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建筑理性与责任的独白:《华尔街日报》专访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朱小地院长相关论文查重免费
本论文是一篇建筑师方面有关论文查重免费,关于建筑理性与责任的独白:《华尔街日报》专访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朱小地院长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建筑师及城市建设及传统建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建筑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这也同时引发了一个发展和保护的投入问题.比如:很多四合院已经破旧得不得了,基本就是危房.面对这种状况面,我们该怎么保护最直接的就是经济问题.确切地说,也许我们应该研究的是怎么样可持续性地进行保护.因为当我们没有经济能力保护的时候,恐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拆除.很多人觉得对老物件的保护就是放在那儿别动,但是,不进行任何的资金投入,最后的结果就是任其走向衰败.拆除往往都是无奈之举,政策的不配套只能选择拆除这条路,否则,民众的生活将会继续贫困下去.试想,如果一套四合院的价值能够定抵得上一栋楼房,恐怕大家都会保护它.但是现在一套四合院顶多值1000多万,相对于动辄上亿收入的高层建筑肯定是相距甚远的.另外,如果现在拆除一片房子能将地皮的价值也算进来,那很多人自然就拆不起了,也就保护起来的.所以,在我们对保护的力度远远低于发展的力度的时候,我们不可能谋求城市发展的平衡.最后就形成新的建筑不断地在修建,但却是插花似的,搞得城市千疮百孔,而老的建筑在这种环境下,原先完整的肌理被不断地剥蚀,最后就乱套了.人人都知道在一座现代派建筑周围留一片破旧的四合院显然是不合谐的,于是就出现了大片的绿地,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这已经不是北京了.在北京过去的城市规划里是没有那么多绿地的,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也没有那么多的绿地,即便是纽约这样的城市也仅有一个中央公园.而我们采用这种大片修建绿地的方式,浪费的不仅是城市空间,也是对资源的浪费.
由此可见,我们的城市规划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新的建设也都是随机性地发展.包括城市空间的连续性、可识别性、多层次性等等,这些特点在我们的城市里都没有了,归根结底还是缺乏一套完整的东西,这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由此看来,我们现在最需要的还是对保护要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对新建筑要有一套完整的规划.
朱小地:是的,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背景,那么什么建筑也都是立不住的.必须要让建筑与城市背景相融合.很多工作是需要对城市进行梳理和完善的,需要对整个城市进行设计,而不仅仅是盖一栋楼.现在搞得人人都想去盖大剧院,而当别人设计好一座大剧院,众人就开始抨击,而不去真正思考大剧院里是不是有些什么道理,这也是国人狭隘的一面.
建筑是不是简单地做一个作品,而是需要我们在一个大的城市背景下一起把它完善,需要大量的人作大量的工作.比如:我们的建筑师有没有深入到城市的大、中、小学和社区去普及我们的建筑知识又有多少建筑师能够和我们市民一起合作完成一些建筑很多市民在更新四合院的时候就是自己在做,没有一个标准,也没有人指导.而我们很多建筑师却是在一味地集中在大城市与国外那些在上几百年历史背景下的建筑去抗衡,我个人觉得这个意义真的不大.即便把机会给你,做完之后也是个烂摊子.国人大多是从小被教育要成为大科学家,大建筑师,但是,要知道,大建筑师也都是通过大量细小的工作不断积累而诞生的.一心只想当大师的人往往是不会成功的,因为你是在一个零起点勉强地往上蹦.不论是安德鲁、库哈斯还是赫尔佐格,都是在众多建筑师的竞争下脱颖而出的人物.而我们很多人都在回避这个问题,都想自己亲自去做那些大项目.这种努力争取的劲头是好的,但是如果这种情绪弄不好,就会走偏,不仅仅是建筑行业,其他行业也一样.
记者:那么您觉得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应该放在哪些方面
朱小地:作为一名建筑师和一名设计机构的管理者,如果有项目找到我,我一定要建议他们做理性的建筑.我指的理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功能决定形式”的那种理性,而是一种思想的理性.要把自己的思路和设计的逻辑观念梳理成一个理性的、有条理的东西,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火花式的闪现.其实,如果仔细看过大剧院、“鸟巢”和CCTV新台址,你就会发现它们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狂想主义作品,这些作品是很有逻辑性的.CCTV新台址是在充分论证了领先的功能是如何贯穿在一起的才最终被批准开工建设的;“鸟巢”的结构关系实际上是非常清楚的:大剧院也如此,它有着明确的逻辑结构.而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恰恰是很多中国建筑师所缺乏的.我们的建筑师往往特别强调自己作品的外观造型,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初级的构图方式,而不是一种成熟的设计理念.因此,我们的建筑师一定要沉下来,当你的思想清楚了,在理性的思维下设计出来的作品必然是非常干净、沉稳的,只有这样的建筑才能在一个城市中站得住脚,才能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并且可以去影响周围的环境.
我们院做过的几个办公项目就是一些典型的例子,前面提过的国际金融大厦是将4栋楼放在一起,但是你并不觉得它古板;金融街的盈创中心是由3栋完全相同的大楼放在一起;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学楼、国际投资大厦等等.这些建筑很规矩,没有过份追求外观的形式,但你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很多内在的设计理念是十分清楚、十分有想法的.
记者:您在设计中会加入很多中国元素和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么
朱小地:应该说我很热爱传统的东西.但是一般在设计中,我不会简单地照搬一些传统建筑的元素.去年我做了一些方案,有几个项目现在正在施工中,其中包括我在东四环做的一个酒吧.这个酒吧以前也有人做过,但是最终都没能做下去.我在设计这个项目的时候,运用了传统四合院的手法,人们来到这里首先沿两侧迂回到后面,转到后面再回过头来看这个院子,通过院落、建筑和树木之间的关系,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运用其中.另外我在门口还做了一个牌楼,运用不锈钢管做了一些巧妙的设计,这些不锈钢管被风吹过时有如风铃一般发出响声,从远望去又给人以中国古建筑中瓦楞的视觉效果,好像古建筑的大屋顶.
在规划奥林匹克公园的下沉庭院时,我们着重思考了如何把大的城市尺度缩小到中观的城市尺度.这里面我们采用了中国院落层层递进的模式,将狭长的地带进行划分,形成几个院子,又找到建筑师对每个院子进行设计.我在方案修改的过程中还特别将其中几个步行桥由原有歪歪扭扭的设计调整为横竖规矩的模式,主要是想充分利用桥来体现城市空间与中轴的关系,因为只有正正规规、四四方方才是中国传统的棋盘式的格局.院内的设计我们只把它做到中观,而不再向微观进一步设计,因为这是四合院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民宅,而是起到一中“城市庭院”的作用,因此它应该有城市的格局,而不能是过于细化,那样会显得乱糟糟的.
由于朱小地院长公务繁忙,我们不得不在中午12点结束了这次专访.在短短1小时的采访中,朱小地院长对北京城市发展和建设所发表的一番中肯见解令在场人员深受启发,感慨良多.《建筑创作》主编金磊表示这是一次极有意义且有深度的专访,而首次与北京院接触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冯澍更表示此次采访让她受益匪浅,并希望今后能在城市建设方面与BIAD不断加强沟通.
建筑师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建筑理性与责任的独白:《华尔街日报》专访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朱小地院长相关论文查重免费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