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社会学文化社会学— 范文

关于伦理学相关毕业论文网,关于荀子的社会正义理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伦理学论文范文,关于伦理学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荀子的社会正义理相关学士学位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伦理学及正义及制度方面的文化社会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伦理学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59;利害判断.唐君毅曾指出:“此饥而欲饱、劳而欲休,克就其自身而观,并无恶义甚明.等顺之而辞让亡,方见性恶也.”〔9〕而有学者质疑:“荀子亦曰无性伪之无所加、无伪性不能自美,必性伪合而后成德,自是确论.俄而复谓人之性恶,则真伪之何所加也?”〔10〕其实,所谓“性恶”不外是说“人生而有欲”,这种利益欲求之所以被判定为“恶”,并不是因为它违反了道德规范,而是因为它导向“争”、“乱”、“穷”,这无论对于群体、还是对于个体来说都是有害的.这显然不是道德判断,而是上文谈到的认知能力方面的利害判断.因此,“义”的对立面并不是“利”,而是“害”.所以,荀子认为,正义、礼制不是为了寡欲、去欲,而是为了给欲、养欲:“礼者,养也.等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礼论》)“人莫贵乎生,莫乐乎安;所以养生安乐者,莫大乎礼义.”(《强国》)

三、爱:仁爱本源

如果说正义、礼制是出于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的需要,那么,人为什么会有利欲?答案绝非“人生而有欲”这么简单.事实上,欲望出自情感:我们对某人或某物产生了一种情感倾向,就会对其产生一种行动的意欲.在这个问题上,荀子具有一种非常深刻、但人们尚未给予重视、甚至尚未意识到的思想:利欲出自爱;利益冲突源于爱.这在儒家看起来似乎是大逆不道的异端;其实不然,惟有坚持这一点,才是最彻底的儒家思想.正如学者所说:“这个制度文明背后的理念,是等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系统.”〔11〕那么,逻辑的结论就很简单了:如果仁爱确实是所有一切事情的大本大源,那么仁爱必定也是善与恶的共同来源.荀子彻底坚持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爱”,由此出发阐明一切问题、包括“恶何以可能”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荀子比孟子更彻底.有学者甚至说:“荀子之论学,虽与孟子相违,然并非超脱于儒家之外,而实为孔子之正传,盖孟子别走新路,荀子又返其本源也.”〔12〕荀子之所以批评孟子,乃至于“与墨翟、惠施同诋”〔13〕,是因为在他看来,孟子与墨翟、惠施一样,只突出了儒家仁爱的一体之仁的一面,而没有贯彻儒家仁爱的爱有差等的一面.这似乎是难以令人理解的,但实际上孟子正是如此:尽管谈到了爱的差等性,但并没有贯彻到底,没有明确提出“自爱”的观念.荀子首次明确提出了“自爱”的观念.

1.仁爱始于自爱

儒家“仁爱”包括两个方面:差等之爱;一体之仁.差等之爱的逻辑起点、在生活实情中的起点,都是自爱.在荀子思想中,仁爱不仅包括自爱,而且首先就是自爱.《荀子子道》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一番对话: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

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注意这样一种决定关系:自爱→爱人→使人爱己.惟有自爱,才能爱人;惟有爱人,才能使人爱己.当然,这不是充分条件关系,不能说:自爱者必定能够爱人,爱人者必定能够使人爱己.但这毕竟是一种必要条件关系:不自爱,就不能爱人;不爱人,就不能使人爱己.因此,即便是圣人,也是自爱的:“‘圣人不爱己’等,此惑于用名以乱名者也.”(《正名》)总之,自爱乃是仁爱的起点.杨雄甚至认为:“自爱,仁之至也.”(《法言君子》)“自爱”这个观念的重大意义在于:这不仅是仁爱观念的深化,而且直接在儒家话语中说明了利欲何以可能的问题.

2.仁爱导致利欲

荀子在讨论儒者之效、三威时,谈到了“爱利”(爱而利之)的观念:“志意定乎内,礼节修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忠信爱利形乎下”(《儒效》);“礼乐则修,分义则明,举错则时,爱利则形,等夫是之谓道德之威;礼乐则不修,分义则不明,举错则不时,爱利则不形,然而其禁暴也察,其诛不服也审,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然而雷击之,如墙厌之,等夫是之谓暴察之威;无爱人之心,无利人之事,而日为乱人之道,百姓敖则从而执缚之,刑灼之,不和人心,等夫是之谓狂妄之威.”(《强国》)

所谓“爱利”究竟何意?在以上引文中,显然,前文所说的“爱利”就是后文的“爱人之心”、“利人之事”.所以王先谦集解“爱利则形”时,引杨注:“爱(人)利人之心见(现)于外也”;引郝懿行之说:“爱人利人皆有法”.可见“爱利”的意思就是“爱人利人”――爱而利之.这确实是生活的实情:我们爱一个人,就自然而然地欲为之带来利益.爱己便欲利己,爱亲便欲利亲,爱人便欲利人,爱物便欲利物.这与墨子的思想相通:“仁,仁爱也;义,利也.爱利,此也;所爱所利,彼也.爱利不相为内外,所爱所利亦不相为外内.”(《墨子经说上》)《管子》也有这样的思想:“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管子枢言》)

联系荀子上述“自爱”思想,这里所说的爱人、利人之“人”当然是包括了“我”自己的.换言之,荀子实际上具有这样一种思想:自爱则自利→爱人则利人.

3.差等之爱导致利益冲突

由以上所论以“自爱”为起点、“爱而利之”这两点,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差等之爱必然导致利益冲突.荀子本人尽管并没有明确地提出这一点,但按其理论逻辑,这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假设甲爱A而欲利之,其利益对象是X;乙爱B而亦欲利之,其利益对象亦是X;那么,显然,甲与乙之间、A与B之间就会发生利益冲突.正义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应按动物世界的丛林法则来解决这种利益冲突问题,还是应以人类社会的制度规范来解决这种利益冲突问题?荀子视前者为“争→乱”,视后者为“义→礼”.这就需要建立制度规范;为此,首先需要确立正义原则:

四、义:正义原则

仁爱导致利益冲突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的另外一个方面则是:惟有仁爱才能解决利益冲突问题.这是因为儒家所讲的仁爱不仅有“差等之爱”一面,还有“一体之仁”一面;后者其实就是通过“推扩”而对前者加以超越.这就涉及儒家正义原则中的正当性原则了:

(一)正当性原则

所谓“正当”具有两种指谓,荀子亦然:一是行为正当,是指行为符合既有制度规范,这不是正义论的课题;二是制度规范本身正当.后者是正当性原则的要求:制度规范必须“正”、“当”.

何谓“正”?所谓“正”有“正身”和“正礼”两方面(《修身》).“正礼”就是矫正制度规范.荀子隆礼重法,非常关注礼法的制定、修正:“必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富国》);“礼节修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儒效》);“本政教,正法则”(《王制》).他进一步指出,正礼的根据就是正义原则:“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君道》);“行义以正,事业以成”(《赋篇》).他更进一步指出,正礼的根本在于仁爱精神:“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劝学》);“案然修仁义,伉隆高,正法则,选贤良,养百姓,为是之日,而名声天下之美矣”(《王制》).所以,“正”意味着制度规范的建构出于仁爱――当然不是差等之爱,而是一体之仁.

何谓“当”?“正当”是一个现代汉语词汇,其中之“当”并不与古代之“当”的语义完全对应.荀子主要在两种意义上使用“当”字:仁义、适宜.一是“适宜”意义的“当”.他说:“劳力而不当民务,谓之事.”(《非十二子》)所谓“当民务”就是孔子所说的“务民之义”(《论语雍也》),朱子《集注》释为“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可见“当”意味着“宜”.这属于适宜性原则的问题,下文讨论.二是“仁义”意义的“当”,与“正”相一致.他说:“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等”(《儒效》)这里“本仁义,当是非”意谓“当”的根本乃在于“仁义”.又说:“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赴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等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不苟》)这里所谓“当”,就是“礼义之中”,也就是合乎“仁义”.

就后一意义看,所谓“正当”就是“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不苟》).这与孟子所提出的“仁→义→礼”的理论结构完全一致.礼制的直接根据是正义,而其根本则是仁爱:“礼者,等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礼论》)因此,正当性原则的要求是:社会规范的建立必须出于仁爱,而且超越差等之爱、通向一体之仁.这就是儒家所倡导的由“推”的途径来实现的“恕”的精神:我们建构一种制度规范,其出发点应是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这体现为两条准则:

1.公正性准则

人们常将“公”(public)“私”(private)仅仅视为现代范畴,其实“公私”乃是一对普遍观念,只是在不同生活方式下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现代“公私”范畴不过是普遍“公私”观念的一种具体表现而已.在一般意义上,在“爱而利之”差等序列中,公与私是相对的.以“个人→家→国→天下”序列为例:家对于个人是公,对于国则是私;国对于家是公,对于天下则是私.“公”有二义:一是按制度规范行事,按规矩“公事公办”,这不是正义论的课题;二是更为根本的正义论意义上的含义,是对制度规范的判断:规矩本身是否公正?

荀子高度重视“公”“私”之辨,认为“公生明,偏生暗”(《不苟》);强调“公义”、“公道”与“私事”、“私欲”的对立:“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法胜私也,等此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修身》);“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君道》).他对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进行了严格划分:

1 2 3 4

关于伦理学相关毕业论文网,关于荀子的社会正义理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正高级职称评定
践经验,参加校长专业培。关于开展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关于开展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通知,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省直有关单位(部门),为加强。

正高级职称
称附件,正高级职称考试2016年员,演奏员等专业人员;,(七)申报副高级职称时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要求,申报正高级职称需再次参加同一级别考试的;,(八)高教,自然科研,社会科研,卫。

正高级职称 论文
级以上职称):篇数×4;,②评阅博士论文(。关于开展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关于开展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通知,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省直有。

正高级职称论文
级以上职称):篇数×4;,②评阅博士论文(。关于开展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关于开展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通知,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省直有。

正刊论文网
正刊论文写作模版体小六号字,数字,英文用timesnewroman,希腊文用symbol.,图中符号应区分正斜体.,(2)图片要求:线条要清楚,照片要清晰,分辨率为600;图尺。

正高级职称评审
河北省正高级职称评审条件江苏省环境保护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资格标准,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法。

正高级会计师论文
广东省正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高级会计师职称论文广东应的数字上划"√";,反面,高级会计师资格破格申请考试人员填写以下内容取得会计师等资格后,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是否各年度考核均。

正高论文要求
会计正高评审标准业要求的国家承认学历的人员和普通高,中等院校2003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2,年龄以周岁计算.25周岁以下是指1978年3月1日后出生的;30周岁以下是指1973年。

正高级职称论文要求
2,完成网上申报(填写个。关于开展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关于开展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通知,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省直有关单位(部门),为加。

评正高曝光
职称论文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各系列(专业)分类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名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助理级)初级,(员级)工,程,系,列建设专业。会计正高评审标准考对。

荀子的社会正义理(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