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汉语文学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汉语作为一种文学媒介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汉语文学相关论文提纲,关于汉语作为一种文学媒介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汉语文学及汉语及语言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汉语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340;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在“世界华文文学”等名称出现后,“汉语文学”概念也开始进入华文文学学科视野,黄万华的《中国和海外20世纪汉语文学史论》就试图用这一概念将大陆文学与台港澳和海外华文文学衔接起来.“汉语文学”的提出者意在把汉语当做一个最大公约数,来打通各个时代、地域的汉语写作,比如朱寿桐就强调“汉语文学”具有简明、准确、中性及包容性强的优势,并在2009年进一步提出以“汉语新文学”来整合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认为这一学术概念虽带有“语言决定论”的嫌疑,但仍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理论意义.

总的来说,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意识到了汉语作为媒介在文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学语言研究将成为重写汉语文学史的重要路径.

二、汉语的区分性特征

作为一个语种概念,“汉语”的内涵和外延是明确的,但要界定汉语的区分性特征,却并不容易.“汉语重意合,重隐含”,“西方语言导向了逻辑化、抽象化、概念化”,“汉语导向了形象化、直觉化、感悟化”,“字之本义和字形有必然性的连系”、“每字的创造有其内在的逻辑”、“中国文字的字形发展成抽象的艺术”、“一字一音”、“声调高低抑扬”、“叠字的运用”,此类论断颇有启发性,但语言学家的描述更可靠,比如罗杰瑞谈“汉语的类型特征”,指出汉语是单音节语、声调语言,是孤立型或分析型语言,即“汉语的词多数由表意的成分连接而成,语法关系则由词序或独立的语助词来表达,而不是通过词干本身的变化或各种词缀来表达”.王宾曾经撰文对汉语的区分性特征进行专门的分析:

汉语的区分性特征是什么等可以用三个关键性术语来概括:调位的(tonemic),单音节的(monosyllabic),表意的(ideographic).调位涉及语音和意义,表意涉及文字和意义,单音节词合音、形、义为一体.此抽象兼顾了声音语言和文字语言,以共时态方式涵盖了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因此,它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的规范型描述.

他认为这三个术语分别对应于“音位”、“多音节”、“拼音文字”,隐含着类似于印欧语言系统的逻辑规范和二元等级结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汉语的区分性问题,而汉语系统最根本的原则和特征是“阴阳耦合的双向往返运动”,“可以在不断习得他者游戏规则和反思自身游戏规则的双向运动中被把握”.这一观点试图超越现有的语言学框架,着眼于汉语思维和汉语审美,但并不比上述概念更具解释力.因此,借用流行观点来描述汉语的基本特征仍然是可行的.

1.单音节性

除了专名和少数连绵词之外,汉语(文言)的词汇都是单音节的,这就是汉语的单音节性.尽管有语言学家反对把汉语称为单音节的语言,但“词的单音节性构成汉语中的一条原则,这仍是一个事实”.王宾指出,“单音节是汉语得以区别于西方语言的基本特征,而意义的不确定性则是汉语单音节的基本特征”,“意义不确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绝大部分作为符号的汉语三元结构音节(乙层面)都是由一个能指加多个所指意义构成.从而使丙层面的每一单音节字(词)变成同音异义词等音和义之间的不确定关系为指东道西的能指游戏提供了众多可能,再加上单音节汉字词性变化灵活和无外部形态变化,这就使得句子中字与字之间的横向组合(syntagmatic)和纵向聚合(paradigmatic)相当随意自由,不像西方语言那样有较稳定的规律可循”.他以李白诗歌《静夜思》为例分析了汉语的灵活性,根据西方语法分析方法,“静夜思”三字存在着五种组合的可能性,而且彼此否定,使得意义既在场又缺席.

与单音节性有关的另一个现象,是汉语音节的数量较少,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汉字的字形则弥补了音节的不足:

这种语音节俭一经确定,几乎均为单音节的系统一旦成形,中国人的精神在这两个方面便会由于文字的特殊性质而趋于固化等汉字提供了一种增加符号而不增加语音的手段等汉字在表达概念方面一直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但是,音节的节俭在口语交际中很容易造成同音语词的混淆,所以汉语口语有趋于复音的倾向,而由汉字所组成的书面语尤其是文言则无此担忧:

所以词本位的口头语虽由趋于复音的倾向,而在字本位的书面语中,依旧保存着较多的单音语词,这就引起了语词本身的不固定性,这不固定性即是我们所说的“弹性作用”.

潘文国指出,单音节所造成的口语交际上的困难,是汉语和汉字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方式是增加冗余信息,即增加一个在意义上不必要的音节.这就使得汉语口语中的双音节词往往只相当于一个单音节词(字).而且,“由于汉语和汉字的本质性矛盾,汉语在应用中形成了以单音节为基础的弹性语辞系统,不仅是一对二,甚至是一对三、一对多,几乎所有的概念在汉语中既可能有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的表达,在需要时都可用一个音节来表示,从而形成音节数不同的等义语辞,作为语言运用的材料”.他认为音义互动是汉语组织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正是汉语之所以为汉语的根本特点所在”.这一特点为汉语文本的建构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得汉语文本可以优先考虑节奏、韵律的需要,而不必受语义和文意的限制.同时,大量的同音字使得汉语高度依赖汉字,汉字的单音节性、依靠声调来区分音节以及汉字的方块结构等特征,为汉语文本中的对偶等形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条件是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总之,汉语文本之所以能够将修辞效果、形式上的完美以及审美快感放在优先地位,是与汉语的单音节性有着直接关联的.

2.无形态变化

除了单音节性和表意性之外,汉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没有屈折变化,或者说没有形态学特征.比如,汉语没有人称、时态、语态、语气、性、数方面的变化,也没有冠词及西方意义上的情态动词和助动词.洪堡特认为,“在所有已知的语言中,汉语与梵语的对立最为尖锐,因为汉语排斥所有的语法形式,把它们推委给精神劳动来完成,梵语则力图使语法形式的种种细微的差别在语音中得到体现”,但语法形式的缺乏却为精神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恰恰是因为汉语从表面上看不具备任何语法,汉民族的精神才得以发展起一种能够明辨言语中的内在形式联系的敏锐意识”.他还指出,“句子统一性的感觉在汉语里极其微弱”,“汉语缺少语法标记,我们没有把握根据词序识辨出动词,而是往往只能根据意思去做”,“在汉语里,完全要靠听话人自己努力去寻找几乎没有语音标志的语法关系”.更详细的论述包含在他1826年撰写的《论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论语法形式的通性以及汉语的特性》两篇文章当中.洪堡特一再强调,汉语没有一个完整的语法形式系统,它的语法构造不是基于词的分类.即使是汉语的词序,也很少指明语法形式,而必须与词的意义和语境相联系才能准确理解.汉语可以“跻身世界上最完善的语言之列”,轻视语法形式而直接突出思想的倾向,塑造了汉语的基本品格.罗宾斯也认为,汉语的&#

1 2 3 4 5 6 7

关于汉语文学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汉语作为一种文学媒介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

英语文学论文格式

文学概论 论文

语文学科的论文

文学遗产优秀论文奖

查找中文学位论文的数据库

英语文学

文学论文的文献综述

英语文学论文范例

儿童文学的论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

doc下载 下载汉语作为一种文学媒介(2)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