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喜剧美学抑或话语暴力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人物形象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喜剧美学抑或话语暴力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人物形象及喜剧及文化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人物形象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所谓的狂欢节相比有明显的做作迹象,“如果说,狂欢的大众始终无视文化等级的观念,那么,‘大话’更像有意地贯彻反精英的策略——这也是在精英聚集地产生震动的原因.”⑤的确,大话式“戏仿”始终站在反精英的立场,对神圣的经典及权威的文本进行冒犯和颠覆.那些无意义、无深度甚至让人啼笑皆非的无厘头语言,使语言本身的能指与所指关系断裂,语言成为一种空洞的符号和能指的游戏.通过对经典文本的“戏仿”,大话式写作试图拆解叙事的成规,挑战逻各斯中心主义与终极意义,表达对预设的文化体系和秩序的怀疑和否定.文本、语言、人物以及情节等方面的戏谑姿态和怪诞风格,使这种“戏仿”写作充满了游戏感和喜剧效果.然而,正如南帆所发现的,“‘戏仿’游移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颠覆了什么的同时提出了什么,这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仅仅将颠覆结束在哈哈一笑之中,这显然是典型的后现代策略等相对地说,《大话西游》仅仅制造了一批笑料而放弃了颠覆之后再度坚持什么或者肯定什么.这时,‘戏仿’的笑料制造通常是柏格森提到的‘重复’与‘倒置’两种策略的混合.”⑥在南帆看来,《大话西游》的“戏仿”的确对经典文本产生了一定的颠覆作用.然而这样的颠覆仅仅停留于“搞笑”,并未触及特定的社会历史,也就因此不可能颠覆故事的整体结构,乃至社会历史的整体结构,最终重建新的价值体系.因此,《大话西游》所呈现的喜剧美学,与讽喻或批判无关,它“无比机智地扩大了语言的喜剧性张力,同时又如此深刻地显示了语言的无能为力.哄堂大笑既是开始,也是结束.”⑦这样的观点和视域无疑为人们解读当下名目繁多的“戏仿”写作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视角.
事实上,《大话西游》所开创的美学形态,与网络时代的中国文化语境无疑有着相当的契合,其“无厘头”的语言和叙事风格,幽默搞笑的喜剧效果,成为后来者竞相仿效的对象.⑧如《大话西游》中有一段对白:“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放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等”这样的台词屡屡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所引用.可以说,大话式“戏仿”的“喜剧美学”——“人们用笑声解读主人公的辛酸和尴尬,同时表示多方面的相互认同.换言之,这种笑声制造的是共同体的气氛,讽喻或者批判收敛了锋芒”⑨——正在被当下时尚的“戏仿”写作所效仿.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戏仿”写作的队伍.这些文本煞有介事地步入喜剧创作的阵营,以大量“无厘头”式的搞笑,对一切既定艺术框架进行戏仿、嘲弄和否定.
当追求“正义、公平、民主、自由、现代理性、公民意识”等现代性命题被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轻松娱乐、追求平面化与碎片式的生存理念所取代时,“戏仿”写作中无处不在的“无厘头”显然与这样的大众审美需求和精神享受相当契合.在这里,来自现实的规约被放逐了,种种奇观异景也将个体放逐.网络时代的“戏仿”文学被认为是“写起来很过瘾,读起来也很过瘾”.然而,人们应该追问的是,当一切都被消解和颠覆以后,具有高度能指嬉戏色彩的“戏仿”文学又要依靠什么来“安身立命”呢?如果后现代“戏仿”的喜剧仅仅是一种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的炫耀,仅仅在传统的美学规范之外“自行其是”,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那么这样的写作是不是仅仅成为一种单纯的美学风格?正如任何文学都是特定时代的文学一样,任何文学也必须在特定时代的文化坐标中进行自我校正.换言之,如果“戏仿”文学的美学建构没有进入特定的历史与文化现场,无法在“关系主义”的理论视域中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将有可能从一种反“本质主义”的写作姿态进入另一种“本质主义”的怪圈.这样的时候,“过把瘾就死”——当下流行文化娱乐化与消费化的口号,就有可能成为“戏仿”文学无法摆脱的宿命.
二、恶搞与话语暴力
1.“恶搞”与恶搞文化
关于“恶搞”一词的起源及“恶搞”的定义,目前已有不少相关的讨论和研究论文.根据徐福坤的梳理,“恶搞”一词经历了“KUSO→库索(酷索)→恶搞”的演变过程.首先,KUSO是日语“くそ”(粪)的罗马拼音,由词义“粪”引申而来,因此具有“可恶、他妈的”之意,成为骂人的常用词.它较早出现在网络游戏和动漫中,有搞笑、讽刺、恶作剧等含义.接下来,KUSO一词由日本电玩界传入港台地区后,被译为“库索”或“酷索”,并且成为网络常用词语.主要用于指称那些对动漫、游戏、照片甚至影视节目进行幽默式搞怪的行为.20世纪末,KUSO一词被引入内地,并意译为“恶搞”,所指代对象不仅有对游戏、照片的移植、拼凑和修改,还较多地表示人们用调侃、嘲讽或是游戏的心态对喜欢或不喜欢的作品进行解构的另类创作风格.根据“恶搞”行为的应用领域、行为方式及所造成的影响,徐福坤在文章中将它定义为:人们以调侃、幽默或讽刺的心态,运用游戏、Flash、电影短片等形式,对他们喜欢或不喜欢的事物(图片、文字、影视作品等)进行的具有幽默、讽喻意味的颠覆性解构行为及其创作风格.⑩而“恶搞”及相关的文化现象最终引起轩然大波的
人物形象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电影《无极》号称“中国首部真正魔幻大片”,引领了《神话》、《情癫大圣》等所谓魔幻电影的轮番登场.当视觉文化在消费社会蔚然成风,当视觉符号成为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以魔幻之思建构数字影像奇观本也无可厚非.而且,任何一部成功的魔幻作品,都少不了主人公的英雄气概与神奇力量.而这种超能力的获得必然是主人公历经艰险和磨难,屡经奇遇的结果.然而,《无极》中主人公超越光速的能力、非同一般的法力,似乎都是与生俱来的.这样的魔幻想象只为追求影片的视觉震撼,显得凭空而任意,使得影片创造的“第二世界”成为建立在虚无之中的混沌世界.而为了成功纳入全球电影市场,《无极》中采用古罗马元老院场景及制度,元老们居然还穿着日式服装,毫无逻辑的视觉拼盘将影片进一步推向无聊闹剧.《无极》在国内国际市场虽获得不错的票房成绩,但影片的艺术水准却遭到广泛批评与质疑.不仅影片被调侃为“无聊之极”,对其进行恶搞的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也在网络上广
人物形象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喜剧美学抑或话语暴力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