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学类有关论文范文,与现代性与台湾日据时期通俗文学述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通俗文学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现代性与台湾日据时期通俗文学述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通俗文学及古典文学及现代性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通俗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855;有抵殖民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微小到殖民当局可以忽视.“《三六九小报》书写/阅读/流通局限于古典汉字阶层及其衍生世代,而非一般市民大众;等而宜注意其中反映的1930年代台湾传统知识界中抵殖民的‘后殖民性’或者‘反现代性’.”当时的汉文通俗文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众通俗文学,这里所谓的“通俗”更多是指其文本性质上的娱乐休闲,而非读者层面上的普及度.“大众”是汉文文艺杂志的策略,例如议题炒作、文本性质等,但从营销的“会员制”等读者层面上汉文文艺杂志则是“小众”的.另一方面,柳书琴相当强调汉文通俗文艺以低姿态博得一种有利的抵抗位置,但她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汉文通俗文艺抵殖民的文化资本也是来自殖民当局的赋予,与殖民当局对新文学的严控、对通俗文学的纵容不无关系.汉文通俗文艺和殖民当局并非水火难容的关系,柳书琴指出了汉文通俗文艺抵殖民的现代性功用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汉文通俗文艺与殖民当局的权力位置关系没有加以分析和厘清.本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260625.html
日据时期台湾通俗文学有两个高峰期,一是1905-1911年以传统文人创作为主的文言通俗小说,属于古典文学范畴;二是1930年代后,围绕《风月报》和《三六九小报》的传统文人、新文学家企图以“汉文”、“通俗”为抵殖民的策略而创作的作品,书写语言上是文言/白话混杂的过渡状态.参见黄美娥《重层现代性镜像―――日治时代台湾传统文人的文化视阈与文学想像》,麦田出版社2004年版,第242页.
东亚汉文与通俗现代性”的提法源自柳书琴的课程提纲.此外,毛文芳《情欲、琐屑与诙谐──〈三六九小报〉的书写视界》、江宝衩《日治时期台湾艺旦养成教育之书写研究―――以“三六九小报花系列”为观察场域》等则从通俗文学中的艺旦书写入手分析30年代的女性形象与都市现代性的关系.
李欧梵:《报章杂志与通俗小说》,《中华读书报》2000年9月20日.
黄美娥:《重层现代性镜像―――日治时期台湾传统文人的文化视阈与文学想象》,麦田出版社2004年版,第310-311页,第270页,第238页.
黄美娥:《从“诗歌”到“小说”―――日治初期台湾文学新秩序的生成》,《跨领域的台湾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文学馆2006年版,第73页.
黄美娥:《二十世纪初期的“西洋”:〈汉文台湾日日新报〉通俗小说中的文化地景、叙事伦理与知识想象》,《台湾文学现代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12页,第414页.
吴密察:《座谈会引言》,《后殖民的东亚在地化思考:台湾文学场域》,国家台湾文学馆2006年版,第429页.
[日]子安宣邦:《昭和日本与“东亚”概念》,赵京华编译,《东亚论―――日本现代思想批判》,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8页.
柳书琴:《殖民都会平民公共领域与通俗文艺岛内消费―――以《风月报》为中心》,收录于李欧梵主编《墨痕深处:文学、历史、记忆论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48页.
柳书琴:《从管制到民制:自我同文主义与兴亚文学》,《想像的本邦:现代文学十五论》,麦田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陈建忠:《大东亚黎明前的罗曼史―――吴漫沙小说中的爱情与战争修辞》,《日据时期台湾》,《日据时期台湾作家论:现代性、本土性、殖民性》,五南图书2004年版,第209-250页.
柳书琴:《传统文人及其衍生世代:台湾汉文通俗文艺的发展与延异》,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2007年6月,第14页,第36-37页.
柳书琴:《通俗作为一种位置:〈三六九小报〉与1930年代台湾的读书市场》,《中外文学》2004年12月,第29页,第53页.
通俗文学类有关论文范文,与现代性与台湾日据时期通俗文学述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