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性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通向世界的文学渠道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文学性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通向世界的文学渠道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性及文学翻译及翻译文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性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01(2010)-02-0143-3
开通一条从中国直接通向世界的文学渠道,是我和我的同行们几十年来的梦想,曾作过一些努力,研究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和问题,但成效不大.我认为主要问题
文学性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今天,由北师大与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大学和《当代世界文学》杂志社共同创办、编辑的《今日中国文学》,在美国出版,在世界范围发行.这种双向合作的方式搭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和对话协商的、体制化的平台;现在又有遍及各大洲的500多所孔子学院作为沟通、推广、回馈的渠道.可以说这不仅彻底解决了上面谈到的问题,而且比原来想象的解决得还要好.
当然,刊物和体制都还只是一种载体,最重要的还是它所承载的内容.我认为对于这个刊物的办刊方针和登载文章的取舍标准都还应有进一步的深入讨论.在这方面,我想提三点希望: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文学性的文章 | 大学生适用: | 学术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8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首先,做到“当下性”和“历史性”的并重.正如保罗德曼在《文学现代性与文学史》(LiteratureModernityandLiteratureHistory)一文中指出,“当代”的第一层意思是“此刻”,即仍然在展开的,尚没有被充分历史化的经验,同时,相对于即将到来的下一个“此刻”,这个“此刻”又只能是历史,或即将成为历史,即融人一个与“此刻”相关,却又并非“此刻”的新的历史阶段.因此,我们必需同时感受和把握作为“此刻”的“当代性”和即将进入“历史”的“文学性”(文学性是一种历史价值,文学之所以能进入历史,首先就因为具有这样的价值).这就是说,一方面在对话和交谈中,要在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的文学里,实现“此刻”的空间,使自己成为世界空间的同时代人;另一方面又要继承自己历史传统的谱系,在时间上构成历史的延续.
本篇论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50902.html
要做到以上两点,第一必须反对那种企图用自己的文化征服或覆盖他种文化的文化霸权主义,也反对拒绝任何改变的、僵死的文化原教旨主义.而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正是此二种“主义”发展的温床.那种以为中国文化高于一切,可以超越其他一切民族文化,可以拯救世界,以至把2l世纪视为“中国人的世纪”等等都在此列.从这种观点出发,就会认为其他民族的广大受众对于中国文化只能接受和欣赏,而不能批评、改造和选择.长期广泛流行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误导就源于这种片面的看法.事实上,你认为是最好的,别人不一定喜欢.不一定能够欣赏,必须考虑到其他民族的欣赏习惯、接受屏幕和期待视野.这是不是有“逢迎”和“媚俗”的嫌疑呢当然不是!孔子也说“吾从众”,重要的是在“从众”与“违众”之间有一个“度”,真正做到“极高明而道中庸”.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和奥运开幕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第二必须真正了解自己的文化,同时在对话和交谈中了解别人.这种对话和交谈不是“说服教育”,不是“我打你通式”的“统一思想”,而是充分尊重他人的平等对话,是在对话中产生新思想的生成性对话.我希望《今日中国文学》能成为这种对话的平台和桥梁,能使中国人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世界的同代人,同时使世界人成为中国文化的知音和欣赏者,乃至将中国文化改造为其自身文化的一部分,从而也使中国文化得到升华.我希望作家铁凝所讲的“用世界的眼光讲中国的故事”能成为我们大家的座右铭.
第三还必须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这就是翻译.中国是一个翻译大国,有着近二千年的翻译的历史.《尚书大传》已有周公当政时关于翻译的记载,而且中国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数和翻译作品的数量在全世界也都遥遥领先.文学翻译不只是文字符号的转换,而且是文化观念的传递与文学的重塑.翻译文学不可能脱离译者的文学再创造而存在,翻译家的责任不仅是创造性地再现原意,而且还要在“无法交流处,创造交流的可能”,也就是在两种语言相切的地方,发展本土的语言,同时也为外来的语言扩充新意.因此,翻译文学不等于外国文学,译成中文的文学翻译作品应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学正在从传统的外语教学学科中独立出来,成为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希望《今日中国文学》能利用自己双语的优势,重点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其次,比较文学界的一些同仁认为当前的文学专业教育遮蔽和压抑了文学本应包括的很多方面,多年的文学专业教育形成了文本中心主义、大汉族主义、中原中心主义三大弊端.他们认为应更加了解中国56个民族的多元一体文化特征,重视活态文学、多元族群互动文学和口传文学,充分发挥其融合故事、讲唱、表演、信仰、仪式、道具、唐卡、图像、治疗、出神、狂欢、礼俗等的文化整合功能,逐步完成从仅仅局限于文学性和文学内部研究的范式,走向文学的文化语境还原性研究范式的演化,提出重建文学人类学意义上的中国文学观;倡导从族群关系的互动及其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人手,在中原王朝叙事的历史观之外,寻找重新进入历史和文学史的新途径和新材料.我很认同他们的观点.特别是中国和世界正在经历着印刷文本文化的移位和媒体意象文化的兴起,以及两者交织互构的动态关系及其发展.网络文学更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它一方面带来文学创作的勃兴,一方面又引导人们以利润和满足“欲望”为唯一的核心价值,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对人类其他基本价值的追求与认同.希望新的《今日中国文学》能够扩大
文学性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通向世界的文学渠道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