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学论文范文,与生态经济消费理相关论文摘要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经济学论文摘要,关于生态经济消费理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学及生态经济及可持续发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经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为揭示偏好的传统经济学概念和国家选择是理解消费和实现可持续性的更可靠工具.本文总结了三种与人类需求理论相关的思考方法.本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jingji/0828150.html
第一种思考方法是出于经济学科,它往往把需求等同于欲望或偏好,并对他们不进行合理区分,或忽视需求理论的存在.古典经济学一般公开承认需求的正式角色,把个体效用作为“需求满意”的一种测量[1].但后来经济学中的发展则不断把人类需求概念的角色边缘化.现代新古典经济学一般都避开这个问题,认为经济学可以说出欲望、偏好和需求各自的有用之处,但是区分它们本身是没有意义的.经济学主要对资源分配问题感兴趣,一般拒绝区分不同类型的偏好或者资源利用的动机.经济学中消费者选择理论本质上源自市场中基于“揭示偏好”的消费物品需求理论;并努力去区分不同类型或水平的消费者偏好,或者揭示消费者对特殊物品需求的动机.因此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需求被经济学折叠到“欲望的平坦草原”[5].从而无限欲望的概念成为了消费者社会整个大厦的基础.
第二种思考方法主要讨论在人类福利观念中赋予需求概念一个关键结构性角色.从McDougall所列的18种人类需求和著名的Maslow等级需求理论到Max-Neef需求理论,都表明需求概念在人类获取福利中占据重要角色.McDougall认为人类需求是天生倾向或本能特征;Maslow则采用金字塔形式设计出了需求等级顺序,认为人类需求满足顺序是从低到高的[1].但是作为人类我们不仅受到生理学的生存物质需要的驱动,还存在着人类灵魂部分,即使人在不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下仍追求尊重和卓越;同时它过分强调需求满足的个体特征,而轻视了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为弥补Maslow需求理论的这些缺陷,Mallmann提出另外一种二维分类方法,并列出十种需求和对应的三种满足类型:个人、社会和生态;而Max-Neef进一步发展了这个分类方法,设置了九种“价值论”需求――生存、保护、情感、理解、参与、身份、休闲、创造和自由――相对四种“存在论”需求:存在、行为、拥有和互动[5].Max-Neef框架区分了剥夺和潜力,认为在事物缺乏的意义上需求就是剥夺;但当需求扩展到适合激发或动员目标时它就是潜力.而贫困看做是满足需求的失败,不再仅根据低水平人均收入简单定义;因此我们不再期望经济增长一定可以缓解贫困.
这些需求理论认为福利提供是满足基本需求的过程,但不能正确区分经济消费和人类福利,从而导致过度消费的病态.人们认为任何商品的消费都会增加个人(集体)效用,并把各种增加福利的不同消费行为普遍等同.现代社会中消费行为成为一种嗜好特征,‘地位消费’――消费者之间相互比较产生的消费――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带来Hirsch所谓的“社会增长限制”问题.他这样描述:“在拥挤的人群当每个人都踮起脚尖时,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没有人会看到更好的风景.但是过程的一开始一些踮起脚尖的人会看到更好的风景,而其他人为了保持他们的地位会被迫跟随.如果所有人都跟随等每个人消耗更多资源并以相同的地位结束”[6].事实上人类福利与消费并没必然联系,而且又可能是两个相反的方向[7].研究证明经济和人类生活满意之间并没有强烈的直接关系.从1981到1991十年间尽管个人收入水平增加了,但1991年人们不如在1981年幸福[5].传统发展的生态批评更加责备现代社会消费模式,认为高水平物质生活方式不但是心理和社会失败,而且也正在破坏着环境;精确地讲,消费社会正遭受着一种“病态”.由此看来现代需求理论在可持续消费上可能不会成功.
第三种思考方法是从各种更现代、更哲学的观点中产生出来的,包括社会学、人类文化学和社会哲学,他们都认为整个基本需求讨论是浮夸的、天真的和说教的.
无论是需求理论的支持者和还是批评者,他们都把特殊选择定义为“需求”,并强调其重要性和道德合法形式.在消费者选择讨论中基本需求和欲望不过是两种不同哲学传统;前者通过“必要、缺乏”来表达,归功于受清教徒启发的功利主义传统;后者体现在“高兴和喜爱”存在于浪漫主义传统.基本需求讨论不但忽略了其哲学来源而且忽略了它是心理学的组成部分[8];因为欲望动力是人类精神的基本方面,这种动力对纯粹基本需求特征是没有责任的.剥夺和满足可能是需求来源动力的典型,但愉快的追求不是由剥夺激发的而往往是由保证满足引起的.如果根据“我需求这个或那个消费品”的陈述,来提供我获取这种物品比其他人的优越途径,或我获取其他物品的优越性,这并不是满足我的基本需求,其实那仅是我喜爱或偏好它.Heller认为真伪需求之间所有区分都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人类认识到的所有需求也都应是真实的”[8],由此看来需求讨论不过是天真的说教.
2.1.2从需求到功能
需求理论不能清楚表达人类需求的基本驱动力或动机.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AmartyaSen提出这样的思想:个人福利不单独与收入水平有关,也与个人拥有的自由或“能力”有关,而能力是人们潜在的功能.功能是存在和行为.参与社区、与其他人联系、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关心他人、健康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都是功能的例子.当功能是结果时,能力是实现这些结果的自由或机会[5].能力而不是商品阻止了需求满足语言的缺乏.能力方法允许我们区分饿死的人们与饥饿的人们,前者可能是他们选择了禁食而不是没有吃的能力.相似地,可以区分步行的人,有一些是没有其他机会手段,而有些人是由于环境原因而选择了步行.同时为实现相同能力范围的社会功能,一些人比其他人要求更多商品(比如残疾人灵活性能力,怀孕妇女需求营养的能力).能力方法强调的重点从愉快或满意者的主观感受转向客观标准如健康和参与的机会,它唤醒对贫困和剥夺的关注.另一方面,它强调机会而不是结果保护了个人选择的一些尊重,这是对于基本需求方法批评的关键顾虑之一.能力方法指引我们调查社会和社会消费模式是否有利于人们健康生活,是否与自然和谐相处.
2.1.3走向可持续消费的生态社会理论
需求理论框架引起了需求满足过程中消费行为的角色和功能问题.人类客观有限需求和通过市场表达的个人潜在无限欲望和偏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经济物品和服务和“满足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什么类型的经济物品实际上对满足人类需求有贡献并促进人类福利?哪些仅是服务于地位消费?在这个经济消费正腐蚀着全球生态系统的世界里,能够识别哪些消费贡献人类需求满足,哪些消费仅是伪满足者和环境破坏者是非常关键的.但是,事实上很少有人去研究这些问题的具体答案.走向可持续消费是生态经济学解释消费的目的,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寻找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福利生态社会理论的道路.
2.2可持续消费挑战:转变人类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可持续消费是减缓环境影响的消费方式,并使整个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而消费者作为购买者,其消费选择和生活方式将对环境有很大影响.现今关于当前消费的环境影响世界已形成了一些共识:如果要阻止资源枯竭、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废物与污染的生产以及宝贵的“自然”环境的破毁所带来的长期影响的
关于经济学论文范文,与生态经济消费理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