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教育相关论文范本,与蒋勋:用美拯救社会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美术教育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关于蒋勋:用美拯救社会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美术教育及美术史及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美术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在台湾的艺术文化发展史上,蒋勋这个名字,如今已等同于常民生活美学的“布道者”,各媒体报道他时也均以“美学大师”称之.不过蒋勋对生命与美学都有笃定的自我衡量,并不在乎外界加诸于他的任何赞誉.
蒋勋读大一时即以小说《劳伯伯的畜牧事业》成名.1980年的诗作《少年中国》,则表露了他对两岁多即已离开的故国的想象与怀念:
“我们隔著迢远的山河
去探望祖国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迹
我用我游子的乡愁等”
这首诗深深感动了很多人,更因李双泽的作曲演唱而传诵一时.
40余年来,创作能量丰厚的蒋勋,除了诗、小说、散文,也写书法,作画,并定期举行画展.同时,他身兼美术教育的工作者与传播者,写了许多艺术评介,为庶民百姓进行各种文化导览,出版多部美学论述,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圈.他的“天地有大美”之说,不仅让美成为一种生活里的元素,也让社会各阶层人士重新思考人与环境、历史之间必须紧密呼应的重要性.
为了让美普及化,1990年,他的《中国美术史》特意走出古典的艰涩,以最简约、概括的手法和晓畅的语言,勾勒中国美术的诞生、演变及发展脉络.这本书由台北的东华书局及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后,惊动两岸读书界,更是近年来大陆美学教育最重要的读本,为中国的美学保持了一脉传承的文化内涵.1998年《美的沉思》与2003年《给大家的西洋美术史》,以及其后陆续出版的多部美学论述,也都同样成为大众美学的重要读本.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专升本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2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逃亡的噩梦纠缠著年幼的蒋勋
丰富的美学素养使蒋勋的气质静定而优雅,一般人很难想象他的幼年曾经度过怎样动荡的生活.
蒋勋身上流著汉族与满族的血液,两种文化的融合,使他虽经动荡却能自小即拥有开阔的胸怀.他母亲出身满族正白旗,祖父曾任西安最后一任知府;父亲祖籍福建长乐,毕业于黄埔军校,后来调至陕西王曲第七分校任教官,因而与他母亲结识成婚.
1948年1月8日农历1947年11月28日,蒋勋出生于古城西安,是父母的第四个孩子.那时国共内战激烈,谣言四起,时任上校的父亲被调至东北锦州前线,他母亲则独自带着4个孩子跟随难民潮奔逃.那段逃难的日子,母亲永生难忘,来台后还不时说起,语气尽是感伤;蒋勋后来以文字为那段苦难留下纪录:
“火车上挤满了人,她一手夹一个孩子,却怎么也挤不上去,车站外面满满都是轰炸后没有收的尸体,破破碎碎的,有的肠子飞挂在树上等她便把两个孩子从窗口扔进车去等孩子掉在挤得密密麻麻的难民的头顶,大家咒骂著,又从窗口把孩子扔出来等”
1949年,蒋勋一家终于从西北逃到上海,辗转回到福建长乐故里.1950年,共军占领长乐,宣布通缉其父,其母先带着孩子深夜搭船转赴马祖附近的白犬岛即今莒光岛,躲藏在运货的舱板下面;在诡静的码头等船启动时,惊慌的母亲直担心年幼的蒋勋会忽然哭闹起来.
安全抵达白犬岛后,母亲在那里生了小弟.1951年夏天,母亲带着大小5个孩子抵达基隆.不久,父亲也终于来到台湾,一家人才得以过着安定和乐的生活.
然而逃亡的噩梦纠缠着年幼的蒋勋.在梦中,他想尽办法躲避追杀的敌人,有时没入废旧的水井深洞,有时隐身蛛网密布的扇橱柜后面等仓皇奔逃的恐惧与不安,是战乱年代在他心上留下的暗影.直至搬到大龙峒后,恐惧与不安才渐渐的远离.
戏台边的成长岁月
蒋勋的父亲来台不久即申请退伍,转往粮食局工作,并获配一座公家宿舍.当时可供选择的宿舍,一在离城中区较近的厦门街,一在西北郊的大龙峒,他母亲甚有远见地选择了大龙峒,理由是家里儿女众多;“那房子后面有院子,以后孩子大了可以加盖卧室.”
大龙峒是清朝嘉庆年间即已开发的老城区,后来虽因新崛起的大稻埕而没落,但保留了许多素朴典雅的民居,还有建筑宏伟的孔庙和保安宫.蒋勋说,上世纪50年代的大龙峒,还有大片的稻田、草泽和树丛,他家就在有名的清代四十四商店街遗址的后巷附近,快跑10分钟就可以到圆山;山上有动物园、跑马场,山下河边是一座废弃的砖窑.
在大龙峒,幼年蒋勋开始接触台湾的庶民生活.保安宫前的广场不时搬演谢神戏,他经常穿梭其间享受锣鼓喧天的歌仔戏、布袋戏,对传统戏剧之美渐渐有了深而广的体验.在《分享神的福分》一文里,蒋勋描绘了在保安宫附近度过的成长岁月:“在戏台附近的小学当然远不如戏台迷人.常常溜出教室,跑到戏台前看戏.等逃学去看戏,有时就不太赶到前台,蹑手蹑脚溜到后台,攀上梯子,爬到后台看戏成为与神分享的另外一种福分等”
有时他也会躲到舞台后看着生旦净丑的真实生活世界:台前满头珠翠、傲气自负的千金小姐,转进幕后匆匆替地板上号哭的婴儿哺乳,转眼间又整理好衣衫回到舞台,再度走进戏里的人生.
“我仍然怀念那个戏台,怀念那台前台后的华丽与伧俗、喜悦与酸楚、现实与戏剧之间奇妙的混合,好像知道分享了神的福分,即是对人生中的富足有感恩,对人生中的酸楚也有敬意.”
50到60年代的台湾,物质生活普遍匮乏,蒋勋的母亲俭省持家,时常摘防空洞上的野菜当餐桌上的青菜,但她很讲究传统的喜庆气氛,逢年过节总是备办丰富的年货和年菜.蒋勋与母亲的感情一直很亲密,尤其爱听她说故事.在清苦的环境里,因着母亲说的故事,使他感受到“一种富裕等生活中有期待,有信仰,有还可以活得更好的努力与上进,有人之所以为人的不可动摇的自信与尊严.”
蒋勋的父亲,在他心目中是既体面又威严的传统中国男人.父亲从小要求他背唐诗、宋词、古文观止,也规定他要练书法.就像中国传统的父亲与儿子,两个人总是保有着礼教的期望和礼貌的距离.蒋勋觉得,在儒家的文化伦理里,始终没有办法跨过父亲这一关;“我一
关于美术教育相关论文范本
升上强恕高中后,由于英文老师陈映真的课余指导,蒋勋开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经典,也尝试写诗、散文、小说;17岁时以《洛洛的故事》获得全省小说比赛第一名.
高中毕业后,他顺利考上中国文化大学历史学系,并且于报纸副刊发表《希望我能有条船》,以及一发表即备受文艺界好评的《劳伯伯的畜牧事业》等小说.
本篇论文来自:http://www.sxsky.net/wenxue/030215703.html
大学时期,蒋勋不止写小说,对艺术的向往也更炽烈,经过与父母的深入沟通,终于得到他们的认同,如愿考上文大艺术研究所.25岁获得硕士学位后,他只身前往法国,进入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研究19世纪新古典主义至印象派阶段的法国绘画.次年在巴黎第四大学进修法国音乐史、戏剧史、文学史及社会史课程.
留学法国的4年间,蒋勋也经常四处旅行,背着一只提袋,带着简单的衣物,学欧洲的年轻人站在马路边搭便车,走遍了西班牙、意大利、荷兰、德国、瑞士、英国及希腊,也认识了不少朋友.他呼吸着17世纪以来启蒙运动和人文思潮的空气,跟着左派青年上街抗议,同时也做艺术史札记,再度开始写诗.
1976年,蒋勋回到台湾,出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持续写作、绘画,并先后于文化大学及辅仁大学任教.1981年,他接受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画”之邀赴美,与包括中国作家丁玲、萧干、吴祖湘等来自世界30个地区的作家以文会友4个月,文学视野更加宽广.
1983年,蒋勋受邀创设私立东海大学美术系并担任第一届系主任.1985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萍水相逢》,获得《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推荐奖及中兴文艺奖章.1989年,在敦煌艺术中心举办第一次绘画个展等生活忙碌而充实.
然而蒋勋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1997年7月忽然
关于美术教育相关论文范本,与蒋勋:用美拯救社会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