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相关论文范文,与运用格式塔心理美学中国传统篆刻艺术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艺术作品相关毕业论文,关于运用格式塔心理美学中国传统篆刻艺术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艺术作品及艺术及章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艺术作品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图案来.高度统一的整体性在篆刻艺术中是可以找到它的创作模式的,过去的篆刻家们都是在创作体验中不断对其进行理解和说明.但是印章变化多端,显然要解释清楚是十分复杂的,但是一些原则性的问题还是可以得以总结.邓散木在《篆刻学》中归纳出了十个具体章法原则:(1)虚实(2)轻重(3)增损(4)屈伸(5)挪让(6)承应(7)巧拙(8)变化(9)盘错(10)离合;在章法指导下的篆法同样也具有与章法相关相似的形式原则.根据古人的经验之谈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1)卷舒(2)方圆(3)疏密(4)动静(5)巧拙(6)肥瘦(7)让体(8)增减等等.无论是章法还是篆法,它们所遵循的基本或者可以说是根本前提就是印章的整体统一性.将整体统一性更加具体的加以概括就是一方印章要以整体和谐的形式呈现出来.和谐能够给予观者是充满享受的审美感受.格式塔中最简单的形式就是秩序、规则和对称,篆刻艺术所体现出来的格式塔已经不是仅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了,而是在秩序、规则、对称中构造和谐的程式.这是格式塔的最高级——复杂而又统一的格式塔.完形是一种结构或者组织,从客体方面讲是结构,从主体方面讲是组织.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那些给人极为愉悦的完形,是在特定条件下视觉刺激物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和具有最大限度简单明了的完形,称为简约合宜的完形,它遵循的是视觉组织得简化原则.简化的实质,是以尽量少的结构特征把复杂的材料组织成有秩序的整体.与之相呼应,一个视觉对象的形状并不是由它的轮廓线决定的,而是由它的骨架结构决定的.篆刻艺术中要求的虚实、增损、屈伸、挪让、离合、承应、肥瘦等原则要求是根据篆字的形式来组织安排形成一个有序的合理化排列,这种排列有主次,有等级.
白文印“老手齐白石”,因出于章法刀法的需要,把中间的格线用一刀横斜,这样做是既助气势,又增情趣.有时为了表现刀趣,又把文字的笔画刻断,如吴昌硕刻的“竹楣先生”(图四),其中:“楣”、“先”二字都有断笔.有时为了章法的需要,又把文字笔画加以屈伸,以增其繁,如吴昌硕刻的“吴氏”,“吴”字下右边的拖笔,“氏”字左边的曲笔,都是加长的.观者之所以仍然能够辨别出这些变形的字,原因在于它们仍保持着与原形相类似的骨架结构.再如吴昌硕刻的六方内容相同而形式风格完全不同的印,印上都是“松石园洒扫男丁”七个字.他从不同的字法、章法、篆法、刀法来创造了形式迥异的同一内容,在观赏者那里,这些形式不会因为反复变化而变得混乱和难以识别,每个印章都创造出了完美合宜的结构,在“万变”的过程中都不离开基本的骨架结构,正是我们心中的格式塔使我们有能力去对待形式进行自我调节,根据需要,最大限度的追求内在的组织形式.
本文出处:http://www.sxsky.net/wenxue/030133560.html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篆刻艺术,特别是篆刻艺术发展成熟的明清两代,仅仅是一方印章的形式,却给欣赏者有包罗万象的情感体验.其原因正是阿恩海姆所提出的“异质同构”的美学思想.在篆刻艺术中,通过章法、篆法等表现手法,使“力”具体通过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于是,这种物理上的“力”和生理心理上的“力”的契合,使艺术接受者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与之进行情感的互动和交流,获得各种独特的心理感受.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叶一苇.中国篆刻的艺术与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4]黄惇.中国古代印论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
艺术作品相关论文范文,与运用格式塔心理美学中国传统篆刻艺术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