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方面论文例文,与解读房地产宏观调控相关发表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房地产市场方面发表论文,关于解读房地产宏观调控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及房地产宏观调控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房地产市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靠市场自身调节,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状态.房地产市场也不例外,因此,就需要政府在适当的时机,出台相关政策来引导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房地产市场失灵的表现,然后从政策实施后的中国房地产业的运行状况来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后,从目前的状况出发,预测我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房地产业市场失灵宏观调控调控方向
一、前言
我国的房地产业自90年代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日益提升.但是,在飞速发展的背后,中国的房地产业也面临着诸多的体制性、政策性等问题.在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就需要政府采取相应措施.用“看得见的手”来引导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但同时,由于中国政府对于房地产业的调控本身也尚处于摸索阶段,从去年以来政府相继实施的政策来看,有一些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促进中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中,需要政府在调节市场失灵的同时,也要加快脚步促进政府本身职能的变革.双管齐下,促进我国的房地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房地产市场失灵的表现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论文范文资料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论文、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3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市场失灵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房地产市场也不例外.房地产领域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房地产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房地产交易对象的不可移动性、复杂性,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市场不对称问题.
在土地市场,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市场,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国家掌握了出让的土地的所有信息,而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则很不充分.尤其是在土地出让时,无法体现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在住房一级市场,市场的主体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消费者.这个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楼盘的信息了解不充分.
在住房二级市场,市场的主体主要有售房者、房地产中介、消费者.这个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一方面,售房者比房地产中介机构更了解自己的房产信息:另一方面,房地产中介机构对售房地产信息、对中介服务流程和中介服务法规方面的了解的程度要高于购房者.
(二)房地产市场垄断
由于房地产的特殊性,导致房地产的垄断性.首先,由于土地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和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性.使得在一定时间内供给有限,土地供给者之间的竞争不充分.其次,由于房地产产品自身的固定性,不能在更广阔的市场内展开竞争.最后,房地产产品和交易的异质性,决定了房地产市场中竞争的个别性.
这篇论文来自:http://www.sxsky.net/jingji/0801167.html
(三)房地产投机
房地产泡沫,是指由房地产投机等因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的持续上涨.这是房地产市场不健康的表现,如果房地产泡沫和房地产抵押贷款结合起来,则这种泡沫会借助金融力量成倍膨胀,最终对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冲击.
(四)住房产品的准公共物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住宅不仅具有商品的属性,而且住宅又有社会保障的属性,因为即使是最低收入的家庭也要消费这种昂贵的商品,需要得到
房地产市场方面论文例文
(五)因住房消费导致的分配不公
此种情况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由住房市场运行无效率造成的,另一个是由收入分配不公导致住房消费能力差异引起的.
三、2005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政府干预
(一)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调控背景
2004年以来,我国针对房地产开发投资、信贷和土地供应过快增长的势头,加强了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2005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业仍面临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据统计,2004年商品房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4.4%,其中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增长15.2%,首次出现两位数增长并超过居民收入增长.同时,二手房价格上涨加速,据40个重点城市市场检测数据,约一半城市的二手房价格涨幅超过了新建商品住房;其次,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200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8.1%,已经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005年一季度,13个省(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超过30%,其中有6个超过它0%,最高的达到115%.
(二)2005年以来实行的主要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
2005年,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即“国八条”),要求控制房价涨幅过快,从土地供应、供应结构、拆迁、引导消费、市场监测等多方面切入稳定房价;不久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监会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即“新国八条”.
2006年5月17日,中央政府出台了“国六条”,揭开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序幕.随后,《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国办发[2006]37号、《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165号文件]、《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监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6]50号)、《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166号文件)、《关于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108号文件)、《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17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出台;同时,央行两次加息,要求商业银行提高大户型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等金融措施密集出台.
2006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由“国六条”开始,随后各种细化的调控措施陆续出台,从土地、税收、外资准入、信贷、住房结构和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等方面全方位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全面调控.本轮房地产宏观调控不仅涉及房地产二级市场(房地产开发、交易市场),而且集中力量于房地产一级市场(土地市场);本轮房地产宏观调控不仅重视经济、金融等市场调控手段的组合使用,更以行政问责的手段来确保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力.所有这一切,显示了政府控制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心.
四、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原因分析
(一)实施效果
可以说2005年以来我国针对房地产领域出台的一些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对于衡量宏观调控效果的重要指标――房价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虽然涨幅有所回落,但许多城市的房价仍然处于上涨的势头.我们具体可以通过2005年末,2006年初的一些大城市的房价来说明.2005年四季度全国70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5%,其中北京房价的涨幅为7.4%,上海增长1.7%.调查显示,70个城市的房价涨幅比三季度高0.4个百分点.其中,有3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超过10%,分别是:呼和浩特13.7%,大连12.4%,深圳10.2%;上海、杭州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比三季度分别回落4.8和2.2个百分点.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5%,涨幅比三季度高0.7个百分点.其中,经济适用房、普通住房和高档住房销售价格分别上涨3.9%、6.8%和9.3%.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涨幅超过10%的有3个城市,分别是:呼和浩特15.5%,大连13.8%,青岛11.0%.全国70个大中城市2006年6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国家统计局数据).其中,部分城市同比涨幅超过或接近10%,如深圳上涨14.6%,北京上涨11.2ʌ
房地产市场方面论文例文,与解读房地产宏观调控相关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