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喜剧美学抑或话语暴力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人物形象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喜剧美学抑或话语暴力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人物形象及喜剧及文化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人物形象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为传播.制作像《无极》这样一部耗费巨资的“大片”,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然而,作为草根的胡戈却以相对简单得多的恶搞视频《馒头》将精英导演的“大片”及其“巨型话语”轻松解构.《馒头》运用拼凑、剪切等手法,以《无极》的人物形象、画面和影像资料为素材,假托央视《法制在线》年终特别版,讲述在圆环套圆环娱乐城发生的一起血案的侦破过程.于是,电影《无极》及其关于爱情、命运、战争等主题被“一个馒头”与“惊天血案”的荒唐逻辑所颠覆,影片那些玄幻离奇的人物和情节也在煞有介事的“法制节目”及搞笑的广告中被消解.无论《馒头》所引起的恶搞风波有着怎样的争议,不能否认的是,“恶搞”从此成为网络时代另一个流行词语和叙事策略.而与之相关的恶搞现象也随之涌现,从流行歌曲、热门节目到古典名著、标志性图像、主旋律影片、英雄人物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恶搞.此时,“恶搞”俨然成为网络上令人眼花缭乱的一道文化景观.网络恶搞的类型也不只是视频,还包括音乐、图片、动漫、语言、动作、人物造型等等.这些恶搞作品一经网络传播,点击量动辄百万,反响强烈.总体来看,恶搞作品常常采用复制、拼贴等“戏仿”手法,对国家、理想、民族、精英等宏大话语进行调侃,对某种流行的文化现象进行模仿搞怪,在极度地夸张与搞笑中传达颠覆和嬉戏的快感.某种程度来说,网民自制的恶搞作品拒绝宏大叙事,追求自由和解构的游戏精神,因而是典型的后现代文本.正如伊格尔顿所言,后现代主义的“典型文化风格是游戏的,‘戏仿’的,混合的,兼收并蓄的和反讽的.”{11}当然,恶搞并不是后现代的独特产物,也不仅仅是网络时代的特定叙事策略.恶搞的精神资源应当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戏仿”,也与崔健、王朔、周星驰等人所代表的反权威、反一元化、无厘头等精神相互呼应.只是到了网络时代,网民的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极富于解构与游戏精神的“恶搞”自然受到网民的热情追捧.而且这种以“戏仿”为主要特征的创作风格与高雅的、庄重的、精英的主流文化完全不同,其通俗的、轻松的、娱乐的表现形态也深受大众文化的喜爱.
应该说,恶搞和大话都是出现于网络时代和后现代文化语境的“戏仿”形态,二者具有大众文化和网络“戏仿”的诸多共性,如无厘头、夸张的搞笑、娱乐狂欢等等,接近于詹姆逊所谓的“拼凑”,是一种“空洞的‘戏仿’”.{12}然而,由于“戏仿”的对象、素材及方法等方面的区别,二者仍然是两种不同的“戏仿”话语.比较而言,大话式“戏仿”的精神内核是“无厘头”,其素材、对象往往来自经典文学文本及其中的语言、情节、人物等等,通过语境的差异将神圣的经典降格,因而主要是文字类的“戏仿”;而恶搞式“戏仿”常常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与剪切、拼贴等手法,将某种象征精英权力的文化、某种流行的文化现象进行夸张地变形和颠覆,包括恶搞视频、恶搞图片、恶搞音乐等等.因而,恶搞“是寻找开心的游戏,并且带有恶作剧的性质等恶搞与网络文化、娱乐消费联系在一起,缺少静思,缺少文学的审美距离.恶搞文化的制造者,也是大众文化的娱乐者和消费者.恶搞往往超出艺术审美的限度,在狂欢之后却是极度的价值虚无.”{13}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人物形象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9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技巧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技巧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2.恶搞:反抗抑或话语暴力?
斯科特在《弱者的武器》一书中指出,农民日常生活反抗的形式——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纵火、暗中破坏——就是农民作为“弱者”的武器.这是一种低姿态的反抗,可以避免公开反抗可能引起的集体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恶搞是草根大众对权力话语进行反抗的“武器”,也是大众参与公共生活的“武器”.然而,正如斯科特所谓的“弱者的武器”并不可能最终改变“弱者”的阶级从属,“弱者”仍然按部就班地生活一样,网络恶搞对权威的解构和颠覆,也不可能带来现实秩序和体制的革命性改变.
首先,网络恶搞旨在颠覆、解构、拼贴、游戏,并不考虑颠覆之后的“建构”.也即是说,“弱者的武器”固然可能象征性地破坏权威,然而“反抗以后怎样”却似乎并不是“弱者”思考的问题.就网络恶搞而言,当恶搞获得权力一定程度地默许,人们可以通过恶搞获取颠覆权威的快感,恶搞者往往就容易沉浸在一种想象的获得权力的满足之中,从而失去批判和抵抗现实的能力.因此,抵抗的结果便可能转向一种“犬儒主义”的姿态.“犬儒主义意味着一种玩世不恭、愤世嫉俗的倾向,即遁入孤独和内在之中,以缺乏本真为理由而放弃政见.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幻灭的处境,可能带着唯美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气质而重现江湖.”{14}另外,恶搞的“抵抗”还可能面临商业社会的“收编”,解构行为本身于是在机械复制和大众娱乐浪潮中被消解.可以说,胡戈的恶搞视频,只是打开了象征资本和权力的“大片”的一道缝隙,并不可能改变《无极》等国产大片的高投入、大制作、高票房的现实,更不可能改变所谓精英导演在主流文化的话语权和强势地位.恶搞终究不能形成一种有效地“抵抗”.
事实上,随着网络恶搞的泛滥,网民“自由”的“戏仿”和话语权还可能导致网民的话语“暴力”.作为“弱者”,网民一边继续向强势者的权力场域进军,以索要更多的话语权,一边迫不及待将这个梦寐以求的至宝拿出来好好炫耀一下.这种心态让他们很容易滑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对这来之不易的话语权的滥用,从而形成另一种话语暴力.
应该说,网络恶搞现象的风靡、泛滥不仅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无“深度”的游戏与平面感也将最终消解其解构行为本身的积极意义.哪怕是曾经轰动一时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对陈凯歌电影《无极》的恶搞,其娱乐效果也是远远大于对主流“大片”体制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戏仿”背后有数量庞大的“看客”或“哄客”,他们可能一边享受着冒犯权威和躲避崇高
人物形象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喜剧美学抑或话语暴力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