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馆论文范例,与拨云睹青校衲史相关论文摘要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图书馆论文摘要,关于拨云睹青校衲史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图书馆及百衲本及刻本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图书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寮、内阁文库、东洋文库、足利文库、京都东福寺公私图书馆和文求堂等私人藏书家处恣意浏览,借影流失海外的宋元孤本秘籍四十六种,以照相底片携归.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时,以日藏《三国志》、《陈书》、《新唐书》等与其他版本补配,如《三国志》商务印书馆已用元刊本摄影,后以衢州本校订,发现讹误滋多,遂以日本访得的宋绍熙刊本影印,其所阙《魏志》三卷则以涵芬楼所藏宋绍兴刊本配补.《陈书》采用眉山七史本,而北平图书馆此藏本仅存二十一卷,以日藏同式版本补配,堪与宋代原刻媲美.《新唐书》则是宋楼旧藏宋嘉小字本,1907年为日本静嘉堂收购舶载以东,此次被张元济乞照携归,以北平图书馆、商丘宋氏和刘氏嘉业堂所藏其他宋本缀合,成为一部完整的高质量的宋刻.张元济以“书贵初刻”思想为指导,对善本精淘细漉,广罗宋、元旧椠,勤搜遍访,无间远近,不辞劳瘁.且不吝重值,求购珍本.《五代史》为北宋薛居正监修,其后约八十年,欧阳修撰《五代史记》.此后,薛修《五代史》通称《旧五代史》,欧阳所修的通称《新五代史》.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明令立《新五代史》于学官,薛修旧史隐而不显,遂渐散佚.商务印书馆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采用的是刘氏嘉业堂所刻“永乐大典本”,是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馆臣邵晋涵从《永乐大典》中辑录遗文,又取《册府元龟》、《太平御览》、《通鉴考异》、《五代会要》等书辑补其阙,并参考新旧《唐书》、《宋史》、《辽史》等史籍和宋人说部文集、五代碑碣等近百种典籍,加以辨证,附于正文.又据《玉海》辨其卷次,遂裒然成编,使其书晦而复彰,散而复聚.张元济对《旧五代史》传世的四种本子对校,以为“诸本都不能出刘本之上”.后张元济又打听到金承安四年(1199)南京路转运司刊本尚存人间,于1930年刊登广告,重价征募此书.1934年再发广告征求,文中说:“百衲本《二十四史》中《旧五代史》,业经选定《大典》有注本,然仍愿出重价,访原书,海内人士,如藏有旧刻薛居正《五代史》原书者,或借印,或慨让,全书固极欢迎,零卷散叶,亦所愿觏.”原书仍未现踪迹,迄未见获.后又得知歙县人汪德渊确有金刻本《旧五代史》,1915年货于广东书估,后为湖州人丁乃扬所得.于是辗转托人前往检寻,始终未得下落.此事张元济萦怀在心,形诸梦寐,直至1953年,暮境已臻的张元济探听《旧五代史》有出世之信,仍殷殷嘱托知情人丁英桂先生代为觅购,丁氏后人以丁乃扬去世后,其书下落不明回复.为了校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张元济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傅增湘历数其成书之难:
当创议之初,或疑古代本传世日稀,诸史颇难求备.且卷帙繁重,沿袭滋纷,造端既闳,杀青匪易.君独奋厉图维,引为己责,招延同志,驰书四出.又复舟车远迈,周历江海大都,北上燕京,东抵日本.所至官私库藏,列肆冷摊,靡不恣意览阅,耳目闻见,籍记于册.海内故家,闻风景附,咸出藏,助成盛举.于是广罗众本,拔取殊尤,远者写仿以归,近者投见假,而编排待定,端绪至纷.宋刻旧少完编,则别征残卷,秘籍世不再出,则取资覆刊.一史而同备数刻,必录其古者,无刻而兼用传抄,必选其精者.或合并异刻,乃完一书,或续获初镌,而弃前帙.凡此甄择之功,皆再三矜审而始定.
由于公私丛杂,任职商务期间的张元济难以全力以赴进行二十四史的校刊,直至1926年,即将六旬的他坚辞监理职务,拒收馆内酬谢,息肩荣休,杜门戢影,不闻市喧,专心致力于《百衲本二十四史》的校订.晓夜穷研,寝馈皆忘,历时十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卷帙恢宏、“扫除学术上二百年之阴霾”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当年专职参与《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工作的王绍曾在《试论张元济先生对我国文化事业和目录学的贡献》中回忆张氏夙夜兢兢、忘我工作的情景:
张先生极端重视《百衲本二十四史》的校勘工作,特地组织了十多个人在张先生住宅附近成立了校史处,由汪诒年、蒋仲两先生主持其事.一切工作都是在张先生的亲自领导下进行的.张先生总校,我们这些人是襄校等一天中的校书成果,下班前向张先生汇报,明天清晨就发还原稿.一夜之间张先生不但全己过目,而且对凡有疑窦之处,都作了批示,要求覆核.张先生还经常亲自覆校,发现有漏校或无意中的误字,都一一指出.由于张先生督责綦严,所以参加工作的,谁也不敢有一点玩忽.使我感受最深的,张先生亲自雠校,穷年累月,无间寒暑,景印的底样上,往往蝇头细楷,丹黄满纸.我亲见张先生备用的殿本《二十四史》,精批细校,朱墨烂然.他就是用这个本子校读了《二十四史》多少遍.张先生用力之勤与精力之充沛,实在令人惊叹.
张元济博学通识,邃于流略版本与校勘.校勘《二十四史》心细如发,精审不苟,在广核群书、参以众刻的基础上,比勘异同,择善而从,取证细密,苟非坚确不移,不妄加改易.殿本《辽史纪第一》记云:“太祖九年十月,钓鱼于鸭绿江.”元刻本作“钩鱼”.张元济援据《辽史营卫志》和《辽史拾遗》中的记载,论证“钩鱼”是“辽主游畋之礼,凿冰取鱼,可钩而不可钓”,“钓鱼”之说与典章制度不符.“钓”字应是传刻中因形近而致误.堪称老吏治狱,剖断精核,明辨秋毫.殿本《南齐书高帝纪》中记载:“刘秉少以宗室清谨见知,孝武世,秉弟遐坐通嫡母殷氏养女,殷舌中血出,众疑行毒害.”三朝本、汲古阁本均作“殷言中血出”.对此,张元济从研究异文、剖析事理、寻求旁证入手,提出:“‘言’字不可通.明监本改为‘舌’字.然其人生存,仅仅舌中血出,何足以云毒害?”宋刊本《南齐书》作“殷亡口中血出”,由于原版“亡口”二字略小,墨印稍溢,遂相混合,由“亡口”而误讹为“言”,由“言”而变为“舌”,愈离愈远,遂失本意.张元济又援引《宋书长沙景王道怜传》所载“义宗子遐,与嫡母殷养女云敷私通,殷每禁之.殷暴卒,未大殓,口鼻流血”加以印证,恰与宋刊本“殷亡口中血出”相合.“舌中血出”与“口中血出”,一字之差,情节大异,殿本踵沿监本之讹,其案情轻重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一字之析证,开显千古之秘,洞如烛照.眉山本《陈书》中“哥”字凡五见.张元济考证,此五个“哥”字,即古“歌”字,因宋刻本多存古文之故.张元济还以干支推算确定异文的是非,如宋本《后汉书》纪五中有“五月庚辰”的记述,而殿本“辰”作“申”.张元济以年代干支推算,本年四月有丙辰、丁巳、甲子、己巳、甲戌,五月不得有庚申,殿本作“庚申”实误.此类例子多不胜计,《魏书》中的“九之舞”、《北史》中的“锡衰之服”、《辽史》中的“者之人”,张元济都据《周礼》加以考辨,既纠正了时本缺失,又证实了旧本之可贵.正如傅增湘称誉的,若非“雌黄万卷,穿穴群言”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校勘《二十四史》的过程中,除对善本广为采之外,还进行裒辑补缀、增补缺页、变残为全的工作.《南史》元建康道九路刻本刻书序中,四页中缺失一页,各家藏本皆同.张元济根据傅增湘在《永乐大典》中补录全文,使元刊《南史》成为全帙.同时,注意汲取当代学者研究成果,以弥补传世诸本的缺失.《魏书乐志》中“刘芳上言:先王所以教化黎元,汤武所以”有缺页,由来已久,各本均如此.清卢文据《通典》补了几十个字,陈垣先生在《册府元龟》卷五六七“作乐门”中和《通典》卷一四三中作校补,共二百八十九个字.1944年,百衲本《魏书》重印时,即将此补上,以原书原字拼凑而成,连四周边栏,也保持古香古色,灿然盈眼.张元济得时代之赐,“禁纲既弛,异书时出”,乾嘉时代学者难得一窥的珍秘之籍不时现世,过去
关于图书馆论文范例,与拨云睹青校衲史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