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类论文范文检索,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义务教育类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义务教育及农村基础教育及基础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义务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农村基础教育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稳步提高.不可否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农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冷静思考,繁华的背后也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正视和修正.突出问题表现在生源不足教育资源浪费攀高,师资力量分布不平衡,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教师的自身素质普遍偏低,传统教育评价模式带来了一定局限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义务教育管理脱节,高中阶段教育难以接轨.建议构建义务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确保农村和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争取多方支持,促成农村、城区教育资源共享;改革师资调配流动体制,继续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开办寄宿制中心学校,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效益;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机制,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
该文url:http://www.sxsky.net/jingji/0796081.html
关 键 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G5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1)05-0089-02
近几年来,农村基础教育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稳步提高.
2002年,彬县作为省级实验县进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学校评价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2008年,高中进入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阶段,彬县中学、范公中学相继创办为省级标准化高中.2011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达919名,创历史新高.不可否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农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冷静思考,繁华的背后也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正视和修正.
一、现状与问题
(一)生源不足教育资源浪费攀高
随着我国计生政策的深入持久,入学人口高峰期已过,从2008年开始,我县农村各乡镇中小学不同程度每学年自然减生达到百人以上.
近三年内,我县共撤并学校10多所,学生减少后,校舍等教育资源却依然存在而无法利用.100多个学生的小学,还得配备教师,配全教学设施,真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全县部分农村学生均200多人.虽几经撤并,但个别学区还保留着教学点.这样的“点”规模小,效益低,不能不说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反,城区教育在规模上则一味的做强做大,又是扩校又是建校又是进人又是挖农村学校的生源,导致城区学校硬件设施相对紧张,于是不惜财力、物力搞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不断攀高.尽管这样,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仍在超负荷运行,中小学生入学难的矛盾十分突出.
部分城区中小学几经扩建,生源还是爆满,无法妥善安置,班额大,人数多,教师难以管理,无法正常上课,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师资力量分布不平衡,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我县教师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城区、农村分布不平衡,造成教学质量的提高后劲不足,难以攀升.全县教师分布呈现四个圈子,即城区堡垒圈、结合部挤压圈、乡镇不平衡圈、偏远紧缺圈.堡垒圈和挤压圈中的教师人浮于事,教学质量难以向高水准发展;偏远圈的教师编制不足,临时聘请的代课教师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只能应付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教师的自身素质普遍偏低
1.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代的育人精神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的人才观依然滞留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课堂教学效果的生成性评价层面.
2.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热情不足.在一些学校,部分教师存在“教书、领工资、看小孩”的思想,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
3.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水平不达标.某些非师范教育培养的人员,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借助不正当的手段进人学校从事基础教育活动.还有些教师知识陈旧,致使教学活动质量差.
4.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差.许多教师知识面狭窄,专业技能不强,甚至有的教师不掌握起码的信息知识和计算机的简单操作与应用技能.
5.教师的实际教学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不足.在教育设备不足或紧缺的情况下,许多教师束手无策.
(四)传统教育评价模式带来了一定局限性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环节旨在构建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这种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而以往社会普遍形成的人才观和评价方式,使广大家长和学生形成了“唯分”心理和思维定势.这与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相抵触,无
义务教育类论文范文检索
(五)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基础教育投入长期短缺、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学校硬件设备和教学仪器短缺,学校周边环境差.新课程实施中缺少物质条件或物质条件不足.其次,基础教育的师资紧缺.农村许多学校缺少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学生的学习条件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只能“喊口号,走过场,流于形式”.除此之外,农村广大学校缺少优良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又由于农村地区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比城市低,致使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从而加强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困难与艰辛.
(六)义务教育管理脱节,高中阶段教育难以接轨
1.管理流程不畅,中学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目前中学生源普遍较差,是制约中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相当大程度上来源于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不到位,学生基础未过关.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缺乏严肃性与实效性,导致部分小学管理非常混乱.个别教师没了责任心,上课“放羊”;个别教师借口素质教育,上课玩点“花样”,不求实效;个别教师思想转化教育避重就轻,将难以管教的学生甩包袱甩到了中学.由此凭空增加了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就很难保证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2.管理权限不清,教育资源难以配置到位
一些地区将小学六年与初中三年的教育管理体系割裂成两半,人为的扩大了资源浪费.一是加大了财政负担,本来是一校的资源配置,都要分成两校配置,本来许多资源小学和初中可以共享,如教师资源,但因为是两个板块,而无法实现,造成中学无法了解到为自已提供生源的小学的教育教学情况,小学也就根本不想了解或无法了解中学的教育教学情况.二是使师资缺乏的形势更加严峻.由于初中、小学分层管理,互不了解情况,教师流动又不规范,造成初中进教师并非所需、小学出教师并非所愿.久而久之,中学专任教师奇缺,队伍不齐;年轻教师纷纷调到中学,小学教师年龄严重老化,比例失调,形成空档.如果小学、初中连成一体,则可对资源实行统一合理调剂,还可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二、对策思考
(一)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管理模式,构建一体化义务教育管理机制,确保农村和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要树立教育的整体发展观.尽管目前不同地域、学校的教育差异客观存在.但我们的政策应立足于缩小这种差异,而不是扩大这种差异.对我市来说教育资源本来就十分有限,我们应该把十分有限的人力、物力倾斜农村中小学教育,促进农村与城区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要坚持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城区教育发展到今天,一枝独秀,锦上添花已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只有雪中送炭、百花齐放才是教育发展繁荣的现实道路.因此我们要公平对待每一所学校,保证更多数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权益的公平待遇,保证更多数的学生受教育的公平权利,尽力缩少农村与城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教育的共同繁荣.
争取多方支持,促成农村、城区教育资源共享一要改革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强有力的农村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优先满足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就学的权益.各级政府应本着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改革县市财政支出结构,拓宽县级财政教育投入尤其是农村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促成各级财政投入向边远学校或薄弱学校倾斜,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向某些学校或重点学校倾斜.
二要鼓励社会、企业团体及个人捐资助学或扶贫助学,相应改变农村学校的办学模式.可采取国有民办、民办公助、私立学校等多种形式,减轻公立学校的经费负担,将节余的经费投向农村公立学校.
三要鼓励农村学校自立更生.政策要放宽,允许学校利用节假日和当地地理优势资源,采取勤工俭学、学校创收获得部分经费.物价、审计等部门不要借故索拿卡要.
四要大力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抢点教育制高点,追赶城区教育的步伐,跨越农村、城区教育间的鸿沟,促成农村教育现代化,实现农村、城区教育共同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条捷径.推进教育信息化自然面临着重重困难,我们要%
义务教育类论文范文检索,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