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类论文范本,与风流陶学士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节度使类毕业论文,关于风流陶学士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节度使及汴梁及宋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节度使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我同类项的情份上,也会取得李崧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果然,李崧兴冲冲地找到和凝,说服他,“人才难得啊老兄!”邀他共同署名,向后晋高祖石敬瑭保举,那有什么犹豫的,立被任命“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很快改“监察御史,分司西京”.不多久,调回首都汴梁,迁“虞部员外郎、知制诰”.在此期间,李崧视他为嫡系,为股肱,关照备至;陶谷倚他为靠山,为后盾,得其所哉,从此走上坦途,一路发达.五代时期的中国人,活得艰难,活得委琐,可想而知.陶学士不但活下来,而且活得不赖,声色犬马,吃喝玩乐,极尽享受之能事.他的一部《清异录》,至今仍是具有阅读价值的博物著作.这部书里,有这样一段自栩的文字:“余家有鱼英酒,中陷园林美女象.又尝以沉香水喷饭,入清馨.左散骑常侍黄霖曰:‘陶翰林甑里薰香,中游妓,非好事而何?’”从中可以读出他的潇洒,读出他的优裕,更能读出他质量怪不错的生活.
陶学士所以能够如此优哉游哉,不亦乐乎,确实也非易事.他必须不停地扳倒对手,消灭劲敌,荡平障碍,铲除隐患;还需要不断地摆脱危机,跳出险境,逃过劫难,免遭打击,只有这样抖擞精神,悉心投入,才能始终保持金刚不坏之身.在那一翻两瞪眼,不是你赢,就是我输的赌桌上,陶学士绝对不是一个吃素的谦谦君子,什么做人准则,什么道德底线,都是可以闭上一只眼,横下一条心,不管不顾的.
五代政权,都很短命,后梁16年(907-923),后唐13年(923-936),后晋11年(936-947),后汉3年(947-950),后周9年(951-960).篡唐为晋的沙陀人石敬瑭是中国全部帝王中最异类的一个,因为他得帝位获契丹的帮助甚大,遂割燕云十六州为酬,成为有史以来最大卖国贼;因为他坐稳江山必求得契丹的保护,遂拜比他小十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儿皇帝.在这种败类政权之下,陶谷居然混得不错,“后晋天福九年(943),加仑部郎中”,还能升官加爵,也就不必奇怪了.石敬瑭死了以后,其侄石崇贵继位,论辈份应该是孙子皇帝,稍有最后一点尊严的人,也不能忍受这等难堪,一咬牙与契丹翻脸相向.于是,自以为是爷爷辈的契丹君王,兴兵南下,讨伐忤逆,很快攻下开封.可辽兵辽将,难耐河洛地区的暑热,辽主下令,拔营北归,同时还裹胁着石崇贵与大批后晋官员同行.李崧和陶谷在劫难逃,成为人质,押往北方.
石敬瑭的部将刘知远,也是一个沙陀人,篡晋为汉,当上五代时期的第四朝皇帝.现在已经无法查找出来,陶谷为什么能够很快逃出羁绊,回到汴梁,而李崧却迟至两年后才被辽国遣返?只有一个答案,过去,当陶谷受到李崧庇护时,他鞍前马后趋奉恩师,半步不离左右;此刻,当李崧成为陶谷累赘时,他就要想方设法甩掉包袱,惟恐沾包了.对饿得快死的人来说,只有一个馒头,你吃你能活下来,他吃他也能活下来,但两人共吃这个馒头,谁也活不下来.李崧是宽厚长者,人称儒相,颇能体谅太现实主义的陶谷,那你就独吃这个馒头而去吧!后来,他也终于回到开封,才知道早投奔刘知远者早得利,陶谷获给事中一职,有点实权,而晚来一步的李崧,却只给了一个太子太傅的闲差.而令李崧尤感失落者,这位前朝大臣晚回来一步,竟连立脚之地也没有了.因为他在开封的两处府邸,在洛阳的一处行馆,都被刘知远赏赐给他的宠臣苏逢吉了.
出于万般无奈的李崧,拜托陶谷为之缓颊.因为他担任的给事中,隋唐以后又称给事郎,其职责是掌驳正政令之违失.李崧以为自己还是陶谷的恩师,谁知却重演了一出中国版的《农夫与蛇》.
据说陶谷一出娘胎,瞳仁就是绿的.估计他的母亲柳氏,有可能系胡人,也许属突厥族,才会有这样人种学上的变化.因此,宋太祖赵匡胤死活看不上他,知道他有一肚子学问,不能不用他,可又不敢大用他,其理由就是这个陶谷,“长有一双鬼眼”.然而,正是这对鬼眼,看清形势,认准方向,顺风顺水,扶摇直上,后晋天福九年(943),加仓部郎中,这大概是李崧作为他恩师最后一次为他卖力.然后,仅仅四年,后汉因刘知远一死而完蛋,成为不仅五代,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最短命的政权.开封市民一觉醒来,“城头变幻大王旗”,刘知远的部将郭威,篡汉为周,改朝换代的老戏码,又重演了一回.在五代最后一朝中,陶谷继续走运,因为他对周世宗,尤其巴结得紧,而贩茶出身的柴荣,文化不高,但爱好读书,因之对腹笥瞻博的陶谷,颇为重视.于是陶也就官运亨通,越发显赫,在那走马灯似的政权里,他特强的存活力,差可与那位有名的长乐老冯道美.
这种将夺君权的篡国行径,直到公元960年,大宋王朝建立,才得以寝息.其实赵匡胤陈桥兵变,采取的也是郭威的一手,不过,赵匡胤吸取了他老长官举事仓卒,临时裹了黄旗一面,就称帝的草率和不够严肃,所以他,让其弟赵光义事先准备了一件黄袍,这样,他从陈桥驿进军开封城时,多少显得体面一些.篡国是兵将的事情,称帝则是文官们的工作了.篡国可以不讲规矩,什么手段都可以用.称帝必须要有仪式,这才能使其武装政变合法化.而要合法化的第一件事,这江山不是你强行夺取的,而是上一朝禅让给你的.为了要后周恭帝柴宗训和符太后,做出甘心禅让的姿态.而且按惯例,赵匡胤还要假惺惺地表示不肯接受,于是乎,这孤儿寡母还得再走一次过场.虽然这是很滑稽的游戏,但对于讲形式主义的中国人来说,不一脸严肃认真地游戏是不行的.而陈桥兵变,事出仓促,加之,他的老弟赵光义和那个读书甚少的赵普,历史上的禅让大典究竟有哪些桥段,相当二五眼.等到大幕揭开,主角掀开门帘上场,才发现未给柴宗训和符太后,准备一份礼贤退让的诏书.
其实,赵匡胤明白,有这纸文书,无这纸文书,对他的登基,屁关系也没有.然而孔夫子说了,“言不正则名不顺”,他不能不在乎.尤其前朝旧臣,正幸灾乐祸地等着看他的笑话.这时候,快手出现了,一个箭步,陶谷走上前去,从怀里掏出来锦匣装着的《禅位诏书》.乖乖,丹墀上下,殿堂内外,无不大跌眼镜.在《宋史全文》里,还保存着陶谷的这篇马屁奇文:“天生民,树之司牧,二帝惟公而受禅,三王乘时而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归,咨尔归德军节度使点检赵某,禀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绩懋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歌狱讼,归于至仁,应天顺人,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畏天命.”
恐怕赵匡胤也不禁纳闷,他知道昨天晚间我们要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吗?他知道我今天黄袍加身要进城吗?他知道禅位大典上恰巧就缺这份诏书吗?这种极精准的判断水平,这种超速度的应变能量,这种高风险的投机意识,以及大手笔的豪赌精神,想想岂不后怕乎?他看了一眼他的左膀右臂,赵光义和赵普,木木呆呆;也看了一眼他的国君国母,柴宗训和符太后,懵懵懂懂,一连串的问号出现在脑际:你们事先关照他过?布置他过?委托他过?而且,他有什么资格?他以什么身份?用逊君的口气,写这份交出江山社稷的诏书呢?所以,《宋史》写到这里,便有了“初,太祖将受禅,未有禅文,谷在旁,出诸怀中而进之曰:‘已成矣.’太祖甚薄之”的结论.
得到郭威和柴荣两代主子厚待的陶谷,显德三年(956),迁兵部侍郎,加承旨.显德六年(959),加吏部侍郎,作为后周重臣,一转脸间,把那孤儿寡母出卖了.连卖国都不眨眼的他,将他恩师李崧送上断头台,还不是小菜一碟嘛!后汉乾元年(948),李崧本寄希望于陶谷,在他最倒霉的时候帮他一把,谁知他为了效忠新朝新贵苏逢吉,为了切割与前朝旧员的关系,反倒狠狠地踹他两脚.“崧族子为秘书郎,尝往候崧.崧语曰:‘迩来朝廷于我有何议?’曰:‘无他闻,唯陶给事往往于稠人中厚诬叔父.’崧叹曰:‘谷自单州判官,吾取为集贤校理,不数年擢掌诰命,吾何负于陶氏子哉?’”被蛇咬了的农夫,哪里知道毒性发作的厉害,还在后面.不久,苏逢吉扣了李崧聚族造反的
节度使类论文范本,与风流陶学士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