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制度之维相关论文查重软件
本论文是一篇幼儿园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制度之维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幼儿园及民主政治及社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幼儿园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0世纪前半期西方民主的经验,公共领域变得重要了,公共权力及其合法性的问题也就显得越发突出了.公共领域的管理基础是制度体系,但管理运作却必须借助于公共权力的运用,因而公共权力及其公共运用的制约机制问题乃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课题.西方所谓三权分立,把公共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其核心理念是“以权力制约权力”,这是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经验.它的观念灵感来自于两个方面:宗教神学中的三位一体理念和几何中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然而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实际教训表明,它依然不能根本杜绝公共权力的腐败和滥用,比如我们最近看到的美国州长卖官案,这类问题频频出现.事实表明:一旦条件或环境适宜,分权合谋的可能性已然存在.20世纪后期,西方人意识到不仅要“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且要“以社会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是一种消极的办法,它预设公共权力和国家政治是一种“必要的恶”,因而“以权力制约权力”背后的哲学预设就是“以恶制恶”.“以社会制约权力”则不同.这里的社会当然是指公共社会,公共社会代表着社会的政治善,用中国话说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所在,他们的利益和期待代表着政治的真理,因此“以社会制约权力”意味着以善制恶,是一种积极的政治约束.权力内外的双重制约才有可能真正彻底地实现社会公共权力及其合法正当运用的民主理想.公共社会发育的强大与否直接决定着民主政治乃至社会政治文明的水平.公共社会如何才能变得强大公共社会不是权力机构,它只是权力的监护者.它代表政治善的力量,代表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但是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我认为,公民美德是公共社会自证其善,自证其政治进步的最主要方面.因为它不掌握权力,不能凭借政治的证明,所以公民美德对公共社会的自我证明来说就至关重要.
公民美德和公共社会一样具有某种自发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它有待于公民的道德自律和社会的秩序化,这就决定了它对国家政治和政府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公民美德的建设又需要国家和政府的主导或引导.公民道德本身是公民自身的问题,是公民的认知、素质、能力和综合性文化资源的集中表现,甚至也涉及公民的社会地位问题.因此,公民道德建设确实有制度的层面.只有在民主的社会制度条件下,公共社会及其美德建设才有可能.民主的实质是主权在民,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在这里,需要注意区分两个概念:一个是“人民当家做主”,一个是“为民做主”.这两个概念的实质差别甚大:“为民做主”是“为者”把自己看成了主人,甚至是救世主,然后来“为民做主”,这实际上不是真正的民主.真正的民主是人民自己“当家做主”,而这才是“主权在民”.
民主既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政治原则,更是一种政治伦理精神.民主之为制度,比如说“以社会制约权力”.民主之为原则,表现为民主国家的宪法都规定公民有言论、结社、集会的权利.民主之为精神最为重要.它要求所有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委托的,人民是权力的主体,是国家的主人.很多当官的人觉得权力在我,其实官员仅仅是人民权力的托管者.在美国,上街的老太太如果对公共设施或秩序有所不满,就可以批评警察,批评市长.洛杉矶的市长每星期都有向市民开放的接待日,每市民逢接待日,他就同来访的市民(们)喝咖啡、聊天、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已然成为惯例(制度).市民也从不无理取闹,一切都很正常很自然.这就是民主社会的公共习惯,也就是公共道德和公共伦理精神.
二、意识形态的引导与媒体的责任
公共社会归根到底是民主的制度问题,制度越民主,公共社会就越发达.但这里还有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意识形态引导问题,因为如前所说,公共社会和公民道德的建设具有其制度依赖.在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情境下,国家的确需要建立其主导型的意识形态,西方有自由主义,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能灌输,但需要政治宣传,借以进行社会组织和社会动员.公共社会的道德建设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极有关系,这种引导的根本目的是着眼于公共社会自身的健康发展,提高公民的公共意识、公共责任感,提升公民道德和公共道德文化建设水平.
过去,我们的做法存在一些偏颇,把公民道德主要理解为义务分担,给人以单纯道义性、服从性的印象,好像公民道德只讲“应该”如何.所以在过去的公民道德教育中,缺少公民道德权利意识的培养,这并不利于公共社会的健康发展.比如说,公民不服从被看作是一种基本的公民道德权利,这种道德权利是公民道德约束公共政治权力并确保其合法正当运用的重要力量.还有公民的生命权、尊严、安全等权利都具有类似的性质.要体现和确保公民作为国家主人的政治主体地位,尊重并维护公民的道德权利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222762.html
公民道德建设的问题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首先依赖于观念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意培养公民的道德主体意识、道德权利意识.让他们成为公共社会有效的监督者、批评者和建设者.只有公民有效地监督和批评,政府治理才能得到改善,所谓“善治”或“良治”才有可能.现在我们讲“服务型政府”,讲“人民公仆”,就是要把公民当作社会和国家的主人,要有服务他们的责任意识.
在公民道德观念的改变、公民自身道德意识的引导,乃至整个公民道德文化的建设方面,现代媒体都可以且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媒体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传统社会也有,但跟现代社会有很大区别,这反过来印证了刚才我们所说过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公共化的判断.现代媒体被称为继经济、政治、军事帝国之后的“第四帝国”,具有宰制性的社会能量.在现代社会里,社会的公共化程度越高,其对媒体的依赖性也就越大.社会如何制约权力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现代媒体的作用.媒体是公共社会发挥社会监督和社会批评作用、展示公民道德和政治力量、培养公民美德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现代媒介和技术方式.
在政治哲学中,人们常常把媒体理解为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一个中介,它既制约政府,又影响社会,它是上层权力机构和下层社会之间的媒介,是两者间的沟通桥梁.现代公共社会自身的发育及其文化和道德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当然依赖于政府的引导,然而,媒体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政府的影响来得更强烈,更有效.当公共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对来自于官方的意识形态宣传总是或多或少抱有一种“笛卡儿式的”态度,会以质询甚至批评的眼光和反省的态度来对待之,直到公民们确信无疑时才会接受并遵循来自政府的指令信息.这就需要政治家和政府部门反复地、理性地去宣传、解释国家和政府的政治主张.奥巴马竞选时刻意标举“改革”,他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现代媒体,反反复复地向选民们解释为什么今日之美国需要改革,如何改革,改什么.直到多数选民认同并接受他的“改革”之道,他
幼儿园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制度之维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