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港人方面论文例文,与香港小中的城市想象与想象中的香港城市相关论文格式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港人方面论文格式模板,关于香港小中的城市想象与想象中的香港城市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港人及城市及身份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港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在摆脱殖民地身份及实现现代化、工业化转型的历史时期中,香港小说中关于城市的想象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迁.从长期以来基于被殖民身份产生的“失城”意识,到经济转型期前后顺应本土化趋势形成的“我城”观念,再到回归前夕不知何去何从的“浮城”心态,作家们通过各种方式对这座城市进行着重建与重塑,引导着人们对于香港的理解与想象.香港小说中不断强化的城市意识和在此基础上逐渐成型的城市想象,极大地唤起、回应并巩固了港人的本土自觉性,从而帮助香港建构起独立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品格与城市文学形象.
关 键 词:香港小说;城市想象;失城;我城;浮城
Abstract:MetropolitanimaginaryinHongKong’sNovelshadcorrespondinglyexperiencedseveralphasesduringthecity’smetamorphosisofaperipheralBritishcolonytotherealizationofmodernizationandindustrializationaswellasitsseverancewiththeimposedcolonialidentity.Generally,thereeverexistedthreeinclinationsdominatedinthepsycheoftheHongKongpeopleindifferenthistoricaleras,viewingfromtheperspectiveoftheirsearchingforidentityinacity-statesuchasHongKong:“cityofalienation”duringthelongcolonialage,“cityofhome”nourishedbythenativesensibilityduringtheeconomicboom,“cityofanxiety”priortoHongKong’shandovertoChina.Aswitnessesofthesehistoricaleventsandmoments,writersinHongKonghad,inavarietyofways,investedliteraryeffortsallalongreconstructingandreshapingthecityaswellaspilotingtheunderstandingandimaginationofthecity.TheaccentuatingcityconsciousnessinHongKong’snovelsandthecityimaginarymoldedoutoftheformergreatlyarouse,reverberateandupholdthelocals’awarenessofnativity,andthusassistinbuildinganindependentanduniquecitypersonalityculturallyandliterarily.
Keywords:HongKongnovels,cityimaginary,cityofalienation,cityofhome,cityofanxiety
中图分类号:I207
关于港人方面论文例文
香港作为一座具有多重身份的特殊城市,在政治上经历了从大英帝国殖民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过渡,在经济上经历了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化、工业化直至后工业社会消费经济的迅速转型,在文化上经历了从“殖民地”与“本土化”到“回归”与“西化”之间的种种矛盾游移.地理与政治的双重边缘性,使得香港形成了植根东方而又博纳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其文学作品所呈现出的华洋杂处的特征也已成为比较文学领域研究中西文学冲突与融合并存的重要模本.然而,倘若我们从港人自身经验出发,深切结合港人心态来观照香港文学,是否能够从中发掘出本土自觉意识基础上所形成的独有的历史经验和话语特色呢?香港文学是否又像是部分内地学者所归结的那样,始终缺乏独立的城市文化意识和城市文学品格呢?
事实上,分析香港小说中的城市想象,正有助于我们对双重身份之下复杂的港人心态史和香港文学史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了解.对于城市的想象“不但实践了作者内在自我对城市的经验,同时也折射了社会、文化种种外在因素对他的撞击和启发”.纵观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香港文学,可以发现集体的城市意识始终不曾淡化,并在不同阶段以不同形式的城市想象呈现出来.在此,本文将从“失城”、“我城”和“浮城”三种想象的形式入手,考察香港文学是如何不断强化本土自觉性,并最终得以形成独特而又复杂的香港城市想象和想象中的香港城市.
一、“异国情调”背后难言的“失城”之痛
相较同一时期的内地作家和南来作家,早期的香港本土作家对于殖民地的境遇似乎并不
敏感.“在早期香港文学中涉外题材的小说并不多见,更难看到反抗殖民性、与西方帝国主义‘生死搏斗’的作品.”对于殖民地境遇而言,发端之始的香港文学中显然缺少了对于“失城”心态的有力呈现,更毋论弗里德杰克杰姆逊所期待的“民族寓言”.
作为早期香港文学最有成就的作家,侣伦的小说在题材上却是一个例外,他笔下的故事发生背景多在华洋之间.尽管如此,侣伦也并未选择拿起笔杆来反抗殖民统治,而是在感伤主义的氛围之下营造了一段段温情脉脉的“跨国情缘”,“异国情调”成为了贯穿侣伦小说的主调.说异国情调,其实还不准确,应该说是一种某层面的城市气氛,尤其特指香港这个中西文化交错的城市.这种特征大量表现于小说表层结构中,例如主角的生活方式:男女主角饮的是咖啡、红茶,活动场所是餐厅、咖啡室、酒店、西式公寓,主角看外国小说(《殿微》中主角看《茵梦湖》)、看外国电影(《黑丽拉》看《茶花女》,《鬼火》中提到荷里活女明星贞哈罗、钟克罗馥),男女主角的名字:《西班牙小姐》女主角叫“爱莎”(Elsa)、《黑丽拉》女主角叫“黑丽拉”(Clara)、《永久之歌》女主角叫“戴茵娜”、男主角一名“哈莱”、另一名“史密德”,《母亲说的故事》男主角叫“罗道夫”,两个女主角一叫“嘉梨”,一名“安娜”,《白丽丝夫人家》女主角就叫“白丽丝夫人”.甚至小说人物会说一句“Goodnight”.
由此可见,侣伦笔下充斥的“异国情调”可以说是对香港城市身份的一种呈现,该身份有一个不可抹煞的标签,即“殖民地”.那么,侣伦对于这一身份的强化处理,究竟是出于民族意识、种族斗争观念,意欲提醒港人这个城市已经遭到了殖民者的文化侵略,或是出于建构他的小说中时时出现的贫富对立的矛盾体的需要,尚不能定论.至少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侵略香港期间,侣伦笔下关于中日矛盾的叙事显然更为慷慨激昂,对日本形象的塑造也全然失却了“我”与“爱莎”和“马赖斯夫人”之间的平和与温情.
暂不论侣伦在建构故事的时候强调了什么,忽略了什么,这并不影响我们从侧面来看待他笔下的香港这座城.侣伦笔下游走的主人公时时沉湎于“异国情调”之中,正向我们表明了香港主体身份的飘忽不确定性.且看《黑丽拉》中男主角每日的生活:“白天,到洋书店去浏览书报杂志,晚上到电影院去无目的地看一部影片,或者,挟着一本书走进咖啡店里,消磨那躺在床上就会失眠的时间,直到深夜时分,我才回去我的寓所.”最后,“在公使道一家俄国人开的孔雀咖啡店里,我认识到她.”这样谈情说爱的小资场所,似乎属于每一个城市,但已经没有了一
关于港人方面论文例文,与香港小中的城市想象与想象中的香港城市相关论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