境等方面去表现建筑外在形式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特质.

为此,1946年,陈明达的堂兄陈明泰(字平阶.抗战期间任国民政府驻英武官)要求为他在南京设计私宅时,他设计了一套完全不用传统建筑符号.主要以平面布置体现中国式生活氛围的住宅建筑方案.可惜现在已无法查实这组建筑在南京的下落了.

至于1944年参加的重庆市道路网和分区规划工作.陈明达先生认为:那次实践的实际意义.只证明我们对《周礼冬官考工记》以来的传统城市规划思想远远没有认识清楚.面对1949年以来城市规划工作的失误和现实存在的困境,他坚持认为发掘整理古代规划思想,甚至对解决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面临的城市建设困境,也是不无借鉴价值的.为此,他认为他在学术上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将他1973年中断的周代城市规划研究持续下来.

有关陈明达先生的建筑学实践,可能最值得重视的,是设计重庆中共西南局办公大楼和重庆市委办公大楼.

他曾回忆说后来接触到一些共产党的大官,更觉得他们的文化水平远比想象的要高.比如那次为筹建西南军政大礼堂和中共西南局、重庆市委两个办公楼,他与另一建筑师(可能是张家富先生)去见邓小平,邓小平和他的秘书很认真地听取了他关于设计中共西南局.重庆市委两个办公大楼的构想,态度很诚恳.他记不清他讲完后是邓小平本人还是秘书说:汉代初年有两个做法,一个是建造未央宫“非壮丽亡以重威”:另一个是“休养生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最后,下结论的肯定是邓小平,“这两个做法都要的――党政机关的办公楼要简朴、实用,尽量节约资金以体现人民政府要让人民‘休养生息’的一面;以后,还要建造一个作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主会场的大礼堂.这个大礼堂一定要雄伟壮观以‘重人民当家作主之威’.“以邓小平的这番话为总体思路.20世纪50年代重庆市前后建筑了由陈明达设计的简朴而不失端庄气度的中共西南局办公大楼.重庆市委办公大楼,以及由著名建筑师张家德先生设计的超大体量的重庆市人民大会堂.目前.重庆市人民大会堂依然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而另两座建筑能否保存下去,却是令人担忧的.

他解释他为什么记不清楚那个引经据典的人究竟是邓小平还是他的秘书.他说完全没有想到除毛泽东之外.别的共产党的大干部也有旧学根基.当时当真是高兴得飘飘然了,满脑子都在想“有这样内行的新政府.今后肯定可以继续搞古代建筑研究”.邓小平的这番话能够激发这个年仅35周岁的建筑师怎样的创作热情.似乎半个世纪之后还是那样鲜活如新,他回忆说:”既要节俭,也还须有适度的庄严大方.之所以如此,竟完全是为了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这样的业主要求,对任何一个建筑师来说.都是一个富有诱惑力的挑战.就为了这番话.不久之后,经梁思成先生力荐,郑振铎聘请我去文物局工作――1944年离开营造学社以后.我只能坚持业余时间搞研究――我终于可以专职做我中断了5年的古建筑研究了,但是,我宁愿错过这个天赐良机,也必须把这两个办公楼搞完再走.”


怎么写建筑学毕业论文
播放:23304次 评论:4301人

1999年夏.笔者曾造访重庆市博物馆.这家博物馆的主楼,即当年陈明达设计的“重庆市委办公大楼”.从第一次见陈明达的这个建筑设计,我没有发现出建筑本身有什么过人之处.我在想.这座楼除了正立面的朴素大方及环境的清幽之外.似乎与近代大多数中国建筑师的仿效洋风并没有大的区别,但又似乎有所区别.所以,本着研究者必须保持的客观公正的立场,宁愿下这样的结论:一个一流的建筑历史研究家可能当真不是一流的建筑设计家.

然而,就在我决定离开博物馆,沿博物馆门前盘山公路走进枇杷山公园的时候,回头从博物馆的左后方又看了看身后的博物馆,我想我应该与这个陈明达的建筑做个告别――即使他可能确实不是一个一流的建筑设计,也毕竟它体现了一个“休养生息”的建筑年代.这时,天上的云散了.偏西的太阳透过树丛斑斑驳驳在博物馆黄墙红瓦上洒落下炫目的光点和泛绿的树影,我觉得这里的环境很美,我突然想到如果这里的周边建筑仍是当年的建筑,这里的环境会更美.枇杷山山顶.现在是绿树环绕的一小片草坪.在草坪的另一端有一个建在高台上的望江亭曰“红星亭”.很幸运这个重庆渝中区的制高点还没有再来个摩天大楼做制高点的制高点,我不必上红星亭就看得见博物馆的红瓦屋顶在脚下像一只大鸟舒展开

她的双翼那样展开一个略近似十字的平面布局;很不幸.博物馆脚下的高楼的高度已然超过博物馆屋顶许多.挡住了向江边眺望的视线.我突然明白了设计者在建筑规格和整体布局上的煞费苦心:从枇杷山正街盘桓而上.我们看到这个20世纪50年代的市委大楼坐落位置接近山顶.借助山势显见她的高大宽阔,与相临街区相比又不显突兀,在其高度上控制在不遮掩山顶俯视视线的程度.进而使建筑完全融入山体.并在那个时代不动声色地拉近了与更远处滔滔江水的距离.我静下心来.自红星亭附近走下一层盘山路绕到博物馆的另一侧,博物馆暂时在视野中消失了.山路蜿蜒.左侧是垂挂着碧绿色爬山虎的石壁,右侧是近于平地的缓坡,待从绿草,修竹和芭蕉丛间见到一个红砖黑瓦的英式别墅(据说抗战时期有许多国民党军政要员及工商界巨头纷纷在这一带置办官邸私宅.这个红砖小楼即是那时的遗迹之一.而当时的陪都建设委员会抓紧搞重庆的分区规划.也有遏制这个”大兴土木”风气的意思)的同时.望前稍微留心一下.很容易就看到后面是一排黑瓦黄土墙的老民房,看到了老民房稍后稍下的博物馆的一角.我继续沿这条路前行,每走一步,博物馆就向着画面的主角接近了一步.就这样.我不知不觉也转回到枇杷山公园入口处.再次回到博物馆建筑区了.这一次.带着对原建筑环境的认识.我恍然发现这个公共建筑在当年是如何与周边的平民住宅区相协调的了.故无论其是否与陈明达相关.都可以肯定这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尝试:作为一个毕生研究中国古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学者.陈明达没有沿用大屋顶、斗拱等公认的中国古代建筑符号.也放弃了平面布置的对称原则,针对地势和周边环境,完全自由地使用西洋式建筑材料安排建筑的平面和立面,但人们感觉它绝不是中国人对西洋建筑的刻板模仿.而是使用新材料去营造一种内在的中国氛围.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从建筑尺度上把握人与建筑与自然之间的

1 2 3 4 5

建筑学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一定要有自己的建筑学体系”:记杰出的建筑历史学家陈明达先生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自考经济学课程

经济学学士学位论文

经济类英文论文

西方经济学硕士论文

城镇经济与管理论文

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

经济法学毕业论文

经济学论文投稿

经济学论文引言

人大经济学专业

“一定要有自己的建筑学体系”:记杰出的建筑历史学家陈明达先生(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