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大合唱方面论文范例,与《黄河大合唱》――时代的强音,战斗的警号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黄河大合唱方面论文格式范文,关于《黄河大合唱》――时代的强音,战斗的警号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黄河大合唱及怎样写及音乐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黄河大合唱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作者简介:于书正(1957―),男,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
摘 要:《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
关于黄河大合唱方面论文范例
关 键 词:《黄河大合唱》;历史功绩;音乐创作
中图分类号: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3-0000-01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1939年春,就在冼星海动笔谱写《黄河大合唱》之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践踏了中国大片河山,中华民族正处于内忧外患和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因此,全民抗战已成为那时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保卫全中国”也成了那时中华大地的主旋律.
1939年3月,冼星海在诗人光未然那里看到了《黄河》的诗作,激发了他长期蕴藏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乐思.抗日战场上八路军和游击健儿英勇杀敌的情景,黄河那动人魂魄的咆哮,以及河上勇敢的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纷纷活跃在眼前.他接过诗稿激动地表示“我有把握把它写好”,他决心将它谱写成一部前所未有,震撼人心的音乐巨作,以激励全国抗日军民与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搏斗.
怀着极大的创作热情和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冼星海在延安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夜以继日,以六天时间的日夜突击,完成了《黄河大合唱》全部旋律的谱写,之后又经过一个星期,在一面参加生产劳动和从事其他工作的情况下,完成了全部伴奏音乐的创作.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行,细致描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出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从而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它是时代的最强音,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大众热烈的欢迎,并迅速传遍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它的结构非常完整而富于变化,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形象特征.其中《黄河船夫曲》是一首劳动号子风格的歌曲,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号子的功能.它不是一首单纯的劳动歌曲,而是一首惊心动魄的战歌.《
黄河颂》是一首用颂歌形式谱写的男中音独唱曲,雄浑而宽广的旋律深沉悠长.歌曲通过对黄河的描写,叙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象征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进而激励中华民族更加热爱祖国,为中华的独立自由而奋斗.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冼星海大胆而新颖的创造,他将这一乐章创作为配乐诗朗诵.诵词写得很有气魄,通过乐器的伴奏,效果丝毫不亚于一首歌曲.伴奏以民族乐器三弦为主,即衬托出作品的民族风格,又不影响朗诵的声音效果.对于这一点,冼星海在他的《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一文中说到:“用三弦来伴奏能表达歌词的内容,而又可独立自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的尝试.三弦的调子里,除了黄河的波浪澎湃声外,还有两个曲调的蕴藏:一个是《满江红》,另一个是《义勇军进行曲》”.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黄河大合唱的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自考论文、研究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5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黄水谣》通过对黄河两岸旖旎风光和丰富物产的描绘,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以及生活在黄河两岸劳动人民富庶而安逸的生活.“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使人们看清了侵略者给这里的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妻离子散天各一方”更是勾起了人们无边的哀痛和忧伤,以及对失去美好家园的百姓深深的同情与怜惜,也使人们更加坚定了抗击侵略者,保卫美好家园的信心.
《河边对口曲》是一首男声对唱歌曲,它描写了两个失去家园的百姓,河边相遇互诉衷情,一同走上抗日道路的情景.《黄河怨》曲调简朴,感情真挚,它表现了一个遭受敌人蹂躏,失去儿女的妇人的辛酸经历.歌曲借一个妇女之口,将侵略者的残酷暴行昭示于天下,激起人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愤恨.
《保卫黄河》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轮唱曲,生机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了它基本的音调和节奏特征.它的艺术形象异常鲜明、生动和有力,形象地表现了祖国的英雄儿女斗志昂扬地活跃在抗日的战场.此曲用轮唱的方式,更是表现出千军万马犹如黄河的浪涛此起彼伏,象征了抗日的浪潮一浪高似一浪永不平息.《保卫黄河》是大合唱的核心乐章,集中表现了抗日军民不可战胜的坚强力量,它也是世人久唱不衰的经典之作.
《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是对作品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的歌词精炼深刻,具有无比强大的战斗号召力.它犹如一口巨大无比的警钟,“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激励已经觉醒的中华儿女向日本法西斯进行最后的决战,直至取得全面的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冼星海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创造性地在每首歌曲之前加入了一段诗歌朗诵,将听众引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提高了听众对于作品的理解力,使作品达到了更好的艺术效果.在当今群众歌咏活动中,人们大多都喜欢这种在歌曲之前加入朗诵的手法,无疑是受了《黄河大合唱》的影响,这也是冼星海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又一大贡献.
冼星海虽然英年早逝,但在他四十年的短暂生命旅程中,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音乐创作,从未停止过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所进行的战斗.他创作了数百部音乐作品和大量的音乐论文,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音乐财富.其中有歌曲《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二月里来》等五百首左右.交响乐《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独唱、独奏曲等数十首,合唱作品有《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等四部,创作歌剧音乐两部.先后发表有《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三十余篇音乐论文等.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之丰富,题材、体裁之广泛,受欢迎程度之高是令人称奇的.
本文来源:http://www.sxsky.net/wenxue/030333739.html
冼星海是继聂耳之后,以更广泛的题材、体裁和更丰富的艺术手法表现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对全国抗日军民起了重要鼓舞作用的又一位“人民音乐家”.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影响尤为广泛,在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的这部合唱作品早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在中国,恐怕没有人不会唱“风在吼,马在叫”的曲调,它也是我国群众歌咏活动中最受欢迎和演唱最多的歌曲之一,可见他作品的影响之深远.他曾自豪地说:“我是一个东方的作曲家,我要创作出为人民大众喜爱的有东方民族色彩的音乐,为我国的民族解放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献出自己的力量”.冼星海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关于黄河大合唱方面论文范例,与《黄河大合唱》――时代的强音,战斗的警号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