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杂志类论文范文集,与新西兰文学杂志中的中国文学相关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杂志类论文格式,关于新西兰文学杂志中的中国文学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杂志及文学及作家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杂志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相同的邻国的知识有关”,如“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以及印度”.{31}这一理性的认识,为《着陆》后来对中国文学的关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埋下了隐伏的危机.例如,从1947年到2000年的五十多年中,《着陆》杂志的欧洲为主,亚太为辅的意识,导致其发表的中国文学英译作品等于零,无论与哪家澳大利亚杂志如《米安津》、《南风》和《西风》都无法相比,只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才开始有了转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逐渐刊发新西兰华人作家的英文作品,一是开始对英译中国作家作品网开一面.2003年206号(2003年11月)的《着陆》杂志发表了新西兰华人女作家兼诗人莫志明(TzeMingMok)的一个短篇《海滩》(“TheBeach”).接下去的207号(2004年5月)发表了她的三首诗,208号发表了她的一篇获奖散文《种族你那儿》(“RaceYouThere”),211号(2006年4月)干脆请她作为特邀编辑,编发了一期以“边界线”为题的特刊,首次让一小批华人作家和艺术家正式亮相,如杨炼、欧阳昱、ChrisTse、KahBeeChow、RonsardChuang、TimWong和LiyenChong.211号也是《着陆》首次发表中文诗歌的英文译本,由雅各布·埃德蒙德(JacobEdmond)翻译杨炼的《StokeNewington即景》一诗.莫志明是新西兰文坛一位崭露头角的新星.她生于1978年,父母是分别来自马来西亚和缅甸的华人,以敢怒敢言的风格和实验性的“语言”诗著称.一篇文章甚至以《我是亚洲人:听我怒吼吧》为题来介绍她.{32}她编辑的这一期充分体现了她的语言实验风格,大胆而泼辣.她对雅各布·埃德蒙德英译的诗进行有意“误译”(mistranslation),最后又通过以打引号的“TzeMingMok”和杨炼合作,重新把该诗译成中文.我们不妨把杨炼诗的最后两段与还原组合后的“误译”诗做一个比较:色情得象件粘合如新的瓷器
词的惊人在越老越鲜艳
刚亮起又暗了天空卷起蓝图
雨丝平行的斜线织出雨声的几何学{33}
“TzeMingMok”和杨炼的再创作如下:
人越老越像烤熟的肉.风切开的光攀登、轰响、大气藏匿的惨遭遗忘的名画,飞升.雨的丝线平稳地推进,连接众多黄金、猛兽、铠甲,向一片嘈杂的雨声深处冒险,噪音的,噪的音,噪音是——一点点,还得学的东西.{34}
顺便提一下,莫志明虽然自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准,她的中文阅读能力仅有一个“半通文墨的农民水准”,{35}但她数度去中国,2007年还由新西兰政府资助,成为北京驻市作家,对中文应该是有一定了解的,这从她的英文诗歌大量夹杂汉语拼音中可窥见一斑.
二十世纪中后期的《着陆》杂志步子远没有迈得这么大,对中国文学的关注仅通过书评、偶尔的游记{36}、极少数华人作家英文作品和个别新西兰白人诗人的作品{37}表现出来.在相对来说较多的书评中,{38}有关文学的也很少.不过,细细查阅,还是可以通过书评或报道,看到一些有关中国文学的了解和评述.《着陆》杂志1955年第4期发表了一篇关于周立波《暴风骤雨》英译本(北京外文出版社1955年版)的书评.书评作者詹姆斯·伯特兰姆开门见山就说,“今天,中国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挥之不去”.{39}他在对李约瑟(JosephNeedham)的《中国的科学和文明》(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第一卷,剑桥大学出版社),彼得·汤森德(PeterTownsend)的《中国凤凰:中国的革命》(ChinaPhoenix:TheRevolutioninChina)(JonathanCape出版社),迈克尔·林赛(MichaelLindsay)的《中国和冷战》(ChinaandColdWar)(墨尔本大学出版社),路易·艾黎(RewiAlley)的《人民有力量》(ThePeopleHaveStrength)(作者1954年自费在京出版)和HuSheng的《帝国主义和中国政治》(ImperialismandChinesePolitics)(北京外文出版社1955年版)等英文版进行了一番评论之后,把注意力转向《暴风骤雨》,认为该作尽管“累积的细节不能说没使人留下印象”,“印刷和制作也很不错”,但译文“很不适合外国读者”,如把“我是个大坏蛋”直译成“I’mabigbadegg”等.{40}这类书评后来也有若干发表,但基本全部是针对政治、历史和游记类的作品.{41}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杂志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7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着陆》杂志间或也会发表一篇全面介绍当代中国的文章,如1956年第三期登载了一篇题为《中国面面观》(“ViewsofChina”)的系列文章,延请数位专家,就中国的农村和人口、中国历史、中国作家、中国艺术、中苏关系等方面问题分别进行了专门介绍.詹姆斯·伯特兰姆详细讲述了他与澳大利亚作家艾伦·马歇尔1955年5月1日访问中国作协时的印象.他坦言在与中国作家交换看法的过程中,新西兰文学“没有得到很充分的代表”,而澳大利亚却“比较幸运”,尽管其写作“材料和方式[与新西兰]都很相似”.{42}这篇长文(达7页)从澳新文学介绍、国家对作家的资助、外国作家对中国的影响、写作自由问题、作家当官问题、稿费问题、作品评价、诗歌现状、文学禁区、质量和数量对比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从中方来说,最想了解的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政府对作家的资助情况,以及作家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经过交谈,三方都发现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即有前途的青年作家出版一部叫响的作品之后就“干枯”没货了.{43}有意思的是,双方都对稿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甚至提到了具体的数字,如介绍人杨朔(YangSho)说他本人创作的“朝鲜长篇小说”得到了“3万人民币”,而一位青年作家从《保卫延安》中获得了“7万人民币”.{44}另一个关心的问题是当代中国文学是否有禁区.根据杨朔的说法,当前最反对的是“形式主义”和过度的“自然主义”描写.而没有生命力的作品,哪怕再有道德寓意,也是受到谴责的.{45}不过,伯特兰姆对中国作家推崇备至的西方作家如狄更斯、惠特曼、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契诃夫、普希金和马雅可夫斯基并不以为意,认为“既无当代性,也过于安全了点”,{46}倒是特别提到一位当时在中国很有影响,现在很可能早已被忘却,名叫阿贝尔(KjeldAbell)的丹麦戏剧家,赞扬他是一位“敏感而杰出”的思想家.{47}在触及中国文学是否自由这个话题时,伯特兰姆不太相信杨朔所说“中国作家有绝对创作自由”的话,结果引出杨朔关于胡风问题的评论,说“胡风这种反动分子是不会有这种自由保障的”.{48}因此,伯特兰姆说,这表明“‘绝对自由’应该有所限定”.{49}另一方面,《着陆&
关于杂志类论文范文集,与新西兰文学杂志中的中国文学相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