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学论文例文,与建国60年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相关毕业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经济学毕业论文网,关于建国60年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学及西方经济学及政治经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经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823;量的现代教学媒体应运而生.在经济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及网络教学,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其它先进教学设备,逐步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生动、直观、信息量大,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图像及案例,不仅可以传递给学生更多的信息量,增加其感性认识,拓宽其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5、多层次化趋势.一是培养目标的对多次化.即经济学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多层次化趋势,未来经济学的教学既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要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以“精英教育”为目标,“素质教育”为基础,“创新教育”为核心.二是经济学教育模式多层次化.未来中国经济学教育中既要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对经济学人才多层化的需要,通过教育模式多层次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规范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三是教育内容的多层次化.课程体系形成了多层次,经济学的一些核心出现了初级课程、中级课程和高级课程的划分.
(二)未来中国经济学教育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完善市场经济、解决突出矛盾,建立和谐社会.围绕这些问题经济学教育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本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jingji/0820649.html
1、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强调本土化.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就是要在研究方法和科学规范方面,同国际接轨,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规范的研究方法,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的借鉴作用.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中国的国情,在解答我国经济实践面临的各种问题时,注意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论与分析方法.经济学教育的本土化就是要考虑中国的特殊情况,将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联系中国实际,生动形象地教授给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既要承认外国经济学在其推理分析等方面有值得参考借鉴之处,又不盲目推崇、生搬硬套.要学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中西方经济的差异.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就是注重“中国问题的国际化”,采用国际规范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和解释中国的本土化问题.
2、处理好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强调融合.目前从中国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来看,基本包括两大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融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制度分析,侧重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通过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的考察来解释经济的本质问题.西方经济学侧重于经济运行分析,分析研究资源配置、研究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融合,既要研究生产关系,又要研究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重视经济运行分析.因此,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主体,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融合互补,推进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
3、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强调定量分析.经济学的研究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这两种方法来评价、判断和研究,它们之间有不同也有联系.定性分析方法一般用文字语言进行相关描述,它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一般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它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4、处理好专业化与综合化的关系,强调综合化.经济学教育的专业化是指通过专业分工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经济学教育的专业化体现了经济学学科的分工和专业化趋势.但是专业分得太细,重视专业教育,急于培养有用之材,忽视综合教育,造成知识狭窄,缺乏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缺乏较深厚的素养和全面综合素质,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会创造.因此需要处理好专业化与综合化的关系,强调综合化.在专业化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综合化教育,强调基础理论教育,特别是基础理论上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赵晓雷,中国现代经济理论:1949--2000[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
[2]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22.
[3]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编辑部:建国以来政治经济学若干问题争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
[4]张军,中国现代经济学开放历程:从批判到融合[N],经济观察报,2005―06―26.
[5]樊纲,“苏联范式”批判[J],经济研究,1995,(10).
[6]许成钢,经济学、经济学家与经济学教育[J],比较,2002,(1).
[7]吴敬琏,现代经济学与中国改革[J],比较,2003,(4).
[8]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2).
[9]彭文平,21世纪经济学教育的发展趋势[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责任编辑:蒋少龙
关于经济学论文例文,与建国60年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相关毕业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