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理论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异样的新编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理论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异样的新编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理论及神话及参考文献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理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鲁迅的小说《补天》取材中国古代神话改编而成,李碧华的《女娲的扇子》也同样取材于神话.二者在主题、方法、语言、细节等方面存在多处不同,有消解、有建构,有讽刺、有赞美.这种不同,既有时代的因素,也有作者创作理念的差异.比较这两个文本的异同,无疑对理解文学与时代之间的张力关系有着重大意义.
关 键 词:新编;《补天》;《女娲的扇子》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中国文学向来就有因改编而变化的传统,而且这里的改编多半是不出“义”“例”之变的,远如古典诗歌艺术中的引经据典,实际上就是一种“仍其例,变其义”,引他人之言,表自己之衷.当然,艺术充满了变数,也有在文学史上引起过较大影响的改编之作,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源出元稹的《莺莺传》,就不是“义”“例”所能局限的了.各种文体对改编的需求也各有不同,比如对于小说这一体裁来说,“改编”简直就是必不可少的创作方法之一.所谓故事新编(体)小说,是指以小说的形式对古代历史文献、神话、传说、典籍、人物等进行的有意识的改编、重整抑或重写.如我国明代的四大奇书中就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部属于“积累型”的长篇,只有《金瓶梅》是文人独创型的,虽曰独创,仍然脱胎于《水浒传》.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文学理论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论文、本科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7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技巧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技巧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从“新编”的“改”与“编”的不同使用策略来加以分析,鲁迅的小说《补天》和李碧华的小说《女娲的扇子》的共通点为:对中国古代神话遗产“拿来主义”式的继承.神话虽说是古已有之的,这个概念却是近代才传入中国的,它最初源于古希腊文mythos,意谓神话、传说、虚构、传奇,同时又含有字、语、科学等多重意蕴.加拿大著名文学批评家弗莱说:“这是一个充满情节虚构和主题构想的非实在的或纯粹的文字实际,它不受应该真实地符合日常经验这条规则的制约.”这两部小说就是通过对中国神话的“改”与“编”来完成其主题构建的.准此,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两位作者要“改”的究竟是什么.
鲁迅在《补天》中糅合了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和共工头触不周山三个古代神话传说,分别见载于《风俗通》和《淮南子》两种古籍中.在神话中,女娲就是勇于创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人类精神的形象代言人.之所以说“精神”而不是“人类”,因为神话中的女娲形象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她实质上是人类对于自身的一种心理认同,其作用只在于开启民智.共工形象也对《补天》启蒙的主题构建产生了很大作用,这篇小说创作于1922年11月,最初是以《不周山》为名收入小说集《呐喊》的初版发表,“不周山”之名实际上隐喻了共工头触不周山的反抗精神,而这也恰好符合了鲁迅在新文化运动汹涌澎湃时期的启蒙理想,与那个狂飙突进的时代是一脉相承的,后来的名字“补天”则弱化了反抗,显得更加务实,也多少反映了鲁迅的晚年心境.
几十年后,李碧华使用了大体相似的神话题材,创作了《女娲的扇子》.世异时移,《女娲的扇子》与《补天》的主题风格也截然不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首先体现在时代环境的变化.李碧华创作《女娲的扇子》之时,香港已经步入了自己的现代化进程,种种传统观念都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分崩离析;其次,体现在作家主体创作观念的变化.李碧华的创作理念是面向大众的,或者说是从俗的,因此,她总是把读者的立场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并且认为,“作品如果能叫好又叫座,那自然最好,那是最高的境界.如果只能选一样,那我宁可选择叫座,我总觉得,大部分人喜欢的东西一定有其可取的地方”;再次,从小说文本中所改选的神话传说来看,《女娲的扇子》主要使用了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传说、少数民族的雷神传说和女娲伏羲兄妹合体传说.作者的题目也同样给了我们暗示:本文的叙述重点在“扇子”上.扇子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本就是富贵人家的生活奢侈品,由此对这篇小说,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女人的寂寞和最终借助扇子摆脱寂寞的故事.
明确了主题,下面就是如何“编”的问题.
在《补天》中,女娲与神话传说中的一样,是人类的始祖,她或用手抟土或用紫藤甩泥丸,创造了万物之灵的人类.虽然这种创造过程仿佛是“恶作剧”式的,而且在造人之后甚至觉得“诧异”自己的劳动果实,当人类遇到灭族的洪水危机时,她仍然“喜出望外”地嘱咐巨鳌们“给我驮到平稳点的地方去罢”!而后又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打定了‘修补起来再说’的主意”,“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就瘦多少”,最终“伊的以自己用尽了自己一切的躯壳,便在这中间躺倒,而且不再呼吸了”.虽然看起来有些无奈,却使这伟大的献身精神更加人性化,其母性的伟大也益发彰显.需要补充的是,女娲形象的如此处理,实际上也隐喻了鲁迅作为启蒙者的牺牲精神.
《女娲的扇子》中有关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叙述,基本上是被处理成了背景,用来充分渲染女神的孤单与寂寞.“日子是以日升日落计算的,但对于一个寂寞永生的女神来说,并无意义”,又感叹“她再美,也是毫无生气,一泓死水”.女神的光彩黯淡了,蜕变为一个真实的女人,一个充满了渴求的女人.如果我们把“女娲”二字换掉,很容易把其当成一个颇具现代意义的故事,而不是一个有所据的文本.只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信手拿起一块黄土,揉揉捏捏,再点上自己一样的五官,拉扯成四肢,吹一口气,‘它’活过来了”!这些人活是活了,没过多久又死归黄土.她又有了新问题:明明是神,怎甘沦为玩具制造商,或长期重复同一动作的工厂女工?很显然,李碧华想要借以传达的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至于“炼石补天”一节与主题关系更小,只
关于文学理论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异样的新编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