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信息技术论文例文,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内容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信息技术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内容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信息技术及语文课程及信息技术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信息技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本文通过对2001-2009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相关文献的整理,利用内容分析法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现状进行归纳分析,阐述了研究与实践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为今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关 键 词:信息技术,语文,课程整合,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5-0000-02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的颁布,重新调整了语文课程理念:“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展的课程体系;开发语言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这些新的精神和理念的指引下,语文课程发生了很多变化.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整合的概念.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1].回顾这九年的实施过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到底开展到何种状态?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进行内容分析,对目前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问题、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总结现有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并对今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如何写信息技术一篇好的本科论文
播放:34465次 评论:3887人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一)信息来源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利用中国知网对2000-2009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4个数据库收录的所有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方面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检索项用的是“文献标题”,检索词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检索范围为期刊全文,检索结果为384个,易除征稿启事、统计信息不完整论文等不符合要求的论文65篇,最终确定有效检验样本为319篇.

(二)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是对现在(obvious)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2](Berelson,1952).本文以内容分析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对样本进行研究,将所有样本按照刊物等级、论文作者所在单位地区分布、论文发表时间、研究情趣划分,并在统计时进行了代码化处理,最后得到结果.

(三)类目设计

1.研究方向即论文作者侧重研究的具体方面.本文中大致介绍理论阐述、实践探索、教师、反思四个方面.理论阐述主要是对整合的内涵、作用、必要性、整合的层次、模式、目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理论,还有关于计算机辅助教育资源类内容的文章,也归到这一类中.实践探索包括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某些技能或某些具体课程的应用研究,包括案例介绍和新型模式的建构,以及整合教学设计方案等;教师方面有教师培训和教师的角色定位两部分;反思主要是整合中出现的问题、困难误区分析以及相应的对策思考及研究等.

2.按作者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指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福建、辽宁、山东;中等发达地区有黑龙江、河北、新疆、湖北、海南、吉林、内蒙古、湖南、安徽、重庆、山西、江西、宁夏;欠发达地区指河南、青海、四川、云南、西藏、陕西、广西、甘肃、贵州.

3.本文将各类期刊划分为专业期刊、一般期刊和学报.专业期刊指教育技术类期刊,主要指《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电教》、《中国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开放教育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一般期刊指除教育技术专业期刊和高校学报以外的学术期刊:学报指高校学报.

(四)评判记录和信度分析

评判记录工作就是把分析单元按照预先制定的类目归人相应的表格系统地判断并记录各类目出现的客观事实和频数.要使内容分析具有客观性,它的度量和程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信度分析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一致性愈高,内容分析的可信度也愈高;一致性愈差,则内容分析的可信度愈低.[3]因此,信度直接影响内容分析的结果.内容分析必须经过信度分析,才能使内容分析的结果可靠,可信度得到提高.本研究由两个编码员分别进行评判,其相互同意度K等于94.1%,信度R等于95.6%.根据经验该量表是可信的.

三、研究结果分析

1.论文发表时间与研究内容交互分析

2001年李克东在《电化教育研究》上以《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为题发表了介绍“整合”内涵的文章.在随后的几年里,题目与“整合”有关的文章逐渐发表于教育领域相关的杂志上,并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4].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通过统计发现,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文章在2002年才出现,随后的几年,到2007年为止,发表的文章呈急剧上升趋势,到达顶峰,几乎达到2002年的7倍.从2008年开始,相关的文章开始减少,这与我国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是基本温和的.这些文章中,一半以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上,比例达到了520%;其次是应用研究,比例为361%,这说明实践探索已经比较成熟,特别在2006年达到了研究的高峰.相对于前面两项,整合的反思与教师研究方面的文章较少,分别为97%和22%,所以反思整合问题、深化整合思想、如何更大的发挥教师在整合中的作用并将其应用到实践探索中等问题仍需要更好的解决.

图1论文发表时间与研究内容交互分析

2.关于“整合的应用研究”具体分析

针对语文课程的教学特点,将整合类文章的在应用方面的研究分为阅读、写作、创新、识字写字、语言、综合研究和其他七类.创新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造性应用等.综合应用是指信息技术在贯穿整个课堂并非针对某一种技能,如: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某节课的案例分析、网络应用等.还有其他的应用,如:课件制作、多媒体、情感教育等方面.


本篇论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333264.html

由表2可以看出,目前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中,针对某节课程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的综合应用比例最高,占391%;其次是阅读方面,占296%;关于写作能力方面占95%;其他关于课件制作、多媒体、情感教育等方面占87%;其他关于创新能力、识字写字、语言交流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分别是35%,43%,52%.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学习工具来引导整个课程的研究已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上,阅读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这可能是我国应试教育带来的结果,阅读在语文高考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但是,良好的写作能力和语言交流技巧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具备的至关重要的能力,迫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由于识字写字一般是针对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来研究,所以研究还是较少,针对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更是微乎甚微,仅有4篇,这就需要教师和领导者更加深入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更需要针对学生的初期阶段进行大量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不仅要把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全过程,更要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图2整合类文章应用研究统计分析

作者所在单位分析

此项分析主要考察研究信息技术与语

1 2

关于信息技术论文例文,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内容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英语文学类毕业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中外文学论文

英文学年论文

汉语言文学自考学校

英语文学翻译论文

英文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汉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

唐代文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内容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