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方面论文范文,与反思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得”与“失”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教育学方面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反思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得”与“失”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育学及教师教育及教育实践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育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历经30年的借鉴与反思,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教育学教材的基本格局和知识体系.当我们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时更要警惕问题的所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单一的教材编撰体系;“权威”的隐现等.为此,对我国未来的教育学教材建设应有重新的思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关注教师的宝贵经验;打破单一的教材编撰体系和风格,使我国的教育学教材建设更加科学化.
关 键 词:教育学;教师教育;教材建设;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5-0072-01
在我国,“教育学”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门课程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后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教育意识随之不断提高,社会也逐渐给予了“教育学”相应的重视.由于无数教育学前辈地不懈努力,我国的教育学教材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我们正是不断地反思中使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一步步走向科学化、合理化.
一、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的现状
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历经30年,可分为恢复学科地位、初步探索、反思与总结、深化与创新四个阶段.
1、恢复学科地位阶段(1978-1982).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再一次得到了认可.同时也涌现出了秦和鸣、顾明远等一批优秀的教育学家并陆续出版了一些有影响的《教育学》教材.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教育学的文章 | 大学生适用: | 本科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0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2、初步探索阶段(1983-1989).在这一阶段,我国学者大量翻译了一些国外的教育学著作,但改变了以往全盘接受的观念,而是选择批判性的吸收和借鉴,同时还引发了对教育学中国化问题的深刻探讨.在此期间,我国的学者也编写了大量的《教育学》教材.其中,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写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影响最大、成果水平最高.它基本上奠定了中国教育学教材理论体系.
3、反思与总结阶段(1990-2001).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借鉴、反思再结合自身的国情,我国的教育学教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然而我们的教育学者为了能使我国的教育学教材体系日臻完善,仍不遗余力地编写新的教育学教材.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出版《教育学》教材有100多种(本),再现教育学教材建设的繁荣景象.
4、深化与创新阶段(200
教育学方面论文范文
二、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之“得”
经过30年的探讨与反思,我国的教育学教材建设取得了显著地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教育学教材体系初具规模,并日臻完善.历经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教育学教材体系的基本框架.
本篇论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wenxue/030181312.html
第二,我国的教育学教材体系多层次、多样化.我国的教育学教材的多样性、多层次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体现了我国教育的人性化,为培养全能型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教材体系地形成.经过30年的学习和探索,我国在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同时,也结合我国自身的教育现状编撰了具有创新特色的教材.如叶澜教授主编的《新编教育学教程》、傅道春编著的《教育学——情境与原理》、熊川武等著的《实践教育学》、余文森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等.这些教材都打破了传统的模式,不但追求体系的创新,更加注重内容的创新,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征.
三、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之“失”
历经30年的借鉴与反思,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教育学教材的基本格局和知识体系.当我们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时更要警惕问题的所在:
理论与实际的脱节.通过阅读和学习教育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上更多的是向读者介绍系统的教育学理论知识,而与我们日常的教育实践相脱节.教育学教材的编写也似乎忽视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而只片面地去追求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备和逻辑结构的严谨性.
第二,单一的教材编撰体系.教育学教材的主要阅读者和实践者是教师,然而我们回顾以往的教材编撰者多是学者,且大都站在学者的立场思考问题,而造成教材的实践者教师的缺场.
第三,“权威”的隐现.我们不可否认,我国的教育学教材编撰工作多数都是由学者完成的,这也就树立了学者形象的权威性.而我们普通的教师在与学者对话的过程中处于下位,只是被动接受.
四、“反思”我国的教育学教材建设
通过以上梳理,相信读者对于我国的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得”与“失”已经有了基本的把握.为了确保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学教材理论最大的功用就在于指导实践,但同时又不能脱离实践而变成一种“形而上”的空洞理论.因此在编撰教材是应更加注重实用性、现实性,更多的回答教育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
打破单一体系和风格.在教材编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甚至鼓励不同声音看法、不同风格特色出现.同样教材的编撰人员也可考虑适当加大一线优秀教师的比重,使我们的教材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兼备,让人们能够享受到阅读教育学的愉悦.
第三,教材的编撰者应更加多元化.要想改变教材的编撰体系,就必须集思广益,综合各方面的优秀思想,尤其是要充分重视教育实践者教师的经验与想法,并把其宝贵的教学经验升华到理论的高度,融入到教育学教材中去,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者与教师的结合,编写出更具科学性、实用性的教材.
参考文献:
[1]、申卫革.对我国教育学教材存在状态的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8,(3):35.
[2]、熊川武.实践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
[3]、苏峻.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目的及实效性初探[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05.
[4]、张中华.对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学教材建设30年的反思[J].大学科学教育,2009,(5):85.
[5]、王珏.关于教育学教材的一点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1):30
教育学方面论文范文,与反思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得”与“失”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