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有关论文范例,与经济学方法的相关论文查重免费
本论文是一篇经济学有关论文查重免费,关于经济学方法的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学及理论及社会经济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经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于它能够被推翻.不可能被证伪的理论不能称为科学.所谓的“套套逻辑”不可能错,就如“四足动物有四只脚”这样的理论架构永远不能成为科学.二、中国经济学研究方法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上几个方面是创新和发展经济学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提供的是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中国经济有很多特殊性,一些在成熟市场经济中运行良好的制度到了中国常常“水土不服”,中国实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现象更是与主流经济学理论背道而驰,很难用其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当我们发现理论推论和实际的经验事实不符时,要坚持的不是现有理论,而是去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经验现象,根据事实构建理论来进行解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
第一,摒弃成见,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进行问题导向的研究.所有的理论都是拿来用的,不是当作供奉物的.理论不是信仰,理论是可错的,随时可能被证伪,而信仰不具备可证伪属性.如果把理论上升为信仰,则使其失去科学性,更谈不上创新发展.对既有理论持批判地接受的态度,这是一种开放的态度.现在有些经济学家对某些理论信奉得过了头,如韦茨曼(Martinweitzman)教授坚持认为,受到过经济学专业训练的人头脑中会有几个参照系,在分析问题时可以随时参照,“讨论资源和价格问题时,充分竞争下的一般均衡理论就是一个参照系;讨论产权和法的作用时,科斯定理就是一个参照系.”也是一种将理论信仰化的观点.经济现象总是发生在活生生的现实中,由于发展阶段、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不同,在西方重要的、必须保留在理论模型中的变量在中国不见得重要;在西方无足轻重、可以舍掉的变量,在中国不见得就不重要.经济学理论是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几个主要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逻辑体系,如果依照理论的逻辑推演产生的推论与经验事实一致,可以暂时接受理论,如果不一致,要修正的是理论,不是事实.通过研究新的约束条件,提出更切合实际的前提假设,构建新的理论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就形成了理论的创新.理论的创新常常产生在否定前人的基础上,而不一定是单单建立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第二,吸收现有成果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尽管理论的发展通常建立在否定已有理论的基础上,但对现有成果的一切合理之处,尤其是理论构建的方法必须要加以重视和认真学习.例如,尽管遭到许多批评,“穿着方程式外套”的实证主义的经济学理性分析范式仍然稳居主流经济学的地位.究其原因,在于这种方法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首先,依此方法建立的理论体系自恰性相当高.自恰即自圆其说,无逻辑推理矛盾.从人是理性的前提假定下,加进特定的约束条件,分析在此约束下理性人的选择和决策,对结果进行评估,同时借助于数学语言,用严密的数学推理加以论证,使之科学化、精确化,这是主流的理性分析范式,我们熟知的西方经济学重要理论主要依照这种程式化方式而建立,这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分析框架.约束条件非常重要,条件变了,结论自然跟着变,因此理论
经济学有关论文范例
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其建立理论的方法,将其内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存量,形成一种“默会的知识”.例如,教室里教授的便于陈述的知识被用来当作产生另一类型知识的手段,一旦它被完全掌握了,也就是司有可无的了,以前学的知识被称为“默认的”、“程序性的”或“隐性的”知识.我们每天用筷子、系扣子和系鞋带,根本不去想是怎样拿的、怎样系的,但是不影响我们正确完成这些动作,知识“内化”了,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在教学中也应当有意识地多让学生体会这种方法.最有潜力进行理论创新的是年青一代,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具有包容性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各家各派的学术观点和理论系统,给他们自己辨别真假的自由,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第三,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经济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这两类研究都很重要,两者不可偏废.但目前我国却有这样一种趋向,重应用而轻理论.大家争着做应用研究,一些没认真学过经济学的人和一些搞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人都争着选应用类型的题目.良莠不齐,低水平重复不断,高水平成果难见.这既是一种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也造成学术泡沫横飞.很多著作、论文出来就被“束之高阁”,几乎少有人看,就是因为少有称得上创新的东西.
从事应用研究的人远远多于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其原因是应用研究门槛相对较低,或日进入壁垒低,出成果快,容易见效益.这样说并非贬低应用研究的意义,高水平的应用研究其实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做的.我国大多数科研机构对学术成果的评价指标就是成果数量和发表刊物的级别、档次.而基础理论的研究要花费很多精力,风险很高,出成果又非常慢――原创性研究,谈何容易!成果出来了,到哪儿去发表理论类学术期刊本来就少,况且很大一部分都是“名人俱乐部”.理性选择的结果就是迫使部分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放弃这种不划算的研究方向.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最好的经济学家都选择做理论研究,因为他们没有我们所面临的这么多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我们则相反,我们许多优秀的研究型人才选择学而优则仕,做学问被当成“进步的阶梯”.
不能仅仅责备经济学教学、研究人员急功近利,我们更应关注大家为何作出这样的选择,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直接导致这种现象的是我们的学术成果考核体系――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巨大!不能只要求研究人员安于清贫.规劝或硬性规定学理论经济学的不准从事应用研究是难以奏效的,治理洪水采用疏导的办法有时比堵塞更有效.以数量作为学术成果主要评价指标的办法只能逼得大家忙于快餐式研究,很难出“大师”应该尽快用质量标准来代替数量标准.一篇文章并不是因为发表在权威刊物上就是高质量的,也并非只有被官方采纳就影响巨大.目前存在一种误区:很多科研机构都把政府评奖作为最权威的评价标准,对学术成果的价值认定往往以是否被政府采纳和获得奖金数额多少而论,若一篇论文被重要领导人参阅或批示,则被认为是得到了认可,参与各种评奖也容易得多.政府采纳当然是重要的社会反响之一,但社会反响还应包含更广泛的内容.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群众评价,实际上,非官方的同行评议和著作、论文被引证情况等也应当被纳入考评体系.科学的学
经济学有关论文范例,与经济学方法的相关论文查重免费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