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相关论文范本,与中西方有关幼儿审美心理的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文艺学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西方有关幼儿审美心理的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艺学及审美心理学及心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艺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中西方对幼儿的审美心理都存在相应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涉及到儿童审美认知发展阶段以及儿童审美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等.本文以审美心理学的研究发展作为大背景,梳理了幼儿审美心理的研究内容.
关 键 词:幼儿审美心理内容阶段
1.前言
幼儿在注意、感知、想象、情感、思维方面还处在人类的心理发展初期,故而他们的审美心理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幼儿期是人类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展变化最迅速的阶段,幼儿的审美心理已经初步萌芽,具有了一定主观、简单的审美倾向,并表现出了一定的审美体验和表现愿望.对这一时期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进行的研究能够帮助提升幼儿审美素养,并且为审美教育提供有益的辅助.对于幼儿审美心理发展情况,东西方学者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梳理.
2.儿童审美心理研究
儿童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审美心理形成过程中,遗传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在审美心理的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则更加重要[1].儿童审美心理研究包括结构研究、感知研究、想象研究等.我国的审美心理学研究经过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几乎是伴随着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进程而兴起的,我国学者的研究情况表明,“艺
![关于中西方有关幼儿审美心理的的函授毕业论文范文](/image.asp?http://danglang123.com/images/200905/goods_img/2807_G_1242037089320.jpg
)
文艺学相关论文范本
2.1结构研究
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括敏锐的感知能力、透彻的理解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等方面的内容[2].让皮亚杰(JeanPiaget),瑞士人,这位近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的理论对目前的教育学、哲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皮亚杰认为,审美心理结构指的就是人在欣赏美与创造美时各项心理能力高度活跃所构成的独特结构,也是人脑的知情意心理中对客体美的式样、格式与图式的储存.审美心理结构的完善是不断循环的复杂过程,必须通过长期的感染与实践,才能形成相对完善的心理结构.他认为,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在协调发展上主要由三个指标进行衡量,也就是审美态度、审美感知力和审美趣味.皮亚杰肯定了儿童在智慧发展中的结构特性,这种结构可以使儿童对刺激作出反应.在他的观点里,认知一般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需要经由认知结构的加工与过滤,这个过程一般采用顺应与同化两种方式.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文艺学的论文例文 | 大学生适用: | 高校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3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的观点,幼儿的眼前出现客体以后,主体会在原有图式中开始检索,并与旧有的心理图式进行匹配和对照,如果与原有的心理图式能够彼此符合,就会被判定为美,并进行同化和吸收,如果不能和原有的心理图式彼此符合,就不能对新的刺激进行顺应或同化,也就会被判定为不美,并加以拒绝.也就是说,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审美心理结构就像是审美过滤器一样.皮亚杰还提出了儿童审美的泛灵论,指的是儿童会将一切事物视作有意向和生命的东西,他认为这是幼儿内在主观世界和物质宇宙混沌状态还没有分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由于这个原因,幼儿无法严格对自我和他人的意见、情感、愿望进行区分,他们会不自觉地以自我为中心去理解外物和他人,于是就会出现将现实同化入自身活动中的现象,但就是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幼儿的审美经验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我国教育学博士孔起英在《儿童审美心理研究》这本书中提出了儿童具备一种吸收性张力结构,也就是先在审美图示,一般来说,是由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与意识经验共同形成的和谐统一整体,她认为儿童审美心理结构与成人的相比更具开放性,审美意象也比成人更为生动、丰富.
2.2审美感知
《西方现代艺术词典》把审美感知定义成“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整体反应,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各种感觉的高度综合.”审美知觉一般都在感性知觉基础上进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中也提到,审美感知是“审美心理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对于儿童的审美感知研究中,美国学者加德纳(H.Gardner)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指出,儿童两岁以前处于早期感知阶段,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一般感知能力都未分化,只能暂时将审美对象看做生活中的客体.在两岁到七岁间,儿童进入了符号认知的阶段,这一阶段不仅属于语言发展关键期,也属于审美感知最重要、最复杂的发展时期.加德纳之处,儿童正是由于在图画、词汇和手势等方面更容易理解,但也限制了审美感知的发展,加德纳注意到了不同个体存在不同的审美感知差异.他认为七岁至九岁是儿童审美感知的写实主义高峰,九至十三岁,写实主义开始衰退,审美感受性开始出现,三十至二十岁则进入了审美专注危机期,随后逐渐成熟.
2.3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这一概念起源于文艺学,早期的文艺学并未对审美想象进行确切定义.想象和审美想象的机制是相同的,审美想象只不过是发生在审美活动里的想象.朱智贤、叶朗、邱明正等都对想象进行了定义,其中邱明正把审美想象归纳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特征.第一阶段主要接受新的信息,结合头脑原有信息,并将二者进行联系.第二个阶段属于对新旧信息的加工处理阶段,主要融入了主体的情感、动机和目的,从而孕育出新形象和审美意象.最后阶段则是新意向的成熟阶段.
儿童的审美想象是存在一定特点与规律的,陈帼眉认为,幼儿在一岁到两岁间并不存在想象心理.想象时需要具备一定数量记忆表象,并对记忆的表现进行加工和改造.在两岁左右时,幼儿开始出现想象的现象,但只是一种萌芽,三至四岁时,想象开始逐渐发展,但主要是一种无意的想象.朱智贤认为,一至三岁的幼儿正处在想象萌芽期,三岁时逐渐开展游戏活动,进而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该文来自: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1742.html
3.结语
事实上,对幼儿审美心理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充分地了解人类幼儿阶段的审美发展特点,能够帮助人类了解自身的潜能以及审美形成的过程,并且研究成果还能够广泛地应用到实践之中,对于幼儿启蒙教育等都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红,刘兆吉.英语文学中的隐喻探析[J].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2010,26(2):53-57.
[2]金霞.“西洋画欣赏”――幼儿审美心理培养的初探[J].大众文艺,2011,(9):227.
文艺学相关论文范本,与中西方有关幼儿审美心理的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