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概论相关论文例文,与文学理的西学东渐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概论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关于文学理的西学东渐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概论及文学批评及文艺理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概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田汉的《文学概论》被公认是本间久雄《文学概论》的简要摹写,但后者也非自己独创,而是对温切斯特的《文学批评原理》和哈德森的《文学研究入门》两部西方著作进行借鉴、挪用以及融会的产物.通过考辩本间久雄《文学概论》的西学渊源,本文意图表明:第一,由编译、改写、挪用等手段构成的拿来主义是20世纪初中日知识界吸收西方知识的共同手段,“《摩罗诗力说》”现象不独为中国特色,日本知识界实在是始作俑者;第二,由“从温切斯特/哈德森到本间久雄再到田汉”所代表的理论旅行路线,构成了20世纪初文艺理论西学东渐的路径之一,因此也是我们考察中国现代文艺理论以及文艺学之发生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 键 词:挪用;《文学概论》;本间久雄;温切斯特/哈德森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01(2009)04-0024-15
一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艺理论以及其支撑学科――文艺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体系和构建现代中国学术和意识形态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主要是外来影响的结果.这些外来影响的渊源主要有三个:日本、欧美和苏联,其中日本的影响是最早的―鲁迅早在1927年就敦促青年学生,要“研究文学”尤其是新文学,就应该从本间久雄的《新文学概论》和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入手.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1920年代中国现代文论的孕育时期,日本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鲁迅所译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和章锡琛所译本间久雄的《新文学概论》及其改写本《文学概论》,成为1920年代中国知识界了解现代文论的入门读物(就对文学和文学研究基本知识的介绍而言,《文学概论》要超过《苦闷的象征》).但是,现代日本文艺理论也是西方影响的产物――得益于明治维新全面的西化运动,日本开风气之先,比中国先一步了解到西方的文艺思想.也就是说,在中国和西方之间,日本主要发挥着中转站的功能――不管是欧美现代文艺思潮还是苏联的马列主义文艺思想,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知识的感知和捕捉,在早期主要是得益于日本这个知识口岸或知识中介.比如,田汉的《文学概论》被公认为是本间久雄《文学概论》的简要摹写,但不太被人们所注意的是,后者也非自己独创,而是对温切斯特的《文学批评原理》和哈德森的《文学研究入门》两部西方著作进行借鉴、挪用以及融会的产物.通过考辩本间久雄《文学概论》的西学渊源,本文意图表明:由编译、改写、挪用等手段构成的拿来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以及日本知识界吸收西方知识的共同手段(就此而言,北冈正子对鲁迅《摩罗诗力说》日本材源的考证仅仅弄清了此过程的第二站,而没有注意到第一站,即日本对西学直接搬运,因而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不仅如此,通过这个个案分析,我们还希望能够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的发生路径之一.
二
在其《文学概论》的“序言”部分,本间久雄清楚地交代了该书的大致框架:第一编《文学的本质》论述文学的特质,是“就文学本身观察文学”,也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的内部研究;第二编《为社会底现象的文学》,论述“文学对社会的交涉”,包括时代、国民性和道德等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的外部研究;第三编《文学各论》相当于现在的作品论;第四编《文学批评》即现在的批评论.显然,它的“本质论”、“作品论”和“批评论”三大板块结构以及将文学研究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研究模式,基本上奠定了后来中国现代文艺理论教材的总体模式,这种模式至今仍然是中国文艺学学科的主宰思想.但是,这个框架却非本间的独创,而是来自对温切斯特《文学批评原理》和哈德森《文学研究入门》的借鉴与融合.请参见下表中对三本书各个章节目次的对比.
由上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温切斯特的《文学批评原理》为本间提供了全部“本质论”和部分“作品论”和“批评论”的参照框架,而哈德森的《文学研究入门》则为本问提供了部分“本质论”、全部“作品论”和“批评论”的框架.具体而言,本间的第一编“文学的本质”的基本框架主要参照的是温切斯特《文学批评原理》(以下简称《原理》)的第二、三、四、五、六章;第三编“文学各论”则对应于温氏《原理》的第七、八章以及哈德森《文学研究入门》(以下简称《入门》)的第三、四、五章;第四编“文学批评论”对应于哈氏《入门》的第六章以及温氏第一章部分内容;第二编“为社会底现象之文学”的框架安排不见于温氏和哈氏,似乎为他所独创.但仔细研读本间第二编各章的具体内容之后,我们还是可以发现,这一编四章中的问题意识仍然是来自哈德森的《入门》和温切斯特的《原理》.《入门》的前两章所论述的具体内容是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根据哈德森的总结,文学研究总共有三种研究方法:作家研究、社会/历史研究和形式研究,其中社会/历史研究方法研究文学与国民性、文学与时代精神、文学与社会环境等问题,这些问题构成,或者说至少是启发了本间第二编的二、三两章的论题;而本问第二编的第四章“文学与道德”则基本上对应于温氏第五章“文学的思想因素”――虽然本间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与温氏完全相反.不仅如此,在下面的对照阅读中我们将会看到,本间在论述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材料,有相当大一部分也是从两部西方著作中转抄过来的(限于篇幅,本文将主要集中讨论本间第一编的内容和材料来源).然而,这并不是说本间久雄的《文学概论》就是完全剽窃,事实上,本间一方面以这两部西方著作为主要的借鉴蓝本,而另一方面,在借鉴之中他也不乏自己独立的见解,甚至在结构上也仍然有独创之处.
本间的第一编“文学的本质”总共由“绪言”和五章组成.在结构安排上,本间“绪言”对应于温切斯特的第一章“定义与范围”(温氏在这一章里对文学批评三种方法的简略介绍则对应于本间后面的“文学批评论”一编),因为两者所主要论述的都是关于文学研究或文学批评本身的定位问题.当然,两者的基本思想有所不同:温氏侧重分析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是揭示文学作品“本质的或内在的品质”(theessentialorintrinsicvirtues),以及这些品质是如何“体现在各种文学作品
关于文学概论相关论文例文,与文学理的西学东渐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