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伦理学类论文范文集,与幸福与德性相关毕业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伦理学类毕业论文网,关于幸福与德性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伦理学及德性及社会发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伦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幸福论和德性论是兴盛于古希腊晚期的伦理思想,前者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的现世生活;后者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有德性的生活.二者相互对立、相互补充,对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追求幸福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幸福论 现世快乐 德性论 德性

作者简介:刘秋菊(1974-),女,湖南邵阳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6-0188-01

古希腊哲学发展到晚期,哲学家们从研究自然转向探讨人生的目的与幸福等伦理学问题,当时,主要有以伊壁鸠鲁学派为代表的幸福论和以斯多亚学派为代表的德性论,二者构成西方伦理学中的一个争论焦点.

(一)幸福论――追求现世快乐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伊壁鸠鲁学派提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得到快乐,任何事情都以个人快乐为基础.他们认为幸福的实现不能脱离人们肉体欲望的满足,不能离开一定的物质条件,“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哪怕是智慧与文化也必须推源于此”.认为良好的道德或良好的法律制度是使个人快乐最大化的东西,他们强调的是个人本位,提到首位的是个人利益、个人幸福.不过,伊壁鸠鲁学派主张在生活中享受适度的快乐,并不主张单纯追求器官的快乐和满足,“当我们说快乐是一个主要的善时,我们并不是指放荡者的快乐或肉体享受的快乐”,这与极端的享乐主义明显不同.

(二)德性论――追求德性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斯多亚学派认为人生的唯~目的是追求有德性的生活,“肉体的快乐是不足道的,是短暂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人人应独立于外部因素,不受感性欲望的诱惑,应弃绝欲望,从而使灵魂得到净化和纯洁.他们反对人们注重现实生活和物质享受,主张按照人的本性(即人的理性)生活,用人的理性对非理性的东西加以控制,使人不致被“快乐”、“欲望”等激情所奴役、支配.斯多亚学派认为只有理性才能使人有德性,符合理性的生活就是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快乐来自于为理性所支配的德性,而不是来自于感性生活.

斯多亚学派轻视物质幸福,主张摒弃一切情欲,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需要的满足当作最高幸福,认为美德在于发扬理性控制欲望等非理性因素,不为外界的一切所诱惑.这种哲学泯灭

关于幸福与德性的硕士论文范文
关于伦理学类论文范文集
人们追求正当物质生活的愿望,在中世纪发展为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伊壁鸠鲁学派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认为快乐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斯多亚学派主张宿命论和禁欲主义,认为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顺应自然而生活,主张克制一切欲望.二者的观点是相悖的,这种对立主要表现在:

1 幸福论者的出发点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主张从人的自然本性引申出德性.把人的自然属性(物质欲望)看作是人的本性,认为一定的物质欲望的满足是追求、享受快乐的前提,强调人应该追求尘世的幸福.伊壁鸠鲁学派重视人的物质欲望的满足,认为精神的快乐必须以一定的物质享受为基础,从而把人与其自然属性统一了起来.与幸福论者相对立,德性论者的出发点是人与自然的分离,认为自然本性是理性,而不是人的物质欲望,因此主张在现实生活中要对内心进行控制,不为外在的环境与激情影响,人应该过有理性的生活,摒弃物质利益,去除欲望,使灵魂得到净化,这是典型的禁欲主义,把人与人的自然属性完全割裂了开来.

2 幸福论者和德性论者对幸福与德性的关系的理解是对立的:前者认为从幸福就能推出德性,后者认为从德性就能推出幸福.

幸福论者强调在感性世界获得幸福,认为幸福是人生至高无上的目的,道德的意义就在于它是达到或增进人的幸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即使提倡德性,也不是把德性作为生存目的,而只是把德性作为实现幸福的条件、手段,是为幸福而讲道德.因此,幸福之人就是有德之人,而不幸福之人则谈不上是有德之人.相反,斯多亚学派把德性作为人生的最高目的,幸福不过是达到这种最高目的的一种手段、一种附属物,外在的物质享受并不能提供真正的幸福.只有在道德活动中,人是真正作为有理性者而存在的,一个有德性的人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3 幸福论是利己主义的伦理学,而德性论是利他主义的伦理学.幸福论者追求的快乐都立足于个人,归结于个人,很少与他人幸福、社会幸福相联系.他们把个人快乐作为行为的唯一动机,认为个人才是一切活动的目的,道德决不应否认个人对幸福的追求,反对那种无条件地使自己不幸福以便使他人幸福的道德.幸福论鼓励个人追求快乐,承认个人生命的意义,这些都具有划时代的价值.但把追求个人幸福看作人的第一天性却是不科学的,因为“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

幸福与德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伦理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德性论者轻视物质幸福,颂扬精神幸福,与利他主义相联系,认为快乐来自于为理性所支配的德性,精神幸福比物质幸福更重要,当自我牺牲能给多数人带来幸福时,它也是一种幸福.斯多亚学派注重社会幸福和公共幸福,认为人应该为社会做贡献,只有为社会牺牲个人私利才能达到幸福,主张为了集体幸福、社会幸福放弃个人幸福,德性论者提倡社会幸福和公共幸福有可取之处,但极力否定个人幸福也是不现实的、不合理的.

幸福论与德性论这两种对立的伦理思想相互斗争、相辅相成,主导着古希腊晚期哲学的发展历程.幸福是善、德性是善,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容易沉溺于形形色色的物质享受之中却又遭受着精神空虚的苦痛,注重物质幸福却容易忽视精神幸福,往往走向纵欲主义的泥潭,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当然,只一味地强调精神幸福而完全忽视物质幸福也是不足取的,物质需要的满足是生活的基本前提,对幸福的追求若不建立在物质需要的基础上,那么这种追求就只是缘木求鱼,不能给人以实质幸福.现实生活中,人在一定的物质生活的满足之外,还需要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只有将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相统一,既肯定幸福的物质基础,又强调精神幸福的重要性;并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强调个人利益,把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集体幸福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如何写伦理学一篇论文
播放:20537次 评论:6198人


本篇论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364925.html

关于伦理学类论文范文集,与幸福与德性相关毕业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主修科目

文学与艺术论文

语文学习论文

论文学术期刊网

汉语言文学 硕士

文学硕士毕业论文

自考本科 汉语言文学

文学论文

文学类毕业论文提纲

外国文学英语论文

幸福与德性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