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教育思想相关论文范文,与严复教育思想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教育思想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关于严复教育思想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及大学学报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育思想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30340;借鉴意义.

三、对严复教育思想的评价

(一)严复教育思想的积极性

综观严复的教育思想,其积极性在于:首先,严复以教育救国为主旨,从提高国民素质,解救民族危机,寻求国家富强的目的出发,第一次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在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改造国民性,使我国教育界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研究,逐步建立在一种崭新的相对进步的世界观基础之上,引导人们以进化发展的世界眼光来看待教育问题,而不再是封建科举制下的“学而优则仕”的教育思想.其次,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严复借鉴西方教育理论和自身实践经验并结合近代中国教育的实际,探索出一条颇为先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之路,即“开瀹心灵”这种启发诱导式新式教育方法.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民主革命数十年经验时曾高度评价严复:“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12}把严复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三人视为并列的先进代表人物,这是对严复历史作用最确切的评价,也是我们剖析严复这个历史人物的指导思想.

(二)严复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1.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的局限性

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家,严复的教育思想对近现代教育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由于认识和阶级的局限性,其教育思想中也表现出消极落后的一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处在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历史背景中,亡国灭种危机迫在眉睫,然而他所强调的“教育救国”,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唯心史观: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侵略者之间你死我活的敌我关系,次要矛盾是封建统治者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对立关系,而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阻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中国贫困落后的总根源,而不是“民力苶、民智卑、民德薄”.{13}不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中国贫弱的局面就难以改变,中华民族素质低下的状况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对于这一问题,严复虽有一些认识,然而未能深入发展下去,而是舍本逐末,强调“三育观”,强调改革,反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救国方案.对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大众来说,救死唯恐不赡,把教育作为当务之急提上议事日程,显然不合时宜,事与愿违.这是严复从意识形态入手的唯心史观.“这就好比一个医生的诊断无误,明确了病情病状,而开的处方却药不对症,缓不济急,根源在于他始终把目光停留在意识形态领域,而忽视从物质生产,经济基础方面寻求国富民强的途径.”{14}

另外,严复教育思想的局限性,表现在他对旧学采取的妥协态度,他晚年积极提倡尊孔读经,充分说明他在中西新旧文化之争中的思想倾向性,这种妥协的教育主张可以说是为其政治主张服务的.戊戌维新以后,改革变法思想深入人心,资产阶级革命也日益高涨,在改革与革命之间,他曾说,“新旧两党,皆其所不可无,而其论亦不可偏废等惟新旧各无得以相强,则自由精义之所存也.”{15}这充分暴露出他反对革命,改良主义的阶级特征,严复教育思想方面的局限性,正是他阶级性的反映.而严复早年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是儒家的孔孟之道,他在意识形态上不可能与传统彻底决裂,这是严复教育思想局限性.

严复教育思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思想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四、结论

在民族危亡之际,严复的教育思想对国人的振聋发聩及对维新变法的积极促进,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他对近代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及教育实践的变革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基本上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框架,成为近代中国教育救国论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尤其是他创立的中国教育的目标模式——三育论,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及新式教育方法——启发诱导式的教育观,对于我国当前素质教育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毋庸讳言,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严复的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我们不能完全用今天的观点苛求古人,无论他后期的教育思想还是政治思想的演变,都是可以谅解的,关键的是,后人在研究借鉴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育兴邦,在21世纪的今天,为实现我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我们更应该发扬严复的教育创新精神,借鉴其思想中的精华,以便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完善!

注释:

①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82页.

②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80页.

③杨正典.《严复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82页.

④杨正典.《严复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82页.

⑤董宝良.《中国教育史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29页.

⑥董宝良.《中国教育史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25页.

⑦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页.

⑧杨正典.《严复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83页.

⑧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3页.

⑨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3页.

{11}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85页.

{12}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0页.

{13}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4页.

{14}杨正典.《严复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85页.

{15}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9页.

【参考文献】

[1]严复.天演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严复.严复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陈庆坤.中国近代启蒙哲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

[4]许华茨(美)滕复译.严复与西方[M].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

[5]杨正典.严复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6月第一版;

[7]周德昌.严复教育思想述评[J].现代教育论丛,1983,(01)

[8]陈明,孟海龙.简论严复的教育救国思想[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1993,(03)

[9]张红.试评严复的“教育救国”思想[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

[10]李自辉.严复教育思想浅论[J].职大学报.1997,(03).

[11]高中理.严复:会通中西与教育维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2)

[12]程笑梅.论严复的教育思想[J].攀枝花大学学报,1999,(04)

[13]李建求.严复教育思想的再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08).

[14]廖承琳,师保国.严复的科学教育思想探析——从《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说起[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

[15]苗连顺.论严复的教育思想[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

1 2 3

教育思想相关论文范文,与严复教育思想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论文 文学

现代文学本科论文

比较文学毕业论文

英文学术期刊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学士论文

文学评论论文

严复教育思想(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