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伤痕文学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胡耀邦与“伤痕文学”的争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伤痕文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胡耀邦与“伤痕文学”的争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伤痕文学及文学艺术及文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伤痕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许多文学创作,被称作“伤痕文学”.这些作品所讲述的悲情故事,触及了被长时间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所摧残的人间亲情,唤醒了已经厌倦了紧张的斗争的中国人内心感情中久遭压抑的一面,成为此时关于思想解放和艺术民主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但是,由于“伤痕文学”的政治意义大于文学意义,自其问世后即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胡耀邦从倡导民主的、自由的创作气氛的角度出发,一直关注着这场争论.浙江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文坛拨乱反正实录》(徐庆全著)一书中披露了其中的详情.
在关于“伤痕文学”的争论方兴未艾之际,胡耀邦就任中宣部部长.胡耀邦关注着这场争论,并把这场争论提高到总结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经验,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的高度来认识.
抱着对文艺创作应该怎样写“大家可以讨论”的态度,胡耀邦接受了陈荒煤的建议,批准发表1961年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他说:《文艺报》的同志送来周恩来总理1961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很好,可以先在《文艺报》上发表,发表前后,可以在文化、文艺部门组织座谈,这对于我们文艺界的拨乱反正,发展和繁荣文艺创作都有好处.周总理的这次讲话,是毛主席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一个发展,现在总理的讲话已发表了18年,我们在学习讨论中要总结这18年的正反面经验,应该又有所前进,又有所发展.他还说,应当以学习周总理的讲话为契机,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和促进文艺战线的拨乱反正.
本篇论文来自:http://www.sxsky.net/wenxue/030227628.html
随后,根据胡耀邦的意见,《文艺报》与有关刊物和上海的同志一起连续举行了学习周总理1961年重要讲话的座谈会.《文艺报》编辑部还在1979年3月举行了文学理论批评工作座谈会.在这些座谈会上,文艺界的领导与作家、艺术家、评论家一起,共同探讨了如何总结建国30年来文艺战线上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如何按照艺术规律办事,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如何正确开展文艺理论的批评与评论.许多同志都指出,文艺界既要彻底清除“四人帮”的影响与流毒,也要正确认识建国17年来文艺界遭受“右”的和“左”的干扰,特别是“左”的干扰.
在推动上述讨论的同时,胡耀邦一直在着力倡导一种健康的文艺批评.这从关于“歌德还是缺德”的争论中可以得到印证.
作为对“伤痕文学”争论的延续,1979年4月,广东文艺界开展了关于文艺“向前看”还是“向后看”的大讨论.有人把新时期产生的描写“伤痕”的作品称之为“向后看”的文艺,认为应该“提出向前看的口号,提倡向前看的文艺”.这场讨论虽然主要在广东文艺界进行,但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全国的注意,也引起了在河北石家庄军营里的青年作家李剑的注意.
此时,李剑还是个未到不惑之年的小伙子.身为文艺界人士,对林彪、“四人帮”在文艺界的专制自然有同感,但是,对党的朴素的阶级感情,在党尚未对“文化大革命”、“反右”作出结论之前,就这样以“伤痕文学”的形式来表现历次的政治运动,这种做法是否符合党的利益?会不会矫枉过正?年轻的李剑显然是做了思考的.而且,在这一年的3月,邓小平代表中央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后,一些人以为中央的方针变了,要“收”了.李剑在思考时显然也受到了这种想法的影响.既然有思考就要说话,何况他是个笔杆子很好的“兵秀才”.
1979年6月出版的《河北文艺》在显著的位置上,推出了李剑的文章:《歌德与“缺德”》.文章对“伤痕文学”作了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批判,而且,由于“文化大革命”“流韵”的影响,这种批判还明显地像是一篇“大批判稿”.文章首先认为,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歌德”――歌颂党、国家和社会主义,而不是“缺德”――专门揭露“阴暗面”.从这个观点出发,文章把写“伤痕”、把揭露社会主义时期生活中的阴暗面的作品斥责为“缺德”,嘲笑文艺界一些人“没有歌德之嫌,却有缺德之行”,并进而狭隘地主张社会主义文学只能是“歌德”.此文“规定”创作的主要任务是“为无产阶级树碑立传,为‘四化’英雄们撰写新篇”,谁这样做,就是“歌德”,就有“党性”,就受表扬,谁不这样做,就是“缺德”,就成“修正主义”,就被辱骂.作者之所以要“歌德”,是因为现代的中国人“并无失学、失业之忧,也无无衣无食之虑,日不怕盗贼执杖行凶,夜不怕黑布蒙面的大汉轻轻扣门.河水涣涣,莲荷盈盈,绿水新池,艳阳高照.”如果不按着这种调子来粉饰生活,而在创作中认真批评落后的东西,鞭挞黑暗的东西,那就是“缺德”、“昧着良心”、“诅咒红日”,就是“怀着阶级的偏见对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等.像开展览会一样,把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所盛行的词儿,又拿出来展示一遍.不能不说,这种风气是很不好的.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伤痕文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 大学生适用: | 大学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0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现今重读这篇文章,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首先是那种人们熟知的“大批判”的语言,那种给人戴政治帽子的语言.至于文章中关于“歌德”与“缺德”的论述,则既不是“前无古人”,也不是“后无来者”,只不过现今是以“正面”与“负面”来替代而已.但是,在当年极“左”路线确实需要清算、“伤痕文学”如日中天的时候,时代的变化,人们审美心理与文学观念的转变使这种论调早已失去了市场,这篇文章显然要惹起一场风波.
争论是分两派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等大报刊,很快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对李剑的文章进行了批驳.《红旗》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指出:
这些观点,同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文艺界的斗争实践和创作现状很不相符,同党的三中全会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背道而驰,因而是片面的、错误的.正如报刊上有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样,它是“春天里的一股冷风”.在这股冷风的后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文艺界极左思潮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对此,有必要引起重视,开展讨论,明辨是非,统一认识,以利于社会主义文艺的进一步繁荣.
但是,另一种声音,也就是为李剑文章叫好
关于伤痕文学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胡耀邦与“伤痕文学”的争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