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人物形象论文范文素材,与中国当代文学期刊扫描2006年第2期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人物形象毕业论文范文,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期刊扫描2006年第2期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人物形象及故事及小说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人物形象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0340;目的.

石舒清的《父亲讲的故事》(《上海文学》2006年第4期)很短,不到五页――作者惯用笔致舒缓几乎抹去情节痕迹的写法写小说,总像带有朴素委婉的回忆性散文的腔调.和许多西北作者一样,石舒清的小说中也大量运用了西北地方方言,但是却分外的熨贴,不突兀,不造作,和文章散发的气息完全一致,让人阅读时自然而然地感到愉悦,仿佛“语出天然”,每一个词都落到了它原本应该落下的地方.尤其这篇《父亲讲的故事》,当真是文如其名,说者既不急不徐,听者也便戒骄戒躁,心平气和地且听他慢慢道来,细细体会声声句句中潜藏不露的美意.开头就好:“那时节,我就是七岁多一些.记下的事情像是牢实得很,一辈子都忘不掉.”写骆驼队过村子的声音,“灯一吹,像是把它能听得更清楚了.但是听起来像是结了冰打了霜一样,叫人觉得冷清得很,无缘无故地伤心得很.狗还在那里有心无意地咬着.这里一声那里一声的,风吹散的野蒿子一样.”而最后的结尾也好:“我到底没有听你爷爷的话,牵着你爷的手站着睡着了.人站着是能睡着的.后来你爷就把我装在背斗里背回来了.一村子人往回走时,东方都已经开了.”像“牢实”、“有心无意”、“东方开了”一类的语词,单看起来字字都不冷僻,可是一当作比喻便觉新鲜生动,整理成文,就好比见惯了衣香鬓影环叮当,蓦然间再遇着不施脂粉的好女子,便觉布衣荆钗自有一种清丽可人.

《蓝铃姑娘》(《上海文学》2006年第4期)是老作家白桦所写的边地传奇系列之一.白桦先生在小说后的创作谈《报道、寓言、歌谣》里坦言了自己对云南的偏爱和怀念,“面对我所熟悉的云南,既想讲出他们的故事,又想唱,长歌当哭”.老作家深厚的个人生命经历和体会尽情倾入文字之中,便成就了这样一篇异域风情浓烈的小说,虽然有些地方笔法稍嫌陈旧,但却并不影响小说本身具有的蓬勃生命力和魅惑感.这篇小说中那个残暴的雪松头人与温柔的蓝铃姑娘合二为一的神秘形象,让人不觉想起梅里美那篇著名的小说中对西班牙女子卡门的描写,一个人竟能集水火两种不相容的性情于一身,白昼为飞扬跋扈的部落头人,夜晚则恢复驯顺如羔羊的女儿身.蓝铃姑娘虽将两个角色饰演得天衣无缝,最后却因一念之差情之所钟,仍不免秘密败露,不得不一死以谢众人;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蓝铃姑娘最终的命门竟和希腊神话中那个大地之子阿基里斯相近:一个是一握足踝即可置其于死地,一个则是受伤的脚趾泄漏了隐情,终使身份之谜大白天下.如此丰富瑰丽的想象力和血肉饱满爱恨分明的奇女子形象,让人合卷后久久难以忘怀;不仅蓝铃姑娘像卡门,白桦的笔调也像梅里美,煞有介事中极尽张驰之能事,热烈有时,冷漠有时,天真有时,诡谲有时,顾睐多情有时,杀人不见血亦有时.这样纯正的浪漫传奇风格的作品在当代创作中实是少见.


本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44914.html

冯骥才的《抬头老婆低头汉》(《上海文学2006年第4期》),正是他当年名作《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姐妹篇.正如作者在“新作附记”里所说,两篇都是“一对内心相爱的夫妻不幸和伤感的故事,都是弱者,都是反常的另类,所用的笔法也都是卓别林式的外谐内庄”;然而细读两篇,仍能发现情节不同之外,作者落笔轻重也更有分寸,像一个深谙听众心理的评书家,嘈嘈切切错杂弹,该大肆渲染的地方浓墨重彩,该一笔带过的地方轻倩有致,经过26年的蛰伏,作者仿佛更好地躲在了人物和情节后面,“努力使性格的逻辑推动小说”,不动声色地操纵大局,游刃有余.

钟求是的《远离天堂的日子》(《十月》2006年第2期)讲述的是父亲的“不良”形象如何影响到成长中的儿子.软弱、嗜酒却因母亲的“不忠”而变得粗暴和洋相迭出的父亲,让成长中的“我”感到无所不在的屈辱,最终将父亲钉在了棺材里.小说情节之间的张力并不是特别紧凑,但叙述的分寸把握得比较恰当,一些细节的处理也颇具匠心,比如父亲将母亲捆架在窗户上被人围观、“我”将父亲钉入棺材、鲫鱼被父亲的叫声惊死等等.而通过一篇作文来展现儿子对父亲复杂感情的结尾也调和了之前的恐怖与紧张气氛,使小说在整体上获得了一种平衡.

温亚军的《成人礼》(《大家》2005年第2期)从意蕴到技巧都相当不错.成人礼,在这里就是割礼.为了给儿子请个好的割礼师,夫妻二人围绕这个话题反复争执,更扯出了一堆日常琐事;看似别扭,实则温馨,夫妻间的生活意趣就浓缩在行割礼这个焦点事件和一天两夜的“拉扯”中.作者没有给这对夫妻起名字,直称“男人”和“女人”.小说的难度也即在于如何将溶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男人”、“女人”的“原味”提出来.作者很好地压住了笔调,叙述饱满而紧凑,就像小说开头写的“拉条子”一样,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鲜美,但是非常劲道.在不温不火的叙述中,男人的味道、女人的味道、男女之情的味道浓烈地散发出来.小说结尾也恰到好处,只可惜最后一句话多余,怕读者看不懂似的,有添足之憾.

“80后”作者王唯径的《狼来了》(《青年文学》2006年第3期)没有追逐当下时尚的青春经验的书写或玄幻的故事编排,而是让小说的视阈伸向了具有质感的乡土现实生活,并将其加以想象和升华.由此,小说既接续了现实主义的乡土记忆,又在作品结构上进行了现代主义的改造.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只是围绕“狼来了”这一乡土少年记忆展开,以“我”的“想要吃狼肉”这一愿望不得实现后所引发的一桩蹊跷的过失杀人案.但是,作者并不着力于对过失杀人案大肆渲染,而是通过少年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欲望焦渴的微妙心理,巧妙地用想象和虚幻的手法,从社会、家庭、伦理以及文学艺术的角度,对少年世界的内涵和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一步说,小说虽然是在调动乡土童年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构思,但它却以颠覆乡土童年经验的方式将“狼来了”这个乡土童话故事转化为奇特的隐喻.即“狼来了”这个故事展开的背后呈现了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于乡土童年记忆的恐惧感和对于成人权力统治的反叛.小说成功地开发了叙述世界和少年游戏世界的内在联系,超然的叙述立场与扑朔迷离、悬念迭起的情节相结合,使得读者的阅读很是刺激.不过,小说无法让懵懂的少年与秦岭脚下的土地以血缘情感融合在一起.尽管如此,这个小说也可以说尽力了.□

(本文由邵燕君综述,李云雷评《第九个寡妇》,师力斌评《裸云两朵》,赵晖评《变脸》、《蓝宝石戒指》和《穿堂风》,文珍评《父亲讲的故事》、《蓝铃姑娘》和《抬头老婆低头汉》,魏冬峰评《远离天堂的日子》,吴弘毅评《成人礼》,徐妍评《狼来了》)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1 2 3

关于人物形象论文范文素材,与中国当代文学期刊扫描2006年第2期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文学方向

英美文学研究论文

汉语言文学学士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

浪漫主义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选题

比较文学硕士

汉语言文学考研科目

中学语文学术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科代码

中国当代文学期刊扫描2006年第2期(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