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方面论文范文文献,与张爱玲在哈佛大学相关论文发表
本论文是一篇图书馆方面论文发表,关于张爱玲在哈佛大学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图书馆及教授及第一篇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图书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renz教授邀请在“东西文学关系讨论会”上公开演讲,题目为《中国电影:由实际经验谈香港电影》,庄信正教授会后和刘绍铭教授去学校附设的旅馆求见,谈了大约半小时多{21},在哈佛未有机会相见的李欧梵教授,亦在该会中见过她;后来还曾在1966年10月在俄亥俄州Oxford城的迈阿密大学去担任该校任驻校作家时公开演讲《中国政治对知识分子的影响》{22}.在哈佛公寓她与韩南一家欢聚,送他夫妇俩绣荷包和书,这是她在美东最后的据点.从这学院公寓搬离后她再也没有回东部,就应陈世骧教授,ChalmersJohnson等聘任,在伯克来加大中国研究中心研究过两年“文革词汇”,陈少聪任其助理{23},1971年4月,陈世骧来信通知她:六月底结束这里的工作;1971年5月23日陈先生心脏病发猝逝;不是滋味的她,曾去信宋淇、庄信正诸友诉苦,6月10日她还去信夏先生诉说.
所幸张爱玲于1966年就在夏教授和宋淇先生的帮助下,获得皇冠稳妥的版税收入.他们的几番奔走谈判,让张爱玲的著作在华人地区更有影响力,她终于不再受限于正式工作,1973年在庄信正先生帮忙下南迁洛杉矶终老.她后来总是在租来的公寓中{24}迁移漂泊,多少年,多少怀疑,多少恨,她失去了爱,失去了健康,失去了对一切的兴趣{25}.1995年9月8日,她的房东约于一周后,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10911RochesterAve.,#206,LosAngeles,终年75岁.她垫毯独逝于行军床之前,自主性地将重要证件亲放门边,遗嘱执行人建筑师林式同{26}(也是庄先生介绍的朋友)遵嘱将遗物全交由她的知交宋淇、邝文美夫妇,两人过世后由儿子宋以朗{27}继承任遗产监管人.
《小团圆》、《易经》、《雷峰塔》等著作在她逝世后出版.张爱玲的写作风格,又引争议{28}.她用小说形式来写家族史,把刻骨铭心的创伤,更老辣地一次次写出来,作品的出现和出版弥补了空白.我们终于理解张爱玲的写作是一生的工作,是真正的生命写作.同样的题材,她不停地反复写.像1938年她第一篇用英文创作的散文《WhatALife,WhatAGirl'sLife》写自己小时候.从头到尾,她不断重写个人经历.王德威评说:重写本身就是另外一种叙述学和审美意义.
现在的文学史,时尚书写张爱玲{29},不论如何,夏志清教授说:我很高兴,看到张爱玲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
注释
①张凤:《哈佛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4-198页.
张凤:《一头栽进哈佛》,台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版,第59-86页.
张凤:《哈佛哈佛》,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版,第57页.
我被邀
图书馆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②NameReyher,Mrs.Fedinand等DegreeNodegreelistedCollegeYear
(ElieenChang)R.I.Radcliffe1967-69.
LegalAddress83BrattleSt.,Cambridge,02138(搬家后就被杠一条线)
MailingAddress2025DurantAve.Apt.307BerkeleyCalif.947049/71③张凤:《哈佛心影录》,台北:麦田出版公司1995年版;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④谢谢访问学者朱虹教授点拨.2001年夏我曾引领张学专家华东师大陈子善教授和台湾清华(现任教UCSD)廖炳惠教授等去考察.我带着他俩拜访了鹿桥——她曾与张爱玲同在西风杂志征文比赛,张当时的作品名为《天才梦》.鹿桥教授写的《未央歌》在台北一连翻印60版,大陆版出版后也影响深远.当年轻易不见人的张爱玲在1971年柏克莱加大却飘然出现在鹿桥的艺术史演讲会上,详见鹿桥的《市廛居》,台北: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285页.
本篇论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104964.html
⑤感激夏志清教授和夏太太王洞亲自告知,指点良多.夏张二位交情与众不同,他们时有鱼雁往还,通信上百,但仅限如锺子期伯牙之交,夏先生几次对我强调,别无其它,他在沪有其它意中人:“我在上海见过张爱玲一次,可是那天我根本没把她放在心上,反倒是她身边的刘金川小姐,才是真正叫我难忘.”夏文《初见张爱玲喜逢刘金川》最早刊于1999年3月21、22日台北联合副刊,他还亲口对我说:我那时专研英国文学,对国学相当外行,当初对她确实没有兴趣.
⑥后刊登于1997年7月号联合文学.
⑦夏志清:《张爱玲给我的信件》,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庄信正:(编注)《张爱玲来信笺注》,台北:印刻出版社2008年版;据1969年2月7日致王祯和,邮简〔含地址〕复印件见苏伟贞编《鱼往雁返:张爱玲的书信因缘》,台北:允晨文化,2007年,第25页.
⑧丘彦明,《王祯和访谈:张爱玲在台湾》,联合文学1987年3月号,后收于郑树森编《张爱玲的世界》,台北:允晨出版社1989年版.
⑨1969年春,素来幽居的张爱玲,出乎意料地邀请韩南夫妇,到她的公寓吃饭.那次会面,张爱玲把签了名和订正过的,于1967年由英伦出版的《怨女》英文版《北地胭脂》送给韩南.韩南邀请张爱玲为《哈佛亚洲研究学报》(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写文章,结果她竟写成一本文学评论集子——《红楼梦魇》,皇冠曾两度出版.详情参考2006年10号《明报月刊》,张凤的《张爱玲的绣荷包——与韩南结缘》第99页.
⑩详情分别见张子静《我的姊姊张爱玲》及季季《家族世系表》,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11}胡兰成:《今世今生》,名古屋[Nagoya:Janarusha],1958年.
{12}张爱玲在1975年12月10日的信中对夏志清教授说:三十年不见,大家都老了等胡兰成会把我说成他的妾之一,大概是报复,因为写过许多信来我没回信.
{13}见张爱玲《小团圆》,台北:皇冠出版社2009年版.
{14}王德威教授评语.见王德威《落地的麦子不死:张爱玲与张派传人》,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15}1955年张爱玲的第一部英文小说《秧歌》《TheRice-SproutSong》,NewYork,CharlesScribner’sSonsCo.,1955.在美出版.可是,她的第二部即没好运,《怨女》英文版《TheRougeoftheNorth》《北地胭脂》,原《粉泪》改写
EileenChang:《TheRougeoftheNorth》London,Cassell&Co.1967.
夏志清《张爱玲给我的信件》,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书中提到美国出版者纽约CharlesScribner’sSons编辑的退稿信对《粉泪》(PinkTears,即《怨女》)的评价是:“所有的人物都令人反感等我们曾经出过几部日本小说,都是微妙的,不像这样squalid(肮脏).”明显没有她之前的作品《秧歌》的好评.
{16}见夏志清《张爱玲给我的信件》,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2013年;庄信正编注《张爱玲来信笺注》,台北:印刻出版社2008年版.
{17}1968年4月13日前后答应见殷允(和同学王青云,我的朋友)接受访谈,内容刊登于《皇冠&
图书馆方面论文范文文献,与张爱玲在哈佛大学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