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纬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那些和谶纬有关的历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谶纬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那些和谶纬有关的历史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谶纬及谶语及儒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谶纬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西汉末期,王莽篡位.地皇二年(公元22年),有一位地方官名叫李焉,不满朝政.术士王况也对时局不满,说汉室还会复兴,而且与李焉有很大的关系,他说:“先生姓李,李,五音属徵.徵,五行属火.汉德尚火,所以先生可以成为汉室复兴的辅佐.”
王况的一番话让李焉热血沸腾,王况又为他写了一部谶书,编出各种预言,洋洋洒洒写了十多万字.李焉信以为真,让属下的官吏抄写谶书的内容.官吏反而举报了李焉.王莽下令抓捕了李焉和王况,把他们处死.
人虽然死了,谶语却流传开来.在王况的谶书中,有一句“荆楚当兴,李氏为辅”,让王莽十分忌讳.王莽要压制这一句谶语,特意挑选一个姓李的大臣,拜为将军,又替李将军重新改了名字,让他率兵镇压各地叛军.
地皇三年,刘秀在贩卖粮食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名叫李通的朋友.李通向刘秀传了一则图谶,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刘氏复起,李氏为辅.”
看上去,这道图谶的用意太过直白,自我保举的意图太明显,不过,这句话并
谶纬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这句谶语让刘秀很受鼓舞,他本身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于是起兵,要做一番大事.事情进展顺利,刘秀的势力不断壮大,很快就兵马百万,三分天下有其二.刘秀的将领们纷纷劝说刘秀早登大位,但刘秀还要等一等,他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
公元25年夏天,一位名叫彊华的人来见刘秀,献给他一道《赤伏符》,其中的主要内容是这样几句话:“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所谓“赤伏”,汉德为火,“赤”为火色,“伏”为伏藏.所谓“四七之际”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四七二十八,正是刘秀起兵时候的年纪;另一种说法是,从汉高祖刘邦到刘秀登基正好相隔二百二十八年.
无论哪一种说法成立,都说明刘秀君临天下是上应天命.到此万事俱备,刘秀登基,接受群臣朝拜,以本年为建武元年.
李通的图谶和《赤伏符》,在刘秀的帝王之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刘秀登基之后,一直对图谶怀有虔敬之心.《东观汉记》记载,光武帝刘秀阅读图谶的时候,总要避开正殿,坐到廊下,以示敬意,结果有一次在廊下着凉中风,大病一场.
许多事情,光武帝刘秀都要到图谶中寻找答案,甚至像郊祀的细节也要由图谶来决定.对此,刘秀征询大臣郑兴的意见,郑兴不好明言反对,只说:“我一向不看图谶.”
这种话最惹刘秀愤怒,他立刻追问郑兴:“不看图谶,你是觉得图谶荒诞不可信吗?”
郑兴慌忙解释道:“臣的学问浅薄,世上的许多书未曾看到,对图谶只是不懂,不敢非议.”
郑兴还算知趣,没有对图谶大加议论,刘秀找不到发作的理由,也就不再深究.刘秀又下令,让大臣尹敏负责重新校订前代遗留下来的图谶,去除芜杂.尹敏富于才学,官拜郎中,却不像郑兴那样乖巧,他认为图谶之书全是无稽之谈,根本没有保存和修改的价值,便对刘秀说:“谶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颇类世俗之辞,恐疑误后生.”
刘秀自然不听,让他只管删改整理.尹敏没有认识到刘秀对图谶的重视程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一处文字残缺,自作主张补了一句“君无口,为汉辅”.
没想到,刘秀对删改之后的图谶看得非常仔细,立刻注意到这几个突兀的字,向尹敏询问它们的出处.尹敏说:“前人通常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删图书,所以,我在这里根据前后文的意思添加了几句.”
尹敏的话似乎在暗讽刘秀让尹敏删除与王莽相关的图谶文字,无意中触动了刘秀敏感的神经,惹得刘秀很不高兴,而且尹敏添上的一句“君无口”正好是一个“尹”字,是尹敏的姓氏,有自我荐举的嫌疑.虽然刘秀不曾问罪,但后来尹敏的仕途也没什么进展.
给事中桓谭对图谶的反对更直接、更坦率一些,他上疏认为,图谶之说只是浅薄的儒生随意编造的,皇上应该信赖仁义和正道,远离图谶:“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等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
堂皇的议论引得光武帝很不高兴.后来君臣在一起商议灵台的位置,光武帝故意询问桓谭:“我打算用图谶来确定灵台的位置,你看如何?”
桓谭也是一个固执的人,沉默良久,说:“臣不看图谶.”
光武帝等的就是这句话,问他为什么不看,桓谭又把图谶的荒诞当面说了一遍.光武帝大怒,这一次他不再留情,要把桓谭斩杀.桓谭叩头流血,哀求刘秀饶恕,最后被贬到六安郡,死在赴任途中.
光武帝刘秀笃信图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的继任者格外重视谶书.东汉建初年间,汉章帝召集一些儒生在白虎观考订经书,最后由班固主笔,总结成一个标准化的文本《白虎通德论》,就是我们今天还能见到的《白虎通义》.该书“征引六经,传、记而外涉及纬谶”,把谶纬经典化了.
整个东汉时期,谶纬之学成为显学.儒生们投入巨大的热情与精力研究谶纬,在考证、钻研之外,又有许多阐述与发挥.这一时期,图谶的地位最高、影响最大.
这个时期的图谶之书,内容要比秦始皇时期卢生的那一部图谶丰富得多,可能包括前人的一些言论、世间流行的歌谣和民间的谚语.皇帝遇到犹疑难断之事,时不时拿图谶之书对照一下,寻找其中的与此事相关的言论,研究其是否对结果有所预言.这种查考的过程应该令人着迷,像猜谜语一样,如果恰巧有所应验,自然更让人感觉欣喜,所以光武帝刘秀才会沉迷其中.
刘秀去世一百多年以后,太史令张衡上疏汉顺帝,认为谶纬之书都是儒生的造作,虚妄不实,建议禁绝.但图谶的信仰已经形成风气,张衡的建议作用不大.
与预测未来相比,图谶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就是为某些人、某些事提供佐证,证明它的正当性、必然性和可信性.对当事人来说,如果自己的某个特征,比如姓氏、出生地、年龄等,恰好与图谶相符,还能极大地提高他的自信心.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时,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四处传扬,起义军的领袖张角又派人在京城和郡县官府的大门上用白土书写上“甲子”,使得响应起义的人数骤增.图谶往往来历不明,内容明白生动,形式简短易记,朗朗上口,便于传播,往往会莫名其妙地流传开来.古代社会舆论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口耳相传,图谶更像是一种原始的造势和宣传手段.
隋代末年,各地突然开始流传一些童谣,比如“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胡兵未济汉不整,治中都护有八井”等.
还有两首《桃李子歌》,内容不尽相同,一首是:“法律存,道德在,白衣天子出东海.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另一首里有“桃李子,洪水绕杨山”等句.还有一首《李花谣》:“江南杨柳树,江北李花荣.杨柳飞绵何处去,李花结果自然成.”
流传在蜀郡的一首诗,人为设计的痕迹更为明显,复杂程度大大超出简单易懂的歌谣:“戌亥君臣乱,子丑破城隍.寅卯如欲定,龙蛇伏四方.十八成男子,洪水主刀傍.市朝义归政,人宁俱不荒.人言有恒性,也复道非常等只看寅卯岁,深水没黄杨.”
毫无疑问,这一类歌谣都出自有心人之手,简短明白,容易广泛散播,引导人们向着设计者希望的方向去思考,制造舆论,逐渐形成一种社会的共识.然后,那个应运而生的君主出现,一切水到渠成.
这个人当然就是唐国公李渊.裴寂在一篇《劝进疏》中列举李渊身上的种种神奇之处,比如诞生时候的祥瑞之兆、形貌的不同寻常、姓氏与图谶相符、所处方位与天象相应等等,总之一句话,李渊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位新君主.
问题在于,天下姓李的人不只李渊一个,想做皇帝的人更多,于是人人心动,都想从自己身上找出与图谶相符的特征,尤其是一些李姓之人.
这篇论文来自:http://www.sxsky.net/wenxue/030134490.html
李
谶纬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那些和谶纬有关的历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