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学论文范文集,与《静夜思》:隐喻写转喻的经典范例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静夜思》:隐喻写转喻的经典范例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语言学及文艺学及文化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语言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借用雅各布森的隐喻和转喻二元模式来阐释中国古诗《静夜思》,可以发现:整个文本的话语结构由四层转喻关系和四层隐喻关系层层叠合而成,全诗因此而意蕴饱满,极富张力与层次感;与该诗的其他版本相较而言,通行版本中音律重复的审美原则与隐喻的诗学原则相融合,使全诗的音韵、语义乃至意境更加谐和婉转,气息节奏更加流畅、自然、浑然一体,可以说,隐喻是诗人创造诗意和审美意蕴的首选,《静夜思》可谓以隐喻写转喻的经典范例.
关 键 词:《静夜思》隐喻转喻相似性邻近性
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修辞学》以降,隐喻和转喻成为传统修辞学的核心范畴,也成为语言学、诗学、哲学、认知学、文化学等研究的重要问题.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RomanJakobson)则另辟蹊径,他借助对失语症的实证研究,第一次确认了隐喻与相似性、转喻与邻近性之间的直接联系,进而将隐喻(Metaphor)和转喻(Metonymy)这两个修辞格,与人类语言行为的两种操作方式(选择和组合)对应起来,以此作为语言学模型和认知学模型,应用于语言艺术(文学)以及非语言符号系统(如电影、原始巫术、精神分析等)的分析实践中,既为索绪尔的双轴关系(句段关系与联想关系)和理论术语找到了根据,又激活了语言学在病理学中的应用价值,更为探讨文学等各种文化符号的意义生成机制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依据.由此,隐喻与转喻被雅各布森修正并提升为关涉一切符号运作机制的两种最基本的二元模式.
在雅各布森看来,隐喻和转喻代表了语言符号两种基本关系模式的最精炼的表达:隐喻是通过相似性将一种事物转换为另一种与之相关的事物,所谓“相似”是指形象的相似,包括事物的语音、色彩、象征或语法位置等,如“她是一个母老虎”,以“母老虎”喻指脾气火暴,另外,所有的对立都是相似,因为对立的两项(互为反义词)是建立在共同的语义素基础上的,如“远”和“近”构成隐喻,因为二者都是形容距离的词;转喻则是通过邻近性用一个事物的名称取代另一个事物,所谓“邻近”是指时间、空间或因果逻辑的相近,如“三碗不过岗”,以“碗”喻指其所盛的“酒”.对失语症者来说,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过程中的某一种受到了抑制或完全受阻;而对于正常的言说者来说,这两种过程在言语行为中是始终发挥效用的:话语的展开可以沿着隐喻或转喻两条不同的语义线路来进行,也就是说,一个话题可以通过相似性或邻近性而引向另一个话题.必须注意的是,隐喻和转喻之间的对立区分在文学文本中不是绝对的,它们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诗歌文本或一个散文文本中,正如雅各布森在《语言学与诗学》(1958)一文中所明确指出的:“在诗歌中,相似性是添加于邻近性之上的,任何转喻都有轻微的隐喻性,而任何隐喻都具有一种转喻色彩.”①也就是说,在诗语的结构过程中,相似性的选择居于邻近性的组合之上,占据主导地位,隐喻是诗歌主导性的结构方式,同时,邻近性组合的词语之间因为存在着某种对立或形象相似而具有某种隐喻性,而相似性选择的词语之间因为存在着时空、因果逻辑的关联而具有某种转喻性,正如纵向的选择轴(共时性)与横向的组合轴(历时性)彼此靠拢、交错,形成动态繁复的话语流,一如拉康所言的“迷人的隐喻的织体”.在这里,我们不妨借用此种隐喻和转喻模式,来对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中国古诗——李白的《静夜思》进行细读和深入阐发.
1床前明月光,2疑是地上霜.3举头望明月,4低头思故乡.
其一,这首五绝是按照空间邻近性即转喻的逻辑来写的,从“床前”到“地上”,再到“明月”,最后到“故乡”,句与句之间视觉行为的空间转换(俯→仰→俯),交织着心理诉求的空间转换(理[求真]→事[求善]→情[求美]):辨象体物,逻辑判定,是为真;各就其位(在床前或在地上或在天上),俯仰自得,是为善;物(月光或霜或明月)以情(思乡之情)观,情以物兴,是为美;总体情感倾向是由近及远、由实入虚、由浅入深、由淡渐浓的.
其二,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在于以隐喻来写转喻:床前的月光与地上的秋霜之间通过“白色”“清幽”“静谧”等相似性而构成隐喻,明为隐喻,实为转喻,而且,“床”(无论是“井台”、“井栏”、“窗”还是“卧具”、“胡床”)之前的空间属于个人所在,而“地上”的空间则属于众人所在,由此,隐喻的相似转换蕴含着转喻的空间扩大,喻词“是”承担着隐喻和转喻连接的双重功能,“疑”则暗示着“霜”的若有似无和诗人欲隐还现的在场;“望月思乡”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情怀和典型意象,“明月”成为沟通此处的诗人和远方的“故乡”之间的中介,最妙处在于,“举头”与“低头”的动作行为既是空间的转喻,又因彼此“对立”而构成相反相似的隐喻,同样,“望明月”与“思故乡”本来是转喻的空间逻辑,但诗人以隐喻为出发点和推动力,将举头望月与低头思乡构成对立相似的隐喻游戏,于是,“明月”和“故乡”之间空间相近的转喻交融了某种对立的隐喻色彩,即诗人眼中之月与故乡之月的对立,望月之孤幽与思乡之伤悲的对立等;此外,另一重对立也凸显出来,“明月光”与“地上霜”同为真实时空中的相似相对,而“望明月”
关于语言学论文范文集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语言学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学院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9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其三,从1句“月光”到3句“明月”,是经由因果推理和空间邻近的转喻而来,1、3句“明月”二字的重复亦如1、3、4句韵脚(ang)的同音重复,更加强化了转喻之上的隐喻效果,而4、2、1句之间又经由韵脚的语音重复和语义的相对相似(诗人低头所思之故乡与诗人低头俯视床前之月光或霜)而形成隐喻关系,故乡之思如月光或寒霜一般,白亮、清幽、冷寂、凝重.如此一来,我们可以获得四层转喻关系(1-2,2-3,3-4,1-3)和四层隐喻关系(1-2,3-4,1-3-4),交融互渗,层层叠合,构成文本话语的整体结构,É
关于语言学论文范文集,与《静夜思》:隐喻写转喻的经典范例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