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形象思维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文学翻译相关论文查重,关于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形象思维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翻译及人物形象及文学作品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翻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形象思维与文学翻译活动两者须臾不可分离,前者是后者工作质量的保证,本文试从形象思维与文学翻译的关系探究入手,浅论两者的内在联系.
关 键 词:文学翻译,形象思维,探究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文学翻译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研究生论文、研究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7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一、形象思维与文学翻译的关系
所谓形象思维,是指作家、艺术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在遵循着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之上,始终依赖于具体的形象和联想、想象来进行思维的方式.文艺不仅在描写对象上有其特殊性,文艺反映现实的形式也有其特殊性,因而文艺认识现实的思维方式与科学认识现实的逻辑思维就有所不同.一般把文艺这种特殊的认识现实的思维方式叫做形象思维,以别于科学用于认识现实的逻辑思维.
众所周知,形象思维是由俄国民主主义理论家别林斯基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文艺创作的特殊概念.他在《艺术的观念》中对此定义展开论述,将“诗”改为“艺术”,即“艺术是寓于形象的思维”.许多西方美学家曾经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过这个概念.我国古代的许多文论典藉中也有着大量的同这一概念意思相近的论述.
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再创作.文学翻译亦不例外.是用另一种语言复制原作的内容和形式,并使二者达到了辩证的统一,再现原作的艺术风格.因此译者必须使用文学性的语言通过形象思维进行再创作,并取得与原文一致的美学价值.
这篇论文来自:http://www.sxsky.net/wenxue/030266844.html
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译者要用译文语言对原作进行再创造,即要用形象译形象,要用形象说话,而不是单纯的临摹与复述原作的情节,才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文学翻译中形象思维运用过程,就是译者在正确理解原文基础上,凭借自己丰富阅历及相关信息,把原作者提供的语言符号体系在自己的大脑中重新转化为同作者脑海中原来的审美形象基本致的审美形象.文学翻译首先要按照一定的美学原理进行再创造活动而这种活动自始至终与炼词锤句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因为文学翻译的形象思维活动的结果要用艺术性的语言表现,再现原作风姿,展示原作的审美意象和美学价值.因此说遣词造句是形象思维活动至关重要的环节.比如上面提及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开始从“到”、“过”、“入”、“满”等最后定为“绿”字.前前后后改过18遍.经过锤炼的“绿”字非常当,成为“诗眼”,使人引起鲜明的形象感,再现了春天的江南水乡一片绿色,生机勃勃,令人遐思迩想,引人奋发向上的意境美和形态美.请看一例:Itwashernearestapproachtoasmile.若将其译为“那就是她的最接近的微笑”.很难尽如人意,不能产生美感,而且使人费解.采用曲径通幽的方法,将其改译为“那就算是她的微笑了”.句意显豁,文采顿生
文学翻译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从上例可以看出,文学翻译以形象思维为主.语言符号唤起的是事物的表象,人物的形象和作品的意境以及作者的人格表现.语言符号通过对具体描写的对象在译者中引发联想,间接作用于人的感观,唤起知觉表象,诉诸人的情感体验,激发人的道德评价和哲理思考.使人受艺术熏陶,获得审美享受.译者抓住这一特点,才能使笔端的形象鲜明,个性化和富有新鲜感.
二、重视形象思维对文学翻译的益处
1.运用形象思维进行翻译一定程度上可杜绝误译、死译、硬译
文学翻译过程中丢弃形象思维,那么译者下笔就枯索呆滞,语言流于公式刻板,缺乏生动活泼,如同枯木一般毫无声息,与读者便觉译文艰涩生硬,惨不忍睹,原文风味尽失,意境全无.这样的译本应该是钱钟书先生所指的“消灭原作”的了.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运用形象思维,才能使译文生动,符合译入语的文章习惯.
2.运用形象思维生动再现小说中典型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人物形象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他比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因此作者往往花大力气力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言谈举止间尽显自身特点,作品读来觉得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运用形象思维再现诗词意境与神韵
在诗歌翻译上,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大多认为译诗必须也是诗.译诗关键在追求神似,闻一多强调要“抓住了他的精神”,茅盾说的“神韵”还有郭沫若提出的“风韵译”都说明了这一点.中国诗歌讲究形神共济,意象融合,在对“象”的描写中追求意的深邃,神的远邈,形象思维不仅成为诗歌创作的手法,而且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往往是整首诗的眼睛,诗歌的意境和神韵皆源于此.
三、总论
形象思维对于好的文学作品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诗歌,译者都需要透过源语文本,充分感知其艺术形象,深谙原作者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过程,再运用形象思维将艺术形象再现于目的语文本.即文学翻译的译者要经过言―象―意―象―言这一过程方能忠实地再现原作,读者也方能通过译作获得与原作读者相同的艺术形象和审美体验.有人曾说过:翻译实践是活跃译者思维、启动译者母语的途径.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文学作品翻译者,需要不断的整合和超越,把握形象思维,才能仰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繁荣本土化文化,从而使中国文化走向全球化.
参考文献:
[1]《形象思维资料汇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朱光潜.《朱光潜美学论文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3]阎得胜.“翻译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国翻译》.1989.2
[4]罗山川.“形象思维与信达雅”.《中国翻译》.1988.5.
[5]叶和昌.“开发形象思维,加强逻辑思维”.《中国翻译》.1990.1.
文学翻译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形象思维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