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环境论文范文资料,与鲁迅异化翻译理的特征和形成背景相关毕业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政治环境毕业论文提纲,关于鲁迅异化翻译理的特征和形成背景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政治环境及文学翻译及参考文献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政治环境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杂文大家﹑小说家,同时也是卓有成效的翻译家.他通日语,能够使用德语.然而,他却以这样一种外语构成,翻译了大量俄苏文学作品.他以巨大的翻译实践为基础对译学理论(包括英语的翻译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之一就是他在1935年提出“归化”和“洋气”的二分,即归化和异化问题的雏形,而在60多年后的西方,这一理论才被美国的韦努蒂提出.本文通过对鲁迅异化说的分析,探讨其异化理论į
关于政治环境论文范文资料
关 键 词:鲁迅;异化;特征;特定的背景
作者简介:王林,男,(1984.11-),四川省乐山市人,文学硕士,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4-0215-02
一、鲁迅的异化观
异化与归化相反,属于一种翻译方法.它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调整翻译策略使译文趋于外来文化的特点.异化的最大特点就保持原文的异国情调.比如,“时间就是金钱”就是异化手法下“Timeismoney”的译文.具体而言,异化的翻译方法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异化不会完全遵守目的语文化的语言和文本规则;第二,从目的语文化来看,该方法下选用的词汇倾于深奥,不易理解;第三,有意采用目的语中的古代词法进行翻译;第四,异化方法下提供的译文给目的语文化的读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使他们务必以原语方式或原作者的方式来思考和理解,因而阅读这样的译文并非易事.
一方面,译者应尽量使译文易于理解;另一方面,译者又应保持原作风格不致完全归化,鲁迅在《“题未定”草·二》(1935)中有精彩论述:
还是翻译《死灵魂》的事情.等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日本文的译者上田进君,是主张用前一法的.等所以他的疑问,有时就化一句为数句,很近于解释.我的意见却两样的.只求易懂,不如创作,或者改作,将事改为中国事,人也化为中国人.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时,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很相像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辨别起来,它算不得翻译.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面当然力求其易解,以免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但这保存,却又常常和易懂相矛盾:看不惯了.不过它原来是洋鬼子,当然谁也看不惯,为比较的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该削低他的鼻子,挖掉他的眼睛.我是不主张削鼻挖眼的,所以有的地方,仍然宁可译得不顺口.只是文句的组织,无须科学理论似的精密了,就随随便便,等(鲁迅,《“题未定”草二》,1935)
该文来源:http://www.sxsky.net/wenxue/030181456.html
可见,鲁迅对于欧化和洋气有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是对智力提高的好处,其二是输入新颖的表达方式进入目的与文化,有利于改善中国传统语法和句法规则.在日本求学的最后一年,鲁迅完全采用了异化的翻译方法,译界也把此认为是他对现代中国文学翻译的一大贡献.
二、鲁迅异化观的特点
实际上在韦努蒂之前,鲁迅已明确地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二元分析的做法.然而,相关的专著或论文却很少提到鲁迅的贡献,但在《关于翻译的通信》中,他对异化的论述十分重要:至于供给甲类的读者的译本,无论什么,我是至今主张“宁信而不顺”的.自然,这所谓“不顺”,绝不是说“跪下”要译作“跪在膝之上”,“天河”要译作“牛奶路”的意思,乃是说,不妨不像吃茶淘饭一样几口可以咽完,却必须费牙来嚼一嚼.这里就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完全中国化,给读者省些力气呢?这样费解,怎样还可以称为翻译呢?我的答案是:这也是译本.这样的译本,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中国的文或话,法子实在太不精密了,等要医这病,我以为只好陆续吃一点苦,装进异样的句法去,古的,外省外府的,外国的,后来便可以据为己有.这并不是空想的事情.(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
从上述论述中,笔者可归纳四点:即他主张用不顺畅的语言来换取忠实;主张精英翻译;认为古代词法是异化的体现;主张通过归化来充实本国语言.
鲁迅坚持译文应尽可能地与原文保持忠实一致,他把忠实放在第一位,把通顺放在第二位.译者的翻译过程,不仅是新内容的输入过程还是新表达方式的介绍过程,而正是在此过程中,由于译者要迁就外来语言和文化的特点而又要尽可能使译文忠实而不得不对一些语句的处理显得不通顺不流畅.就鲁迅异化观的第二点而言,相当一部分学者仍不能接受.鲁迅所谓的精英翻译实际上是把普通群众排除在其目标读者之外,这种思想初看似乎有失公允,但在当时却有道理.鲁迅认为,在翻译之前,译者应清楚确认自己的目标读者是哪个阶层的群体.他本人曾把当时的民众分为三个群体:第一个群体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第二个群体是受过一些教育的人;第三个群体是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三者中,很明显,最后一个群体是被排除在目标读者之外的,但他们仍然能通过图画、演讲、戏剧、电影等其他方式获得启发.此外,为第一群体和第二群体提供的译文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为第二群体提供的译文在一定意义上不被认为是纯翻译而是一种改写或创造,而为第一群体提供的译文可被称为纯翻译—必定忠实但并非顺畅.从上述分析可知,鲁迅归化下的译本是仅供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阅读的,因此鲁迅的翻译方式是精英导向的.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政治环境的论文范本 | 大学生适用: | 学院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4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鲁迅清楚地意识到尽管社会正处于由文言文逐渐向白话文过渡的时期,但当时可供人们使用的语言非常匮乏,如果找不到恰当的白话文来表达,可用文言文来替代.正是他在翻译中大量使用这些与当时逐渐处于主流地位的语言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也明显加剧了异化的色彩.
总的来说,鲁迅翻译异化观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牺牲通顺以求忠实;译文的精英导向和大量使用文言文.
三、鲁迅异化观形成背景分析
就鲁迅异化翻译观的形成背景而言,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语言上的原因和政治上的原因.一方面,当时文言文的词法已经开始逐渐退出舞台,鲁迅引入了大量的外来表达方式,虽然并不十分顺畅,但却为丰富当时的语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为语言方面的背景.另一方面,当时社会特定的政治环境是其异化翻译观形成的主要原因.鲁迅生活在不稳定
关于政治环境论文范文资料,与鲁迅异化翻译理的特征和形成背景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